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①注重命题的新颖,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②讲求立意的创新,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③重视题材的拓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良好写作意识;④讲究布局的匠心,提高学生整体构思总体布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考测点导航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要看清题目,明确写作内容;主题要明确,立意要新;材料新颖、真实;合理地组织材料,巧妙地安排结构;善于描写。写记叙文是对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一种基本训练。典型题点击一、有人说,花季少年爱做“梦”。其实,梦既可以是一种理想或追求,也可以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梦”中有“我”及与“我”相关的人和事……人人都盼望“梦”在“那一天”能成真。请以“我最盼望的那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内容积极具…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作文来于生活。崇实求真 ,应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要努力扩大学生的生活面 ,以学生为本位。要使学生作文富有真情实感 ,允许学生多角度立意 ;淡化“有意义” ;多肯定“我手写我口”的习作。  相似文献   

4.
写文章讲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路开阔、立意高远。高远的立意能使文章收发自如 ,“心游万仞 ,精鹜八级”。而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应注意“立意”艺术。所谓“立意”是指教师在授课中引导学生从什么样的高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登高才能望远 ,居高方可临下 ;立意高远的课才有感召力、生命力。下面就中考政治开卷命题中的“立意”艺术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从社会责任的高度立意 ,注重知行统一当前 ,初中思想政治开卷考试形式已尘埃落定 ,这种考查形式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需要创新意识的,要“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未能言”,写出自己的独特视角,独特感悟,独特风格。然而现实中的学生作文现状却令人担忧。其中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立意陈旧。许多作文主题千篇一律,学生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缺少创新意识和能力。二是题材狭窄。不少题材多为老生常谈的旧闻,缺乏生活和时代气息。三是语言平淡,模式化严重,少见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意尤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人王夫之一语点破作文立意的重要性。那么,作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千人一面”的弊病,在作文立意上进行创新呢?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其针对一件事或一个问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多角度地进行推理。如习作《水滴石穿》,按一般思维,得出的立意是“学习要持之以恒”,这显然缺乏新意。若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就有不同的立意。我们如把关注点放在“滴”上,联想到思想方法,就可以得出“不要轻视小”的立意;把关注点放在“石”上,联想到人的气魄和勇气,又可得出“要敢于碰硬”…  相似文献   

7.
顾瑜 《新疆教育》2012,(7):56-57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为使他们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必须从初中时期开始就注重对他们进行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培养。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中学生的主动精神、引导他们以“创新性学习”的方式去学习。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诸方面要进行大胆的探索,要做到命题新颖,引发思维,立意突破,敢于创新,题材拓展,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8.
在写作教学中,要把课堂中立意的多元化指导与发散、辐合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向课外延伸,让学生自主训练;对陈旧的题材,引导学生深挖主题或变换角度,写出新意,从而使学生的各种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语课正走在一条不归路上。乱花渐欲迷人眼,语课已渐渐“与时俱进”,融入了时代的风潮之中,它正在被一些老师梳妆打扮、涂脂抹粉,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语课逐渐丢失了语的本质性内涵。语意识逐渐被淡化。一篇《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可以上成亲情教育课;一篇《陈情表》,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有什么启发”;一篇《宝玉挨打》,可以拓展到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一篇《曹刿论战》,可以让学生研究“如何劝说布什放弃攻打伊拉克”;一篇《荷塘月色》,可以让若干精美的图片替代学生的想象;一篇《愚公移山》,可以读出愚公缺乏环保意识、没有经济头脑。学生的讨论看起来热闹非凡,实则是无效的参与,然而却被奉为时尚;教师的教学看起来民主十足,实则是不作为的体现,然而却被视为典范,纷纷效尤。正所谓不是我看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相似文献   

10.
命题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命题的立意,所谓立意,是指试题所确立的主题,试题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关注何种现象,体现怎样的能力考查主旨。试题的立意是试题设计的核心,统率着试题设计的各个步骤。一般来说,立意要尽量向高考的范题靠,立意要高,尽可能凸现时政热点,体现国家意志,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史学观,如目前国家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西部大开发战略”、“两岸关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等。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但材料新、构思巧的习作却很少。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五、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抓住一个“新”字,努力引导学生写出题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的文章来,从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中学文科》2005,(3):18-22
贵新。怎样才能出新?一要反映新生活、新思想,即题材与主题要有时代气息;二要选用别人所没有的材料,这主要是指写自己,因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在别人的眼里一定是新鲜的;三要有与别人不同的立意,同样的材料,可另辟蹊径揭示材料的意义:《父亲为我撑起一片蓝天》能得高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作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显示出了“我的一片天空”.  相似文献   

13.
一、创造性立意,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立意深刻新颖的文章,能使读者产生如食美味佳肴的感觉,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如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立意深刻,它从小小的花生身上讲了做人的大道理。总结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题目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通过引导和思考,学生明白:文章还可以从介绍花生的用途入手,写成说明文;可以写成以记叙为主的文章,告诉人们怎样种花生。这种创造性的立意,可以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二、创造性选材,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要以《…  相似文献   

14.
话题作文的出现,使学生作文时能够题材多样化,立意多样化,文体多样化,给了学生以更多的个性空间。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正是少了许多条条框框,也使许多学生淡化了文体意识,模糊了文体概念,从而出现了许多模糊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今天,由于我们的教育仍然未能跳出应试教育的羁绊,劳动教育实际上被淡化了,会劳动、乐吃苦的同学越来越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不再是笑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油瓶倒了不去扶”的现象,也绝不是个别。今天我们举行“劳动创造世界”的主题班会,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识劳动创造世界的重要性,体味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做手脑并用、能文能“武”的现代青少年。第一部分: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表现孩子们从小学到高中劳动观念慢慢淡化三个连贯的小品:(也可以制成动画课件)几个小学生唱着《…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习作也都是要表达思想感情的.这叫“立意”。可是有不少学生的习作,只是没有目的地为写而写,没有表达任何思想感情。这可能是他们在下笔之前根本就没有“立意”,他们把“立意”看得太神秘了,或者是我们老师自己把“立意”教得太“玄”了.(我听到不少老师讲“立意”有“玄”的感觉),使他们不敢去“立”的缘故吧。其实,“立意”并不是玄乎的事,只是从认真写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出的一种情感罢了。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从浅显的事例子中.进行自然而通俗的引导,使学生知道“立意”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常常举平常的例子,让学生做“立意”训练。  相似文献   

17.
史雪芬 《成才之路》2010,(17):48-48
打开学生的习作本,我们不难发现,现在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虚假现象,作文因为题材的虚假而无法具体、生动,无法反映生活的灵气。一些所谓的优秀习作篇幅长,立意新,主题深,老气横秋,充盈着成人化的思想和文学性的构思;差者则任由教师百般启迪,千篇一律,言之无物,而真正能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文章可谓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8.
解读"中间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中间生”现象的存在影响了这类学生的健康发展。“中间生”的个体立场受到漠视是“中间生”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消除“中间生”现象,教师应采取的策略是:以关注为起点,构建教师与中间生的互动格局;重塑“中间生”形象,形成“中间生”文化生态;实施横向促进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班级管理方式;淡化学生的竞争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不能以“圣人”的身份来压制学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选择,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善于体会他们的感受,从他们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和引导;善于征求和听取学生意见,尽量满足他们的正确需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创造一切机会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目标转化为自身的追求,以良好的道德标…  相似文献   

20.
一、隐性环境熏陶。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突出特色,利用自然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比如,可以在校园、活动室内制作“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在草坪旁设立“我和小草是好朋友”的标识牌,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布置主题墙:“地球是我家”、“我是小巧手”等。这些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地提醒幼儿关心环境的变化。实践证明,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可以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