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话题,也是推动地方旅游文化挖掘的重要手段。地方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挖掘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和地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文旅融合的背景和概念出发,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地方旅游文化面临的挑战与路径,以期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地方旅游文化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徽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既有鲜明的特色和浓郁的区域特征,又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关联度高,两者的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徽文化因旅游业的带动而发扬光大,旅游业因徽文化的融合而富有更深的文化内涵.针对目前徽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提出新的策略与构想,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文化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闽西依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注重挖掘区位特色,红色文化保护迈出实质步伐,但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要素支撑、产业融合欠缺等发展困境。产业融合视域下,闽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挖掘资源,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抱团发展,建构形成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创新形式,着力打造主题丰富复合型产品;凸显特色,继续加强红色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多措并举,有效提升产业服务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成,产业融合下的品牌建设是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文化旅游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解析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提出张家口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应该在准确定位旅游品牌形象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和开发地方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建立有效的文化旅游品牌营销市场,系统管理文化旅游品牌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使文化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永远呈现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高度关联,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为探寻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宜春市为例,在对"旅游需求、市场竞争、政策支持"三大融合发展动力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相互依存、共生互融、相互促进"三个层面详尽阐释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并探讨了"大型项目带动、特种品牌引领、文化特色突出"三种融合发展的运行模式。基于此,提出宜春休闲养生旅游与禅宗文化产业有效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引导产业融合;实施资源共用,拉动产业融合;依托市场共享,推动产业融合;推进功能共融,提升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6.
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优势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优化河南省的产业布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等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一些产业融合的对策,以期促进中原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对特色小镇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增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性,使特色小镇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色小镇建设是以小镇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为基础进行特色建设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强重视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采取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方式。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合理处理地域文化中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采用空间技艺、取缔造景等表达方法展示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能够增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性,对地域文化发展意义深刻。本文从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地域文化对特色小镇的影响及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表达方法,并探索了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旅游和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文化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旅游是文化繁荣的主要形式。立足张家口文化旅游产业“弱”“小”“散”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和路径选择问题。研究认为,张家口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本地实际,通过渗透型、拓展型和创新型3种融合模式,采取转变政府职能,净化发展环境;做好产业规划,建好产业基地;重视人才培养,构建智力驱动;做好宣传推介,整合市场营销;塑造品牌形象,追求集群效应的具体路径来促进融合,实现张家口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和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综合性特征的本质要求。瓯江文化融入丽水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能促进丽水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但目前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文化挖掘不深、开发层次低和市场运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对瓯江文化与丽水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节庆活动市场运作程度、增强对经济的关联带动性,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措施,以及“瓯江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地域集中式、专题线路式和主题附会式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视角,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进行研究,概括了产业融合的模式有三种,即延伸型、重组型和渗透型,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结合凤阳县自身的文化与旅游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凤阳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可行的模式,为推动凤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凤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大趋势下,文化、旅游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关联性作出思考与阐述,并提出针对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低碳发展模式以及相应城市低碳化发展举措,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低碳化发展提供可寻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以往单纯从一个角度分析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的关系,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应从整体上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特征、地域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基于此,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基本内涵,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的契合,以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旨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内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般规律和成功路径的关键在于文化传承与旅游市场需求的融合度。文化传承是从城市街区历史文化演进的内在规律入手,关注的是城市历史街区的特色与风貌、历史厚重感及与当地居民沟通互动性等游客感知层面;市场配套关注的是在旅游改造过程中旅游产业要素供给、服务功能实现等游客需求满足层面。基于游客满意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与市场融合模式是城市历史街区旅游改造的一种更加全面和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河南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应充分发挥河南政府的扶持作用,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要发挥科技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作用,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扩大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能有效推动旅游业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旅游产业融合主要以平行融合和交叉融合为主,但是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推动下,河南省旅游业应以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积极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介绍了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基本类型,总结了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主要模式:资源型、体验型、创新型、特色型。旅游和文化融合达到增强区域软实力的效果,必须致力于提高旅游吸引力,完善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从整个广西的发展实际来看,文章认为创新型旅游和特色型旅游发展较为成熟,但是仍有完善的空间,体验型和资源型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可以主打特色型,发展创新型,深化资源型和完善体验型。  相似文献   

17.
文化和旅游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从广度和深度上促进文化和旅游相互融合,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内蒙古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民族文化优势和草原文化优势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有必要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和路径进行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结构和消费需求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业之间的融合运作也势在必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和共同的现实需求,两大产业之间应积极加强产业联动,共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运作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基础条件的同时,就两大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的发展途径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旅深度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竞争力、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打造文旅精品。湖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五色”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20.
文旅融合对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白洋淀红色文化资源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对白洋淀红色文化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结合当下文化旅游的发展走向,白洋淀红色文化发展应该以雄安特色国际化、资源融合多元化、文化资源活态化和红色创意产业化为四大发展目标,致力于打造全国红色文化开发的样板。在文旅融合的时代,我们应该既依赖文态、业态、形态与生态这"传统四态"所散发的生机与活力,又注重"创态"的激发,以期形成一套以创态为灵、文态为魂、业态为支撑、形态提氛围、生态作基础的融合性立体网状文化旅游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