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铜-铝-氧化铝复合多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aCl为造孔剂制作铜-铝-氧化铝复合多孔材料,制备过程不需要用真空或复杂的装置,是一种既廉价又高效的方法.对烧结后的样品进行SEM、XRD分析,同时,对添加造孔剂与未加造孔剂的样品的孔隙率、抗压强度以及硬度进行了计算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成分配比会影响复合材料的物相、孔隙率及力学性能.将造孔剂去除前、后的样品相比,两者孔隙率相差10%左右,力学性能相差很大,抗压强度从2.63 MPa变化到17.64 MPa.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6):49-53
哌嗪及其衍生物作为药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显示出了较好的药理活性。本论文以哌嗪为先导化合物,在其N-1位和N-4位分别导入不同种类的氨基酸,10种新型哌嗪衍生物被设计、合成。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重要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其结果显示化合物P-2,P-4a,P-4b,P-5a和P-5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P-2,P-4a和P-5a对野生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掺镁硅酸钙(CS)生物陶瓷支架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抗菌性能的缺乏使其难以应对复杂的口腔环境。本文首次采用新型含铜聚多巴胺快速沉积方法对CS支架进行功能修饰,分别构建了内修饰支架(CS*P)、外修饰支架(CS@PDA)以及内外双修饰支架(CS*P@PDA)。通过体外对支架表面形貌、降解行为及机械性能进行评价,我们发现双修饰支架具有独特的微纳结构表面和可观的机械强度。在浸泡降解过程中,双修饰支架组的铜离子在早期会快速释放,而后呈现长期的缓释状态。体外抗菌及细胞试验提示,铜离子梯度释放模式在赋予双修饰支架优异抗菌效果的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具有促进成骨和成血管的效果。此外,双修饰支架在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模型中展现了可靠的早期促骨再生效果。总之,通过含铜聚多巴胺内外双修饰法可构建兼具抗菌能力和促骨再生能力的骨再生支架,该修饰方法简便易行且适用性广泛,有望为预防植入物感染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蒌叶(PB)提取物对5-氟尿嘧啶(5-FU)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生长的影响。研究方法:HT29和HCT116细胞分别给予PB、5-FU以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4小时,应用等效线图法分析PB和5-FU的药效学相互作用,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HT29和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高效液相色谱法排除PB和5-FU间任何可能的相互化学作用。重要结论:联合PB,低剂量5-FU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细胞毒作用,而单独应用PB或5-FU治疗较联合治疗可以诱导更多细胞发生凋亡。进一步采用等效线图法分析显示PB和5-FU的联合作用在抑制结肠癌细胞HT29和HCT116的生长中分别体现出协同和拮抗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HT29细胞中,PB使得较低剂量5-FU发挥最大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效果,然而在HCT116细胞中,PB没有显著降低5-FU的药物浓度,说明PB和5-FU的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简便、有效、准确测定壳寡糖酸降解液中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Shodex NH2P-50 4E色谱柱(4.6×250 mm,5 μ m),以乙腈:水(梯度洗脱)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载气流速为1.5L/min,漂移管温度为60℃;进样...  相似文献   

6.
针对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冻性问题,制备尺寸为10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测定未冻融和冻融循环25、50、75、100、125和150次时花岗岩石粉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得到主要结果如下: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分别呈负相关、正相关、负相关;冻融循环150次时,编号为S52C10试件抗压强度与其冻融前。抗压强度比值、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分别为66.0%、1.81%和66.9%;试验表明当花岗岩石粉掺量在0%~20%范围时,掺量为10%的花岗岩石粉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能力最强,试验结果可以为花岗岩石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悬移支架是悬移顶梁与单体组合式液压支架的简称,悬移支架放顶煤开采使得中厚煤层(3.5~8 m)单体液压支架分层开采变为一次采全高的放顶煤开采,具有抗压强度大、稳定性高、适应性广、劳动强度低、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特点;介绍了地质构造带松软破碎中厚煤层悬移支架放顶煤开采工艺,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技术措施,保证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槟榔(Piperbetle,PB)水提取物对癌细胞转移能力的调节作用及其对微管蛋白结构和网络的影响。采用亚毒剂量对PB和5-氟尿嘧啶(5-FU)处理的癌细胞进行抗迁移研究,观察细胞迁移20小时。在所有处理组中,100μg/m L PB处理的癌细胞均显示出最大的抗迁移作用(P=0.016)。总体上,PB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高于5-FU。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发现,PB处理的细胞表现出与标准微管抑制剂(紫杉醇)相似的细胞特征,并在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中发现M期细胞群。通过对微管结构和网络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PB和紫杉醇处理的癌细胞表现出长期破坏的纺锤体。因此,我们认为PB具有对癌细胞的抗迁移作用,并可能改变蛋白结构和网络。  相似文献   

9.
针对金属泡沫材料的多孔结构,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建立了刚性压头与金属泡沫材料间的基础力学模型,通过仿真的方法研究了金属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因素。获得微孔直径和孔隙率对金属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保持孔隙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微孔直径的增加,金属泡沫材料的硬度呈增大的趋势,但微孔直径对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在保持微孔直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孔隙率的增加,金属泡沫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呈减小的趋势。孔隙率对金属泡沫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通过改变孔隙率可以实现对金属泡沫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接枝的羟基磷灰石(g-H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复合支架接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治疗重症骨缺损的新的治疗策略进行评估,并通过肌肉内移植研究人工骨的组织相容性和移植物在体内的矿化和缺损骨的愈合。创新点:改性的PLGA接种自体MSCs的组织工程骨加速了骨缺损的愈合,使临床重症骨缺损的治疗有了新的手段。方法:应用溶剂浇铸和粒子沥滤方法将PLGA和g-HA制备成复合支架g-HA/PLGA。在g-HA/PLGA支架上接种兔自体MSCs制成组织工程移植物。取宽0.3 cm长2.0 cm的上述移植物埋入兔背部肌肉内,8周后取出移植物,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检测人工骨的组织相容性(图3a),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分析钙浓度。然后,用锯锯掉兔前肢桡骨骨干2.0 cm,取同样长度的上述移植物放置于骨缺损处(图4)。术后2、4、8周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R)检测骨缺损愈合情况(图5),组织学分析愈合组织结构(图6),SEM检测人工骨与周围组织的相容性(图7),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愈合组织Collagen I、Collagen II和Bmp-2基因的表达。结论:PLGA掺入g-HA主要改善了矿化作用,有益于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骨形成。自体MSCs的应用增强了骨形成和PLGA支架的矿化作用,并加速了支架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
以再生骨料、天然骨料、河砂、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S95粒化高炉矿渣粉、自研的MPE—GAA—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为主要原料,通过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制作了520个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运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值、弹性模量和单轴受压进行综合试验。结果显示: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与普通混凝土存在一些差异:再生骨料取代率直接影响着再生骨料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单轴受压应力一应变关系、弹性模量以及再生骨料混凝土修正后回弹值。通过加入自研的MPEG从-从-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以50%再生骨料取代率,配制设计强度为30MPa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最切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浇筑了13批次共123个标准试块分别进行7、28、60、90d龄期的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橡胶的掺入改善了自密实混凝土脆性破坏形态,降低了各龄期强度,同掺量下掺橡胶粉强度最低,掺1~2mm橡胶颗粒的强度最大;7d龄期强度可达60d龄期强度的65%~80%;橡胶掺量不大于30%的试件,60d龄期强度已经趋于稳定,橡胶颗粒掺量40%的试件28d龄期强度已趋于稳定;拟合了橡胶粒径、掺量与强度的预测公式,7d龄期与后期强度的经验公式,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icro-structured porous silicon film (PS) were studied combining X-ray diffraction with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The micro-structured porous silicon samples with different porosities ranging from 30.77% to 96.25% were obtained by chemical etching. Lattice parameters of the samples were measur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and its maximal change is up to 1.0%. This lattice mismatch with the bulk silicon substrate may introduce residual stress to the porous film. The residual stress measurement b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at the maximum of tensile residual stress has reached GPa level in the porous film. Moreover, the lattice mismatch and its corresponding residual stress are increasing with the porosity of PS, but average elastic modulus is about 14.5 GPa, one order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at of substrate Si.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S have aclose relation with its micro-por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4.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与徐变。研究表明,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干缩与徐变较大。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numerical method is used to study the strain rate effect on masonry materials. A typical unit of masonry is selected to serve as a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 (RVE). Numerical model of RVE is established with detailed distinctive modeling of brick and mortar with their respective dynamic material properties obtained from laboratory tests. The behavior of brick and mortar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ynamic damage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rate-sensitive and pressuredependent properties of masonry materials. Dynamic loads of different loading rates are applied to RVE. The equivalent homogenized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threshold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in three directions of the masonry are derived from the simulated responses of the RVE. The strain rate effect on the masonry material with clay brick and mortar, such as the dynamic increase factor (DIF) of the ultimate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as a function of strain rate are derived from the numer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个用于估算FPR加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FRP强度发挥系数(套箍发挥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 混凝土达到极限强度时, FRP并未达到极限强度, 其强度发挥系数在0. 28~0. 59之间, 与FRP的弹性模量有关. 该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FRP加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 其理论计算强度高于实测强度10%~30%, 偏差主要来自FRP与混凝土的界面粘结状况不理想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数据的离散性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模拟井下压裂作用下胶凝酸和清洁酸作用时的碳酸盐岩破裂机制,了解两种酸液体系作用后的强度劣化效应,进行了拟三轴岩石力学试验以及3-D扫描。试验结果表明:与胶凝酸反应后,碳酸盐岩弹性模量、泊松比和抗压强度均呈降低趋势,其中泊松比降低幅度明显,酸蚀90 min时,降幅达到18.15%;与清洁酸反应后,碳酸盐岩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在酸蚀初始阶段小幅提高,当酸蚀时间达到90 min后,两者降幅分别为21.04%及23.55%,泊松比降幅为4.36%,岩石力学性质劣化效应明显,脆性指数升高12.09%;与胶凝酸反应90 min后,碳酸盐岩的脆性指数提高58.56%,破裂压力呈下降趋势;与清洁酸反应后,裂缝壁面粗糙程度明显降低,裂缝导流能力呈降低趋势。酸压后的力学性质劣化特征可为酸化压裂设计及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机械力化学作用原理,采用高速球磨法提高花岗岩石粉的胶凝活性。研究活化石粉掺量对胶砂抗压强度、折压比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XRD、SEM、MIP 等微观试验,揭示活化石粉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石粉活性指数可从0.55 提升至0.73,活化石粉替代20%~30%水泥用量的胶砂强度28 d 抗压强度达30 MPa 左右,折压比提高约30%,干燥收缩降低约60%。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冻融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混凝土冻融耐久性为研究内容,用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超声波声速等指标的损失率来表征冻融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劣化状况,并系统比较了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抗冻性优劣.通过研究得出: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高强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其动弹模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超声波声速损失率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提高混凝土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掺入高效减水剂、优质引气剂和优质掺合料等,高性能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比对应的基准混凝土性能显著改善,而且通过这样的技术措施,较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也可以获得高抗冻性.鉴于超声波测试方法方便、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直接用于实际工程的混凝土性能检测,所以,与动弹模测试方法相比,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来评价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方瑾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5):65-66,79
用不同的再生骨料替代率,制成再生混凝土。从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等三个方面与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分析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采用适当的再生骨料替代率配制的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当。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再生混凝土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对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