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玉宏 《考试周刊》2012,(83):33-33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远富有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从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阅读教学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拓宽思路,让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使有限的文字成为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把"辩证之水"引入"语文田地"。  相似文献   

3.
刘颖 《华章》2011,(30)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语文老师的尴尬——前世杀了人,今生教语文眼下的语文课上得太杂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看上去是说语文课无所不包,内  相似文献   

5.
1."度"的文化意义"度"是一个极有意思和价值的话题,具有文化意义。这是因为:其一,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内涵相当丰富,触角可以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在构筑自己学科边界的同时,需要确立教学"度"的标尺,否则,语文教学可能会不切实际,不仅不会促进儿童语文素养发展,反而会伤害儿童发展。其二,教师的教学需要较大的空间,有了空间才会有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里笔者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之首.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相似文献   

8.
说到"语文与生活"的话题,笔者想用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一句作为开头。的确,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的学习范围就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边沿在哪儿,这是个无人可以回答的命题。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翻阅《语文课程标准》也能找到关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情趣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的内容,时时都有语文学习的机会。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去捕捉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如何挖掘语文知识的生活内涵,如何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中体会到要从以下几方面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最有活力最深奥的一门学科。它总是站在教学改革的潮头,每一次教改都会出现一些新的东西,也许正因如此,才使它永富魅力。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乔连运 《现代语文》2008,(3):120-120
新课程倡导大语文教学观,“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应走向生活,回归生活。顾黄初先生指出:“语文是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这是‘根’”。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观,语文要从生活体验出发建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2007,(9):28-31
在Google网,输入"语文味",搜索到的相关网页有21万项之多,其中有一个网站就叫"语文味网",还有不少语文教师的研究课题就是"语文味",可见"语文味"是一个讨论得多么热闹的话题,又是一个多么难以形成一致看法的话题。那么,经历了这么多的讨论之后,"语文味"如何落实到真正的教学实践?我们邀请上海市中学语文教学方面一些资深教研员和优秀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进行了研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文味"已经不再是一个玄秘的词语,而是真切地落脚在了教学的细节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才是真正广阔而丰厚的"大语文"天地。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文学习不能只依赖于课本,而应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大语文"的教学观念,"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应来源于生活,重视诗歌教学,引导学生多一些诗歌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多了一份诗情和文才,并反过来指导学生的生活,"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相似文献   

17.
施鸿梅 《教师》2014,(21):103-103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量大增,学生如何学好语文,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成了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我感到语文的"教"与"学"越来越难。人们也常调侃道:"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则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是的,语文学习其实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小到字词句的品析把握,大到全文的谋篇布局,都要加以考虑。可见,语文素养的习得就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许多教师都通过自己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也在这里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一点浅显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责任是人立足社会,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责任也是一个永恒常新的作文话题,面对这样一个大话题,无非两种写法,要么"以大见大",要么"以小见大"。但以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从大处着笔,只会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纵然引经据典,也只能是事例的堆砌,空洞无力,难透纸背。而"以小见大"则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写作手法,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篇目都采用了这种手法,比如《背影》《最后一课》《幽径悲剧》《百合花》等等。借助学生熟悉的方法进行责任话题的作文指导,不仅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了真正统一,而且也是依托课堂阵地进行责任教育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都有国语即语文的身影。国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熏陶中生存至今,国语的魅力已经深入每个国人的骨髓中。但是,很少有人将生活和语文联系到一起。生活是学习语文最大的资源库。如何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学好语文,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本文从语言交际、课外读写、学科联系、网络知识、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阐述作者的一些尝试性的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