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广西天峨县六排镇连迁移民新村为调查对象,从社区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描述移民的适应状况,对其适应性进行了简要的人类学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帮助移民适应新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库区移民具有非自愿性,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存在文化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化和谐对移民新村稳定发展意义重大。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文化和谐发展是实现文化互适与创新、促进乡风文明,是党和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以及移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动力。影响文化和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物质条件的制约、陌生的人际关系、利益实现不均衡、文化本位主义以及陈旧思想观念等,应当通过夯实文化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搭建村间文化交流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构建信息网络等措施,促进移民新村与迁入地社区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居住情况是移民在搬迁后关注的头等大事,也是决定他们能否稳定下来、更好地发展经济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南阳市为例,对移民新村建筑风貌进行了调查,提出移民新村的建设,要根据农村人的生活习俗特点来进行方方面面的设计,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设计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态移民工程已进入建设与管理并重的阶段.随着生态移民工作的推进,各种问题日益凸显,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大量措施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加强移民新村社会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反思生态移民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也非常必要.当前应着力解决好统一思想认识、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宗教需求与宗教管理、移民的主体地位与政府帮扶之间的关系,使生态移民工程建设和社会管理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南阳渠首移民新村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实地调查发现:部分领导不重视;健身设施不到位;移民健身觉悟低;留守人群参加活动受限;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不多;缺少体育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问题.提出了移民新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举办丰富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开放学校体育资源;开发民间优秀体育项目;构建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等,促进移民新村体育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促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以卖花渔村为例,运用资料收集法、实地调研法、文本数据分析、空间句法分析等方法获取传统数据和网络数据,从高频特征词、游客情感分析、语义结构网络、空间句法形态变量等方面,研究游客空间感知度、村落空间形态、道路交通可达性等.结果表明:卖花渔村选址格局、整体布局、徽派建筑和盆景文化存在特色;游客对村落的整体满意度高;但村落公共设施不健全,空间吸引力不均衡,道路可达性低.通过“续—修—塑—新—承”策略,强调对整体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风貌、公共空间、文化内核的更新,将盆景文化、人居环境与自然山水联系,提升村落空间活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众多特色鲜明的城市群形态,内陆河谷型都市圈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基于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整体考量,本文辨析了内陆河谷型都市圈的四个鲜明特性;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圈层两个方面对其发展进行了合理定位.认为,实现内陆河谷型都市圈的快速升级,必须在产业一体化、规则协调化、规划同城化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8.
清代重庆的移民会馆具有地缘性与业缘性两重特征,作为反映重庆城市商业繁荣的一种建筑形态,它的形成和城市地域环境是密切相联的.本文拟从城池演进发展的角度,探讨重庆的移民会馆建设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布局的互动关系,并进一步认识清代重庆城由传统的军政中心向商业和贸易中心城市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空间贫困理论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容易陷入低水平应用状态。通过对贵州省德江县跨区域移民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跨区域移民多重空间重塑问题。德江县跨区域移民通过城镇化集中安置方式,在经济开发区建设移民新区、安置就业、增加后续社会支持等措施全方位拓展移民生计空间。但德江县跨区域移民面临社会资本重构障碍、文化与心理适应困境及扶持移民的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应进行移民社区生活实践的社会建构、走高质量城镇化安置、进行跨区域移民行政协调与区域合作、积极发展循证扶贫等方式进行移民多重空间重塑的策略创新。德江县跨区域移民的启示:科学的贫困治理应由自然地理空间向多重空间优化,重塑移民多重生计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19世纪中叶起,秘鲁近百年的亚洲移民浪潮中,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移民占据重要的地位.中日两国移民秘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性主要表现在两国移民的个人目的、生存方式及两者对秘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等方面;差别则主要表现在两国移民的时代背景、政府的移民态度和政策及两国移民与秘鲁社会的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城镇带是城镇化进程中城市、镇集群发展空间高级形态.城镇化和快速交通束使苏北国土空间结构呈现快速交通束经济轴特征:东陇海线经济轴(横贯于苏北北部东西走向的快速交通束经济轴),徐宿淮盐经济轴(贯穿苏北腹地呈东南走向的快速交通束经济轴),连盐经济轴(苏北沿海南北走向的快速交通束经济轴).快速交通束经济轴不仅在地理空间还是在经济空间上都“均匀”分布于苏北国土空间,极化着苏北经济要素和经济活动,是苏北国土空间演化的高级形态和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先开发区域.促进苏北城镇带空间协调,是优化苏北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山西省河曲县山区扶贫移民新村项目的背景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移民新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移民新村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亚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大量的城市移民和游客涌入,导致市区内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空间向周边腹地快速无序扩展.为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遵循景观生态规划原则,提出从市域、市区两个层次入手,规划未来三亚市的空间结构.市域空间结构组织采用复合指状模式,旨在完善三亚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高效发挥自然资源的生态效应;市区空间外拓采用网络组团模式,以期打造各个组团特色,增加组团间联系,强化不同分区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乡土特色景观包括环境资源类乡土特色景观、空间形态类乡土特色景观等要素,具有生态性、实用性、人文性等基本特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特色景观构成要素设计存在设计切入点与落脚点不明确、设计执行细节不清晰、设计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等困境,文章通过环境资源类构成要素设计、空间形态类构成要素设计、活动感受类构成要素设计三方面,指明乡土特色景观构成要素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明至清初,江西大量移民湖南,对湖南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移民本身的量与质可见,人与环境及文化风气的差异是形成移民区域特色的两个内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明至清初,江西大量移民湖南,对湖南政治、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移民本身的量与质可见,人与环境及文化风气的差异是形成移民区域特色的两个内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移民史研究因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而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研究成果脱颖而出.但是,以往的移民史研究多侧重于全景式的研究,区域移民史的研究比较薄弱.在区域移民史的研究中,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又多集中于前期移民史的研究.以福建移民史研究为例,尽管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多偏重对中原汉族入闽的研究,而对明清及近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尚显薄弱,特别是对现代福建移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林国平教授和邱季端先生联合多位闽籍知名学者,协力攻关,历经数年努力,终于写就约76万字的<福建移民史>,并由方志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突出的特色,填补了移民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为这一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上海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各地移民以地缘为纽带组织了大量的同乡组织.这些同乡组织为满足上海移民子弟的教育需求,兴办了数量众多的同乡子弟学校.这些学校学费低廉,注重办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为解决移民子弟教育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移民自组织的视角来看,同乡组织在移民社会中兴学设教反映了传统的力量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无论是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创立,还是社会的发展,移民都起了巨大的历史性作用.本文试就外来移民在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作用作一探讨.(一)在世界民族形成的过程中,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是最具特色的.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外来移民在北美大陆共同生活,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成为美利坚民族.自哥仑布发现美洲以后,欧洲各国对新大陆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1607年英国第一批移民到达北美,开始了有组织的移民活动,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陆已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在这期间,荷兰人、瑞典人、德意志人、爱尔兰人等也不断涌入,从非洲被劫掠的黑人则是戴着锁链被强制移民北美的.164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移民有25000人,1690年达到25万人,以后每25年人口即增加一倍,到独立战争前人口已增至300万人.  相似文献   

20.
位于陕西、湖北两省边界的漫川关古镇,现存明清时期的古街和大量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古会馆等。从当地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间形态、立面造型及构造特点、装饰特点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漫川关古镇的传统建筑基本以商业性质为主,而且兼融南北风格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到了交通、商贸、移民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