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很多同学在四级考试时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作文时尤其强烈,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凑不出一篇满意的文章,或是句式简单乏味,或是语法错误百出。而如果你掌握并熟背了课文中的经典句型,情况就会大有改观,轻松地跳出短句和简句的圈子,让思维纵横驰骋,多种句式信手拈来,在文章中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校园逸趣     
快吐出来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化学分子式,然后问学生:“约翰,你来说,这是什么的分子式?”“是……是……”约翰嘟噜着,“它其实就在我的嘴边……”“那还不赶快吐出来,要知道那是盐酸。”历史考试历史考试时,老师提了三个问题,这个学生都答不出来。为了给他一个及格的机会,老师最后问他:“美洲大陆是谁发现的?”“……”老师气急败坏地喊道:“克里斯朵夫·哥伦布!”这个学生拔腿就往外走,老师惊奇地把他叫住:“喂,你为什么要走啊?”“对不起,您不是叫下一个考生吗?”拜访耶稣老师在课堂上打了一会儿瞌睡,当他醒来时,他哄骗学生说:“我做了…  相似文献   

3.
脑筋急转弯     
一个小孩问他父亲:“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的多吗?”“是的。”父亲答道。“谁发明了蒸汽机?”孩子接着问。“詹姆士·瓦特。”“那为什么詹姆士·瓦特的父亲没有发明蒸汽机呢?”谁知道的多欢乐魔方爸爸:“怎么搞的,大白天还开着灯?”儿子:“这灯是你早晨上班前忘记关了。”爸爸:“你发现了,为什么不关上?”儿子:“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用事实说服人吗?”用事实说服人有一次考试,监考老师在学生桌下发现纸条。老师:“这是你的吗?”学生:“不是。”老师:“不是?不要狡辩,是不是你的?”学生:“真的不是。”老师:“你老实说,我不记你过。”学生:“…  相似文献   

4.
“老师,他在偷看书。”这是我几次在公开课上听到的一个个稚嫩的声音。 看书,不好吗?学生看书,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为什么非要加个“偷”字?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学生上课不看书,干什么?后来在和一些老师交流中了解到,原来,我们的老师与学生有这样一些约定:上课时你们不要看书……上课时,没有让你们看书,你们就不要看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而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专业知识,全新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博览群书,做一个善于积累的“拾荒者”,一个优秀的倾听者,避免课堂上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现象。本文就生物课中如何巧妙灵活地应用口诀、谚语、诗句等语言问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无阅读,就无成长。”这是大连市甘井子区周二小学范柳青校长的口头禅,也是她的教育名言。范校长是个爱读书的人,她自谦涉猎不深,也常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但熟识她的人却知道她的阅读面极广,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练习还是考试,政治选择题始终是同学们的“兴奋点”,大家更愿做、更爱做政治选择题,因为政治选择题的分数简直是“手到擒来”。但是往往最后对照答案,多少人沮丧懊悔,自责不已;多少人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皆因错选、落选而“意外”地丢分。政治选择题,犹如雾里看花,叫人爱恨交加!下面我们来作一简要分析。一、由于知识欠缺、一知半解导致失分问题:考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经过认真系统练习来强化考点知识,结果导致考试运用时出现错误,甚至有的考生出现“失忆”,真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对策:夯实基础知识,重视…  相似文献   

8.
没错,对自己狠一点儿,不是好一点儿,因为你对自己每一次小小的放纵都需要日后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弥补、去偿还。
  上学时偷懒少做几道题,结果在考试时方寸大乱,深刻意识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古训。但为时已晚,只欠几分便可考入本科院校,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尽管上了一所不错的专科学校,但花在升本考学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出了中学时偷懒的时间,最终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9.
校园逸趣     
F4键 电脑课上,老师正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F4键的作用是什么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F4键可能让显示器下流星雨!”差别有一日,老师正在讲课,看到两个学生枕着书睡觉,其中一个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是差生。老师把那个差生拉起来骂道:“你这个不思上进的家伙,一看书就睡觉,你看人家连睡觉也在看书。”烟雾缭绕的地方地理课上,老师问道:“哪位同学知道世界上什么地方烟雾缭绕?”木子回答:“我爸嘴边不远处。”盖章老师:“你没有把你的试卷让父母看吗?”学生:“看过了。”老师:“那怎么没有家长盖章?”学生指着手臂上的伤痕说:…  相似文献   

10.
有副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它通俗易懂,既没有令人费解之处,也没有什么历史典故,似乎一目了然。可是对它的理解,各人阅历不同,体会的深浅也不同。青年时读这句话,觉得这是激励人们上进之意,  相似文献   

11.
许荻枫 《当代学生》2011,(11):16-17
主持人叶子:临近毕业,奔波于面试"竞技场"之间,很多同学都会心生悔恨:为什么当初没有好好读书、认真学技能?害得现在"书到用时方恨少",要找工作了才发现自己一无所长……在本期,我们的专家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12.
艺术高校成人学生与普通高校成人学生一样,入学前,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他们也程度不同地有着“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切身感受。这一点,成为他们入学深造的自觉动机和  相似文献   

13.
常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可细想想,真要到“恨”的程度,也还不易。即以我而言,早年少不经事,仗着能说会道,又读了几本哲学、逻辑、修辞,星星点点作了些摘记,便多少有点恃才傲物。年岁稍长,尤其是被推上校长岗位后,每每因自以为是而出错、受窘,这才痛感原先那点积累零散肤浅,“二两颜料开染坊”,那能不露馅?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许云莉 《湖南教育》2004,(16):43-43
两种待遇老师正在讲课,看到两个学生枕着书睡觉。其中一个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把那个成绩差的学生拉起来训斥:“你这个不思上进的家伙,一看书就睡觉。你看看人家,连睡觉都在看书。”职业角度问: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  相似文献   

15.
开心QQ糖     
开卷考试父亲:儿子,你明天不是要考试吗?怎么不去学习呀?儿子:是的,不过我们老师说明天开卷考试。父亲:那你知道什么是开卷考试吗?儿子:老师说开卷考试就是可以把书笔记等等与考试有关的东西带来。父亲:恩,那也要看书呀!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儿子:可是,我可以把爸爸你带去呀!我今天这么乖,你会同意吧?怕同学们听不清楚毕业典礼上,校长宣读可成绩名列第一那个同学的名字,并叫他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同学才慢吞吞地走上台。校长问:“怎么了,你听不清楚自己的名字?”学生小声答道:“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自作多情…  相似文献   

16.
快乐大本营     
《中学生电脑》2008,(1):33-35
物归原主诊所门前坐着两个小男孩,看起来都很难受。护士问:“小同学,你哪儿不舒服?”小男孩说:“我吞下了一颗玻璃球。”“你呢?”护士问另一个。另一个小男孩说:“那颗玻璃球是我的。”阮晓江浙江省上虞市着急学生甲:“考试时,我见你满头大汗,是做不出来着急吗?”学生乙:“做不出来倒不着急,让人着急的是,前后左右的同学写的答案都不一样。”□李晓燕湖北省黄冈市句式转换老师:“请把‘马儿跑了’这句话转换成疑问句。”王涛:“马儿会跑吗?”老师:“正确!很好!现在把它转换成祈使句。”王涛:“驾!”电来了父亲:“儿子,你在这里看电,我去屋…  相似文献   

17.
开心果     
老师:彼得罗夫,你错了20个地方,我真不明白,你一个人怎么就能出那么多的错误? 学生:不是我一个人做的,爸爸还帮我做了。  相似文献   

18.
居安思危     
一只野狼卧在草地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悟思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漏网之鱼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练习簿,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回答:“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玫瑰花“汤姆你回家告诉你爸爸妈妈,应该好好地给小费嘉洗洗澡。全班没有一个同学愿意同他坐在一起!没有一个人忍受得了!”“老师,这关您什么事?我弟弟到您这里来,是为了学习,而不是来让您闻的。他又不是一朵玫瑰花!”后果老师:“今天我们来学减法,比如说,你哥哥有5个苹果,你从他那儿拿走了3个,结果怎样?”学生:“结果嘛,他狠狠地揍了我一顿。”小幽默  相似文献   

20.
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这句名言鼓舞着我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在知识的高峰上登攀。“书到用时方恨少”。尽管每个同学都有一些书,但想读新书的时候还得去买.想读的书脱销了,只有到处去借或到图书馆去查,很不方便。特别是需要查找资料时找不到参考书,真是急死人。别急,这里给你支上一招,叫图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