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闻发生现场,一名记者急匆匆地用手机口述现场实况,间歇拍下几张照片,同时用手中的DV录下一段不长的视频。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后,记者的口述文字出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人们同时还看到他拍下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今天,这样的场景不再只是想像。前不久,《广州日报》推出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记者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同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已经覆盖了无线、宽频、户外等领域,近500名编辑记者被要求随时向集团网站供稿,未来,其记者还将随时在街头公共视频上"出镜",现场播报新闻。媒体形态的变化也使媒体对记者的要求随之改变。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和"多媒体技能"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做多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好哪些准备?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发生现场,一名记者急匆匆地用手机口述现场实况,间歇拍下几张照片,同时用手中的DV录下一段不长的视频。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后,记者的口述文字出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人们同时还看到他拍下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今天,这样的场景不再只是想像。前不久,《广州日报》推出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记者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同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已经覆盖了无线、宽频、户外等领域,近500名编辑记者被要求随时向集团网站供稿,未来,其记者还将随时在街头公共视频上"出镜",现场播报新闻。媒体形态的变化也使媒体对记者的要求随之改变。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和"多媒体技能"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做多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好哪些准备?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发生现场,一名记者急匆匆地用手机口述现场实况,间歇拍下几张照片,同时用手中的DV录下一段不长的视频。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后,记者的口述文字出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人们同时还看到他拍下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今天,这样的场景不再只是想像。前不久,《广州日报》推出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记者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同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已经覆盖了无线、宽频、户外等领域,近500名编辑记者被要求随时向集团网站供稿,未来,其记者还将随时在街头公共视频上"出镜",现场播报新闻。媒体形态的变化也使媒体对记者的要求随之改变。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和"多媒体技能"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做多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好哪些准备?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发生现场,一名记者急匆匆地用手机口述现场实况,间歇拍下几张照片,同时用手中的DV录下一段不长的视频。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后,记者的口述文字出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人们同时还看到他拍下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今天,这样的场景不再只是想像。前不久,《广州日报》推出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记者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同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已经覆盖了无线、宽频、户外等领域,近500名编辑记者被要求随时向集团网站供稿,未来,其记者还将随时在街头公共视频上"出镜",现场播报新闻。媒体形态的变化也使媒体对记者的要求随之改变。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和"多媒体技能"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做多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好哪些准备?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发生现场,一名记者急匆匆地用手机口述现场实况,间歇拍下几张照片,同时用手中的DV录下一段不长的视频。几分钟,甚或几秒钟后,记者的口述文字出现在互联网和手机上,人们同时还看到他拍下的照片和录制的视频。今天,这样的场景不再只是想像。前不久,《广州日报》推出滚动新闻部。滚动新闻部记者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同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已经覆盖了无线、宽频、户外等领域,近500名编辑记者被要求随时向集团网站供稿,未来,其记者还将随时在街头公共视频上"出镜",现场播报新闻。媒体形态的变化也使媒体对记者的要求随之改变。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和"多媒体技能"正成为必不可少的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做多媒体记者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在心理上、技术上做好哪些准备?记者的"多媒体意识"如何培养?  相似文献   

6.
媒体管家     
《新闻传播》2012,(3):5-6
杭报在线推出三款融媒体新产品3月7日,杭州日报全媒体移动采集平台正式启用,杭报在线新闻地图上线,新版"城市通"公测——标志着杭州日报全媒体融合进入新阶段。在杭报全媒体移动采集平台上,记者用手机即可把现场文字、图片、视频传回。杭州日报旗下所有的终端——  相似文献   

7.
刘晓涛 《记者摇篮》2004,(12):17-18
一直以来,广播新闻都是在编、采、播的生产流程下向受众传播的。然而,这种新闻传播模式的速度已无法跟上如今信息时代发展的脚步了。更快、更新鲜已经成为媒体竞争的制胜法宝。那么广播媒体该如何打破陈旧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呢?思考再三,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广播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尽快实现从文字到口述的转换.更多地拿起话筒到现场口述新闻。  相似文献   

8.
“抓”人     
全国两会新闻大战,守在人民大会堂内外的记者们最需要训练的功夫便是"抓"人,文字和电视记者忙着"围追堵截"重点采访对象,而摄影记者则要在人流中敏锐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代表委员并拍下其最富感染力的一幕。对于守在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等现场的摄影记者来说,"抓"人的功夫则更多体现在抓取新闻人物的表情神态等方面。这幅照片拍摄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摄影记者敏锐地抓到了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报业网站以滚动报道为标志,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看法-这些长期被视为报纸"电子版"的媒体,正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即时播报手段,以网络、手机报等为载体,即时传递新闻事实,颇受网民欢迎.  相似文献   

10.
一 新闻不是文学,不是想象的产物,它所需要的就是事实准确,细节真实.而加强证据意识,则从源头上要求采编人员及媒体各流程,严格把控.图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些元素只要从采访一线来,从现场来,都会成为报道的"铁证". 重视采集和留存这些"铁证",既能防止新闻报道出错,也有利于杜绝"邮件记者"和"办公室记者",把记者拉回到现场,拉到火热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去,而不是闭门造车,为制造轰动效应和吸引眼球,杜撰、嫁接、制造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对新传播技术手段和传统新闻关系感兴趣的人在7月7日针对伦敦公共交通系统的连环爆炸袭击的报道中找到了最好的例证:在爆炸发生时,"逃命"之中的手机一族凭借自己特有"新闻敏感"或"直觉"拍下了他们置身其中的爆炸和撤离现场的照片或录像,并在短短几分钟内把这些现场目击图像传播出去;而诸如路透社、法新社的专业新闻照片的播发则是两个多小时后的事.  相似文献   

12.
各地新时代"主流媒体"的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肩负着集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任务。网络视频在各地方新闻网站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各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现状究竟如何?笔者选取了作为全国首批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之一——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旗下的"川网视频"为例,试图据此分析目前地方新闻网站的视频内容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3.
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在今天依然分工明确。去新闻事件现场采访的文字记者总要叫上摄影记者同行,以便配上图片。遇到摄影记者忙得拉不开栓的时候,文字记者往往急得抓耳挠腮。突发事件发生了,若是报社记者在现场,电视台记者未能赶来,那当天的电视新闻只好口述报道。如果文字记者精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威胁还是机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7月7日早上,英国伦敦发生地铁爆炸,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在网上制作传播声音和图像流的人)"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这种"整合型"媒体采编发布形式的出现,被看作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又一轮挑战.然而,挑战究竟有多大?传统媒体又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5.
曹鹤 《记者摇篮》2015,(4):42-43
近年来,随着现代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新闻现场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活动现场报道等记者的现场连线报道越来越多,在广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已成为广播参与媒体竞争"最具杀伤力的武器"。连线报道并不是记者到了现场随便讲几句,以证明自己到过现场这么简单,连线报道在考验记者临场发挥水平的同时,更要求其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收放自如的现场驾驭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思维清晰的口  相似文献   

16.
张辉 《视听纵横》2006,(4):33-35
一广播的受众通过听声音来获得信息和娱乐,声音既是广播传播的唯一媒介,同时也是广播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过去利用得不够,现在也没有处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那就是记者的现场口述报道。口述报道可以出现在专题新闻、综合新闻、滚动  相似文献   

17.
向晓薇 《新闻实践》2005,(10):28-29
当地时间2005年7月7日8时49分,伦敦发生多起地铁和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震惊了世界。随即,现场照片和目击者的叙述文字迅速在全球流传开来——但是其传播渠道并不是传统的主流媒体,而是几家博客网站和图片共享网站。这些“业余”的报道不仅最早向世界报告了事件的发生、发展状况,而且向诸如BBC、《卫报》等专业新闻机构提供了文字、影像素材。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1,(7):149
由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面向全球推出的"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日前上线,这是国内首个集文字、摄影、视频、微博报道于一体的"融媒体"新闻信息产品终端。"这是新华社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由传统新闻产品生产为主向现代多媒体新闻信息业态拓展、由面向媒体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YMG记者郑勇军刘洪涛)"启动银钮瞭望世界".今天,您只要启动iphone手机,按住"烟台日报"银钮,一个以淡蓝色为背景的手机新闻客户端--YMG(烟台日报传媒集团)iphone新闻客户端将呈现在您面前.按下"银钮",如同打开一扇鸟瞰世界的大门,来自烟台、国内、国际的重大新闻将尽收眼底,您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查看由YMG打造的即时新闻报道,还可通过该客户端向YMG系列媒体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报料.  相似文献   

20.
当摄影在技术层面上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新闻摄影在专业层面上的运作变得越来越难。作为新闻摄影的专业人士,随着摄影器材的普及,图片传输手段的丰富,一直不断面对着新的挑战,最新登场的挑战者是照相手机的持有者。在伦敦爆炸事件的现场照片中,手机照片异军突起,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在头版发表了非专业人士用手机拍摄的照片,各家网站更是广泛使用手机拍摄的现场照片。美国圣何塞大学的新闻学教授丹尼斯·敦立维博士撰文称这一现象为“新闻摄影的历史被改写了”①。至少,新闻摄影的历史正处在被改写的关键时刻。昔日专业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