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9,(5):1-1,26
【古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2.
张卫星 《教师》2011,(31):90-91
中庸是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欲把握“中庸”的精义,有必要先揭示孔子所说的“过”与“不及”所包含的意旨。《论语·先道》篇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一段问答:“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认为做任何事,“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们都背离了“中庸”,...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4.
孔子论宝贵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77-78,47,87,88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相似文献   

5.
亟待开展的大学生诚信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信用问题日益引起人家的关注,诸多信用缺失的案例时常见诸媒体报道,如:假冒伪劣商品,企业间的拖欠账,贪官污吏的腐败,足球比赛中的“黑哨”,等等,这些表明,信用危机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信用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立国之基。《论语》中所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人皆死,民无信不立。”可见,孔子将信用在国家中的地位与“食”“兵”…  相似文献   

6.
晏子使楚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为士矣。”  相似文献   

7.
张汉红 《课外阅读》2011,(3):195-195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条准则。  相似文献   

8.
孔于论富贵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②,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相似文献   

9.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我都没能做到:仁者不忧虑,智者不迷惑,勇者不畏惧。”子贡说:“这是先生自己所说”。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11.
王充 《华章》2011,(7):25-25
【选文】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谓圣者,须学以圣。  相似文献   

12.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13.
荐贤贤于贤     
【原文】子贡①问大臣②子曰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⑤子产⑥扎子曰然我闻鲍叔之⑦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⑧管仲子产有所荐⑨也子贡曰然则⑩荐货贤于贤曰知贤知也推货仁(11)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12)焉【注解】①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②大臣:这里指名臣贤相。③鲍叔: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交友。公子纠死,荐管仲于齐桓公,以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着鲍子。”④子皮:春秋  相似文献   

14.
<正>节选文段子贡(1)曰:“贫而无谄(2),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节选自《论语·学而》)注释(1)子贡:端木赐,孔子学生,字子贡。(2)谄:谄媚,奉迎。(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如同兽骨象牙,切削之后还要磨治,如同玉石器物,雕琢之后还要打磨,意即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5.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有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它的第三则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这一则是十则中最难理解的句子,对初中生来说,尤其容易理解简单化甚至理解错误。鉴于此,本文谈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  相似文献   

16.
栖息江南     
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相似文献   

17.
孔子到郑国,有一天和门徒走散了,孔子独自站在东城门。郑人对他的门徒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然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未也。累累然若丧家之狗,然哉!然哉!”你们看他的态度多有趣。封建礼教,师道尊严,然而学生敢据实告之。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2009,(10):16-17
父及之垣十:忠告而善道 《论语·颜渊》篇记述了: 子贡问友(做动词,交朋友)。子曰:“忠告(诚恳地劝告)而善道(“道”同“导”,诱导、引导、劝说;“菩道”,好好地引导、劝说)之,不可则止,毋(同“勿”,不,不要)自辱(侮辱)焉。”  相似文献   

19.
教也,无涯     
欧帅 《师道》2023,(9):7-9
<正>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生无止境,学无止境,教亦如此。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或宏大或微小,如何去书写这个故事取决于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体悟。而作为教师,要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就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生命书写成传奇,以及用什么样的语言去书写。  相似文献   

20.
王兰 《湖南教育》2014,(3):28-29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子贡提出要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就对他说:“赐(子贡),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对于仪式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学校有许多针对师生的仪式,但毋庸讳言,为了仪式而仪式的比较多,也就是“把仪式混同于形式”。古今教育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中仪式是必要的,其蕴含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我们策划这一主题,希望能引起校长们的注意:学校仪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