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则徐选婿     
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个除夕,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刚吃过饭,夫人便埋怨他对女儿的婚事不上心.二女儿林普晴长得如花似玉,曾有不少官宦之家来提亲,林则徐都没答应.夫人的埋怨不禁使他想起自己被岳父选婿的经历,觉得可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选婿     
这是清道光年间的一个除夕,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吃过饭,一个人在院子里踱着步子。又是一年即将过去,听到夫人埋怨自己对女儿的婚事从不过问,林则徐知道,自己是该过问一下二女儿林普晴的婚事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积极学习西方科技,探求富国强兵之路。他曾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文书报,收集西方国家资料,促进中国近代进步思想的兴起。以下本文通过介绍林则徐翻译的主要译著,探讨林则徐开展译书活动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则徐是晚清历史上一位重要政治人物,特别是在林禁烟运动以后,他更被看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希望,范文澜先生更把他誉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在这种主流论述之下,仍然有一些学者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看待林则徐。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能就要属蒋廷黻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所提出的"两个林则徐"的观点了,文章试图通过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研究和史料,对蒋先生的这一观点来展开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崇高的理想与伟大的人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末,他总在成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然而他的事业——大众的事业是不死的,他会领略到“永久的青年”。  相似文献   

6.
徐继 ,山西五台人 ,与林则徐、魏源等均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之人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然而 ,徐继异于他人之处 ,在于他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摆脱了传统的华夷观念和传统爱国思想 ,走向了近代化道路。徐继于鸦片战争中认识到了解世界的重要性 ,萌发撰写一部反映世界形势的著作的思想。 1 844年 1月 ,徐偶遇雅俾理 ,了解到许多外国历史地理知识 ,开始细心地搜集资料和写作 ;同年结识首任英国领事李太郭 ,了解到中东的情况 ;李太郭的后任阿利国及其夫人也为他提供了许多外国情况。 1 848年手稿基本成型 ,经徐的一些好友“删定舛误”后 ,…  相似文献   

7.
新近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陈胜粦教授著的《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研究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的可喜成果。本书对林则徐的研究,打破了孤立研究历史人物的旧套,将林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把他放在当时人群和社会思潮之中,紧紧把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社会、中西关系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实事求是,推陈出新,是一部经过精心研究与独立思考,形成有自己特色和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著。《论稿》对林则徐的一生以及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历史,从诸多侧面进  相似文献   

8.
早年读林则徐,记忆中留下两个场景,历久而不灭:虎门码头,林则徐一声令下,无数熟石灰块纷 纷投入销烟池,池内“顷刻便如汤 沸,不爨自燃”,万众欢声雷动, 洋夷失色,林则徐神色坚毅……,; 西去路上,满目荒凉,林则徐青衣 小帽,面色沉郁,坐在马车上,在 漫天大雪中颠簸蚁行……。一个壮 怀难酬、蒙冤远流的悲剧英雄形 象,就这样牢牢地定格在了如我一 样的亿万中国人心里。 林则徐发配伊犁后,情况怎 样?再往后的遭遇又如何?就没有多 少人知道了。我对林公深为钦敬, 总想知道这个顶天立地的血性男 儿,于年暮途穷之时,心境究竟如 何,遂四处搜读他的传记、年谱及 有关档案、笔记。殊不料,东西 读多了,对他本人的印象却于不觉 中起了变化。于是恍然憬悟:台前 的悲剧英雄是他的一个侧面,幕后 的落难臣子是他的另一个侧面,两 相汇合,才是真实的林公其人。  相似文献   

9.
《林则徐新疆资料全编》虽然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两年多了,但其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价值,以及问世后良好的社会效益,仍然值得评介。流放新疆,在林则徐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继虎门销烟之后,又在新疆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  相似文献   

10.
范平志 《兰台世界》2006,(17):57-58
林则徐于1832年补授江苏巡抚,其中两度出任总督。他在江苏任职的五年中,处理了清代极为棘手的钱漕、灾赈、水利、盐政、货币等实际事务。他面对地方上水灾、旱灾频繁、经济残破、官场腐败、民生凋敝的现实,进行了“兴利除弊”“、损上益下”的改革,试图“利国便民”,发展农商业,解决国计民生问题,以报“知荷圣慈体恤”,维护封建统治。一、林则徐以报国忧民之心,用精明干练的手腕,知难而上,妥善处理了漕务和赈务,维护了封建经济秩序林则徐到江苏上任不久,江南一带旱情严重,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形下,他接手处理焦头烂额的钱漕事务。他深知江苏…  相似文献   

11.
自从60年代电影《林则徐》放映以来,琦善就被当做林则徐的对立面人物、投降派的代表钉在国人心中的“耻辱柱”上;电影《鸦片战争》放映以来,琦善的银幕形象得到了一些改观。那么,他在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生前未刊。世上流传的《云左山房诗抄》,是林则徐的家人于光绪十二年(1886)所编刻,并非完帙。郑丽生先生校笺的《林则徐诗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在《诗抄》的基础上,“就今所能求得之有关资料,重新增订、校录,并加句读,作全面之厘整”,共收诗653首,为迄今收录林诗最完备者。然林则徐交游甚广,其诗文散见于他人诗文集中甚夥,求全殊为不易,偶有遗珠之憾,实也难免。笔者近日在何玉瑛的《疏影轩遗草》中觅得林则徐集外诗四首,现标点后抄录如次。 缥渺慈云隔绝纱,…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清朝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诞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左营司巷内的一间小屋子里.其父林宾日,字旸谷;母陈氏.对于林则徐的籍贯,史学界并无异议.但是,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徐市有人向常熟市文化局写信称:当地民间传说林则徐并非闽籍,他本是徐市一位在明朝做过工部尚书的人(徐栻)的后人,因家境败落而在幼年被闽籍林姓人领养至闽的;他之所以叫“林则徐”,就是反映了这层意思,等等.常熟市文化局对这封人民来信作了批示,要求市图书馆进行核查.常熟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对信访人“爱我常熟、建设名城”的出发点由衷地赞赏,但认为对历史的考察必须重证据.为此,我们在馆内外对林则徐的原籍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复查.  相似文献   

14.
林泰曾,字凯仕,福建侯官人,祖父是抗英名将林则徐的胞弟.林则徐的女婿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就是他的姑丈.虽然有如此显赫的官宦世家背景,林泰曾早年的生活却很凄苦,幼年就失去了父母之亲,依靠寡嫂勉强过活.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办报     
林则徐是我国进步的思想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但他在鸦片战争期间曾组织编译书报,以获取对敌斗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抗英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藏书事迹后人知之不多,从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资料看,林则徐也是清末福建一位较有影响的藏书家。后人林尊彝说他的“藏书虽未见宏富,然所藏皆有用之书也”有《云左山房书目》可证。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说起他在保山的活动,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老师     
汤普森夫人是一名小学教师,就在开学的第一天,她站在五年级的教室里对学生们说了句违心的话.同大多数老师一样,她看着学生们说,她会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位学生,但那是不可能的.你看,坐在前排那个小男生,懒洋洋的.他叫特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一年前就注意他了,他和其他同学合不来,总是脏兮兮的,真该洗个澡了.特迪也非常招人厌,汤普森夫人恨不得把他的作业本都打上大大的红叉,在他的卷子上写上大大的"不及格".学校要求任课老师审核学生过去的成绩单,汤普森夫人把特迪的先放到了一边,想看完了其他人的,再去看他的.汤普森夫人看完特迪的成绩单后,不禁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9.
赵文良 《历史档案》1998,(2):133-134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也是十九世纪中国与西方关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近年来出版了大量有关林则徐的学术论著,也有许多与林则徐研究的相关史料。为了推动对林则徐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拟出版《林则徐全集》,包括奏稿、公续、日记、文抄、诗抄、信和等,其中奏稿部分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负责,提供馆藏的林则徐奏折。参加编辑者在选材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档案,基本摸清了馆藏林则徐奉折档案的有关情况,现就馆藏林则徐奏折档案史料作一简介。林则徐奏折档案史料此前已编辑成…  相似文献   

20.
赖晨 《档案天地》2012,(2):17-18
陈宝琛说过,福建近百年来,最著名的官员要算林则徐和沈葆桢。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父兼岳父,沈葆桢是林则徐的道德继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