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12日至1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各主流媒体为此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新闻大战。在这场大战中,《解放军报》在社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前后方通力协作,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共编发稿件140多篇、照片100余幅,合计版面21个。《中国国防报》、中国军网、《解放军画报》也同时刊登了大量新闻稿件和照片,受到军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些稿件,绝大部分都是军报原创性报道。业内专家、读者评报一致反映:军报对“神六”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报道,其中独家新闻多、深度报道多,图文并茂、编排精美,立意高远、气势恢宏,…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我有机会连续参与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等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参加了《中国飞天路》和《神舟交响曲》两个特别节目的采写、制作。由于载人航天飞行事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听众  相似文献   

3.
郭星 《新闻世界》2009,(2):66-67
2008年9月25日-28日,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并安全返回。国内外各大主流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此事进行充分报道:  相似文献   

4.
刺破青天锷未残,神舟六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在我们的祝福声中,在世界关注的目光里,飞向遥远的太空。我们非常荣幸地参与了中央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段的直播报道,在这次直播报道  相似文献   

5.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华民族登攀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又一次伟大壮举。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振奋人心的日子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了长达17小时的大型直播节目《再探苍穹》,充分发挥了广播传播快捷、覆盖面广、感染力强的优势,紧密追踪神舟六号冲天奋飞、问鼎苍穹的全过程。全国上百家地方电台转播了《再探苍穹》,节目受到听评专家和广大听众好评,并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六”大型直播节目的主创人员,作者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历时4天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顺利完成,浩瀚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对于这样一则重大事件性新闻,国内外众多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全新、详尽、深入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全面融入新闻传媒业,不仅重构了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模式,也使网络舆论场呈现融合性与圈层化、互动性与情感化、精准性与碎片化等特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神舟十三号”网络报道中,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三大主流央媒通过多维度的议程设置、仪式化的叙事模式、“破圈”式的传播策略建构了“航天梦”、航天强国的主流舆论场,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若文  胡春晖 《今传媒》2004,(Z1):23-24
传媒的影响力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其中传播的内容方面存在问题即新闻报道存在缺陷,就会影响传播的效果,削弱传媒的影响力。 一、重大报道明显失误的个案解析   (一)“神舟”五号的报道在主题把握上发生偏斜  笔者认为,有关“神舟”五号飞船飞行成功的报道,其本质意义在于,它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成就,张扬了航天科技人员奋力攻关与通力协作的职业精神。揭示出新闻事件这一本质意义,才算正确把握了“神舟”五号飞行成功新闻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权威性传媒就“神舟”五号飞行的成功,推出诸…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围绕这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全天候现场直播: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纷纷推出神六专题报道,现场新闻滚动播出。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这种现场直播式报道,给以出“隔日”新闻为主的平面媒体带来空前压力。面对“神六报道”的严峻形势,我们潜下心来精心准备,《新晚报》在”神六飞天”成功当日出了6个新闻版,外加一个32版的“神六号外”,“神六“顺利返回又出了6个新闻版,这次报道无论从质到量都赢得了读者的认可。总结这次”神六报道”的经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地方报纸的时事报道同样能“出彩儿”。  相似文献   

10.
于春光 《军事记者》2005,(12):20-21
10月12日至1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种舟六号数人航天飞行。各主流媒体为此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新闻大战。在这场大战中,解放军报在社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前后方通力协作,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共缩发稿件140多篇、照片100余幅,合计版面21个。中国国防报、中国军网、解放军画报也同时刊登了大量新闻稿件和照片,受到军内外读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11.
10月12日上午9时,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乘飞船在太空遨游5天,圆满完成“多人多天绕地球飞行”的任务后,顺利地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 对这次举世瞩目的航天壮举,国内各大主要媒体派出的强大采访阵容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打破时空和版块限制,首次对“神六”发射、飞行以及着陆全程进行了直播;新华社则动用了“百人报道团”,“井喷式”发稿,10月12日“神六”发射当天就发稿220多条,创历史记录。 在这次新闻“大战”中,我们钱江晚报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扬长避短主动参与。从10月7日飞船“转场”开始,到12日发射,直至17日凌晨“神六”顺利着陆,我和杨晓轩作为特派记者,一路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06,(1):55-55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在党和国家隆重庆祝“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前夕,去年11月24日,世界上首本以“航天员”为刊名的科普杂志在京创刊,该杂志由中国航天员的大本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  相似文献   

13.
胡宇 《军事记者》2006,(2):54-55
“他是航天人的后代,发射场是他的故乡。20年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完整参加了‘神一’到‘神六’的摄影工作,拍摄了《傲视苍穹》等许多航天佳作。”这段话,是《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评委会,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席摄影师王琦的评语。2005年12月3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大型纪实摄影展览”开幕式上,肩扛上校军衔的王琦成为3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他的脸上写满沧桑,他的外貌粗犷豪放,大西北人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性,使人很难把王琦执著的追求和壮丽的航…  相似文献   

14.
2005年的金秋时节,有关神舟六号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新跨越的新闻,成为激励华夏儿女的精神动力,航天员费俊龙的家乡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热点,一条由昆山日报社特派报道组独家采写的现场新闻《航天英雄英雄家人婉拒商家赠送别墅“我们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在全国引起了强烈  相似文献   

15.
吴静 《新闻知识》2005,(12):5-7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国内媒体纷纷组织力量报道这场盛事。面对如此重大的新闻题材,广州各大媒体各施其法,力求在新闻竞争中脱颖而出。笔比较过城中几份重要报纸的“神六”报道,选取别具特色的《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新快报》从10月12日至18目的“神六”新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三报“神六”报道的不同特色,探索区域媒体在同题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维  郭星 《军事记者》2013,(9):28-29
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而《中国军工报》历时15天的相关报道任务也圆满完成。中国军工报社此次选派精兵强将奔赴一线.真情投入,全力报道,精心,打造6个特刊。记录那些扣人心弦的时刻.定格每个意味深长的瞬间,为中华民族航天史上这一重要篇章留下了精彩的记录。神十梦圆。作为这个梦的见证者、记录者、呐喊者,我们用“六视”盘点神十任务中并肩为新闻梦想奋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是一次收获.更是一次出发。  相似文献   

17.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科研活动的新闻报道,无疑是百年奥运"新闻盛宴"后的又一场新闻大战.由于法新社、路透社、俄新社等10家世界著名的境外媒体的介入,500多名记者的参与竞争,此外许多网站与电视转播商、传统纸媒体和新兴手机媒体连横合纵出击,将这次媒体大战推向了极致.赵波  相似文献   

18.
李成 《军事记者》2006,(2):50-50
“神六”飞天,国人关注,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发挥电视媒体特有优势,全方位、多侧面地把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展示出来,从形式到内容都给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回顾这些新闻的制作过程,我觉得之所以受到好评,主要得益于重视了新闻的时效性。(一)强化新闻时效性,要求记者嗅觉灵敏,能够及时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新闻线索。关于选拔培养女航天员的首篇报道《空军今起招收女飞行员,为中国首批女航天员储备力量》的线索,就是我在空军招飞局办事时无意中听说的。当时“神五”已经发射成功,杨利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我想,国家今后还将陆续发射神舟系列…  相似文献   

19.
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之际,中国宇航出版社借神六雄风,组织中国航天领域的权威人士,推出了一系列航天科普精品图书。《神舟六号再壮神威》航天科普挂图,以精彩图片和卡通人物的形式通俗地介绍了神六从升空到返回的全过程,生动展示了神六航天员的风采,并引领读者细看托举飞船的大力神——火箭,和航天员的太空卧室——飞船,帮助读者了解航天员在轨道舱里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神舟六号航天专家告诉你——100个航天秘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生动的图片,解答了关于载人航天的100个疑问,使人读来饶有兴趣。《中国航天员风采》以400多幅图片,…  相似文献   

20.
去年10月12日到17日,我国航天科学研究和探索领域再传振奋人心的喜讯,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驶神舟六号飞船,经过110多个小时、700余万公里的飞行,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是继两年前“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后的又一壮举。“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荣耀。”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再一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