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美育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一种偏重于感性的教育,它弥补了理性教育的局限性,对于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具有独特的功效;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美育引导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社会和人生,愉快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从而提升了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审美能力是一种创造能力,审美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2.
杨宝玉 《双语学习》2007,(7M):167-167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在人类教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教育理论家。他提介自然主义教育,强调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天性,促进人的各种天性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他认为感性和情感对人生有重要价值,因而感性教育、情感教育也应当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他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由和乐趣,并因而注重教学中的方法和技巧。无论从教育的目标、内容还是方法来看,卢梭的教育思想都渗透着审美的精神,贯穿着美育的原则。我们甚至可以说,卢梭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从总体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美育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它的最高层次,趣味教育是它的第二层次,感性教育是它的最基本层次。从根本上说,美育就是人对感性地显现着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和发扬。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育诸育相比,美育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既反对感性、直觉的泛滥,也反对理性的极度扩张,寻求的是感性与理性在不断提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首先是感性的生命存在,感性活动是人与世界的原初接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感性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生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感性的方式,融感性与理性于一体,促进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进而从实质上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李琳 《文教资料》2010,(20):115-116
审美教育最基本最深刻意义是感性教育。倡导审美教育是力图在理性占主导的文化教育中解放和发展人的感性,以达到感性和理性协调。在此前提下,人才能成为既充满活力又有自主性的理性化的感性生命,成就和谐完整的生命实体。  相似文献   

6.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它具有精神愉悦性、强烈的主体性和鲜活的感性等特征。审美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人的心理潜能得到自由释放的情感体验,是人的感性生命力的自由表现。  相似文献   

7.
自美学家席勒18世纪末首次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以来,我们似乎沿袭一个信条:美育是一种按照审美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美育就是寓教育于审美活动的情感教育过程,它使人具有美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艺术符号是一种表达情感的符号.艺术表现的终极目的,就是表现人类的共同情感,而审美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突出艺术的情感教育,使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或业余活动中,运用艺术的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实践活动。在古希腊神话中,审美就受到人和神的共同青睐。审美活动能满足人的感官的感性追求,是人的生命力的自由展现,并能在创造的对象物中直观自身,是人的自由创造的最高境界。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完全沉浸在美的理想的境界中。审美给人类带来无限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乐园。  相似文献   

10.
教科研断想     
人天生是一种感性的动物。教育是把理性科学、合理地掺和进感性的行为。感性与理性的完美融合,才使我们人具有了崇高的志向,创造的激情,温暖的爱心,宽广的胸怀。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音乐审美教育是以音乐为媒介、审美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是美感教育,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德育功效.  相似文献   

13.
大众审美文化对人类生活和文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最广泛的平民性和大众参与性消除了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意识形态模式,凸显了感性特征,在游戏的快乐和消遣中使生活日益审美化。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最主要的在于过度追求感性快乐与享乐主义,淡化和丢失了理性,造成价值观念的误导,当前大学美育的新课题应是加强感性教育,培养提高青年学生高尚的趣味格调。  相似文献   

14.
刁生富 《天中学刊》2004,19(1):112-115
美育是情感教育,它具有感性形象、方式自由、潜移默化和注重实践的特点。理解美育的性质和特点,对转变教育理念和进行美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美育实践中,尤其要注意家庭美育中的亲职教育、学校美育中的艺术教育和社会美育中的人文环境创造。  相似文献   

15.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美是科学的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它是一种真实美,是发现真理、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科学美。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以数学美的特征为基础,探索了数学分析中的审美因素,研究了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初探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育是人类美化自身的教育 ,艺术教育与美育二者之间既又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覃琳 《柳州师专学报》2001,16(Z1):40-43
爱美是人的天性,美的思想可以引导师范生美的行为.在高校里重视和加强师范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师范生美的品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走向美育的完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人们对美育内涵及其任务的认识还不完整,教育实践更有残缺。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审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立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美育课程必须按照完整美育体系来规划、开发、建设、实施和管理,以促进完整美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新人画在绘画上的实践与影响和时代息息相关,画中人特有的审美趣味和人格修养的精神层面远胜于仅是一个景物描写的层面,渗透着新一代中国人画审美样态和思想表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审美穿透力。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及实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实施手段。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审美教育、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美育方面明显有所不足。因此,应加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审美实践,在音乐教育中树立大美育的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在音乐教育中侧重有效地开展多方面的审美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