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宋代注重历史解释的学术背景下,任渊《山谷内集诗注》、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史季温《山谷别集诗注》在当代史的视野下,运用"以史证诗"来解释黄庭坚诗。三家注都将《山谷集》三集由分体改为编年,并对作品的系年作了精审的考证,史容还纠正了黄的不少编年错误,利于读者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理解黄诗。三家注又利用各种宋代史料,考证了山谷诗的创作背景,点明了题旨,并重点解释了与时事相关的诗句,特别是使用典故与比兴的诗句。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人黄庭坚之诗有著名的三家注,达到的学术水平甚高。南宋蜀中学者史容和其孙史季温完成《山谷外集诗注》和《山谷别集诗注》。我们简略考述史容和史季温的生平仕历、创作及事迹,探究注释的特点和优长,发现采用任渊的体例,除注释字面的词语、事典和语句出处外,还进行编年考证、解题,寻绎诗人之旨,是难能可贵的,共同成就了三家注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北宋任渊的《山谷诗集注》对黄庭坚诗歌的用事之法作了详尽深入的阐释,包括典故的继承与袭用、变化与生新两方面,并进一步揭示了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法。《山谷诗集注》在诗歌注释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任渊注陈师道诗,保留了魏衍所编的陈师道集原来面貌,在魏衍编本失传的前提下,具有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任渊注黄庭坚诗,以洪炎所编的《豫章黄先生集》为根据,将洪炎本的分体体例改为编年。  相似文献   

5.
姚文燮的《昌谷诗注》是李贺诗歌注解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姚氏认为李贺诗歌蕴含着"孤忠、哀激"之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形成了其注本"以史注诗"的特色。这又与姚文燮以"性情论"为核心,并强调有所寄托的诗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昌谷诗注》中的"讥讽"和"自伤"说正是姚氏这种诗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姚文燮的诗学思想其实是受了家族学术、当时的"杜诗学"等影响而产生的,并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学者冒广生撰写<后山诗注补笺>,对宋代任渊<后山诗注>进行补正.冒广生利用许多任渊当时还来不及看到的资料,侧重从北宋后期的社会政治背景与陈师道的交游入手进行补笺,主要贡献在于补充典故出处、人物交游、宋代史实、典制、地名、他人对陈师道诗的评价,纠正任注与史籍记载之误等八个方面.<后山诗注补笺>对文学史、社会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任渊注陈师道(后山)诗出典,广泛征引事、辞,恰切、细密,明暗毕现,有助于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诗意,对如何注释典故解读诗词均有启发。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6,(62):9-10
历代注家对《诗经》4处"采采"的释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现"采采"注释复杂化的原因是学者们注释时从"语境思维"出发,对其做出推理的、大略的解释。"采采"一词在《诗经》语意系统中应该是形容词,其本意应解为"盛貌"、"众多"。  相似文献   

9.
《诗集传》集宋代《诗》学之大成,又多有创新。《诗集传》大胆废除《诗序》,对“六义”作了新的解释;其名物训诂条例完备,对旧注能择善而从,同时也能自作新解;注释中也涉及到一些语法问题;注音以反切和直音为主,但其叶音方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10.
注释除了便于作者在撰写文章中或以后查找资料,有助于编审人员核实资料以外,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为读者服务,即为读者指明阅读资料的途径,解释原文难懂的含义,说明作者的写作目的等等。注释有许多种。根据注释的作用,可以分为资料注、参考注、释意注、篇名注。资料注用来指出资料的来源;参考注用以说明作者参见的论著;释意注旨在解释原文的含义;篇名注常常点明撰写此篇论文的目的、主要内容等。资料注中,根据引文的出处,可分为直接注和转引注。直接注,作者直接从原著中引文;转引注,作者没有看到原著,从其它论著引文中再次引用。根据注释的位置,可分为文中注、文下注、文后注。根据注释的文字种类,可以分为汉文注,少数民族文字注、外文注。  相似文献   

11.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舞赋》并非宋玉所作:一、除唐人无名氏所编类书《古文苑》之外,自战国晚期至清朝的文献典籍中,未见宋玉曾撰写《舞赋》的记载。且《古文苑》将《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并未被后世学者所接受。二、《舞赋》记载的《激楚》、《结风》是汉代初年方才在楚地流行的舞曲,宋玉不可能是其创作者。三、《舞赋》所记载的"材人",亦称"才人",即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最早设置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因此,所谓宋玉《舞赋》,实为后汉傅毅《舞赋》的摘录。唐代类书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二书均将所收《舞赋》的作者题为傅毅,当确凿可信。而唐代总集《古文苑》成书时间较晚,其编者将所收《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实为在传抄时失察而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13.
董养性《选注杜诗》是元代重要的注杜选本,是现存元代注杜诗数量最多、水平极高的一部杜诗学著作。由于国内失传,一直无人对其进行研究。仇兆鳌《杜诗详注》详实赅博,对前人研究成果多有吸收,前人版本多有参照,但董养性《选注杜诗》却与仇之《杜诗详注》有许多异文,研究这部分异文,可以解决杜诗解读中的一部分困惑。  相似文献   

14.
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文人、书法家颜真卿一生在文化上多有建树。在湖州刺史任上,他广罗文化精英,编著中国古文字形声之义巨著《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重视新建和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撰《湖州石柱记》《项王碑阴述》等,厘清史实,提升了湖州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5.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16.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旬。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7.
宋人方昕的《集事诗鉴》是一部以宣扬封建家庭伦理美德为主要内容的咏史之作,与另一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范》合刊而流传至今。此集不仅在古代孝悌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认识意义,在版本文化等文献方面也颇具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情伦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书于南朝刘宋时代的地记《永嘉记》,今早已亡佚,唐宋类书屡见征引。但关于其书作者,学界看法不一。文章经考证提出:《永嘉记》的作者是郑缉之,并非谢灵运。《太平寰宇记》或误题谢灵运《名山记》作《永嘉记》。郑缉之所作《永嘉记》在北宋前期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  相似文献   

19.
《古文苑》一书编定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至三十一年(1161年)之间,非"唐人删节之本"。该书收录了大量的先唐作家作品,有着重要的史料、校勘和辑佚等价值。本文即是对《古文苑》所收之六篇宋玉赋所做的校勘,分析比较了朱碧莲与吴广平两先生的译注,提出了自己的是非判断。  相似文献   

20.
赵鼎臣是北宋后期的一位文学家,所著有<竹隐畸士集>二十卷传世.其人当世即有文名,后世却寥落无闻.<四库全书·<竹隐畸士集>提要>对其评价颇高,而各种史籍、文献对赵鼎臣籍里、家世的介绍或众说纷纭,或付之阙如.文章从赵鼎臣<竹隐畸士集>原文入手,并辅以相关的资料,对赵鼎臣的籍里、家世予以廓清,以纠正史籍之误;同时也可以使后人更好地了解赵鼎臣其人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