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脑水肿程度酌情应用甘露醇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点滴,2次/d,14d一疗程。结果:4周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黄欢  陈锦萍 《考试周刊》2015,(25):2+197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 RS),并随访治疗后3个月的m R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90天治疗组的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结合其他常规西医治疗脑震荡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西医治疗组,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组,纯中医治疗组。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总结,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结合常规西医治疗脑震荡疗程短,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IL-6、CRP的影响,研究依达拉奉对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1d、7d、14d、21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检测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结果:两组7d、14d、21d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14d、21d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与对照组比较,7d、14d、21d时血清IL-6、CRP水平下降(P〈0.05);结论:依达拉奉明显降低血清IL-6、CRP水平,从而减轻出血性脑损伤,对受损脑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97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成脉络宁组 (4 8例 ) ,川芎嗪组 (4 9例 ) ,脉络宁的用法为 2 0ml加入到 5 %葡萄糖溶液或 0 .9%氯化钠溶液 2 0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川芎嗪 12 0mg加入到 5 %葡萄糖溶液或 0 .9%氯化钠溶液 2 0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2组均治疗 15d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脉络宁组总有效率 92 % ,川芎嗪组总有效率 71% (P <0 .0 5 ) ,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疗效优于川芎嗪。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凝血酶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的疗效 方法 :55例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加用凝血酶 ;对照组 2 5例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加用凝血酶治疗 3天后 ,总有效率为 90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60 % (P <0 0 1 ) 结论 :凝血酶治疗新生儿急性胃粘膜出血 ,疗效满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综合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平均减少积分为(9.33±4.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4%、(8.50±4.60)分(P<0.05);在降低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血宁做为急性脑梗死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度有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6例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两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总有效率评价,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治疗可以减轻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颈肩部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血栓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输液治疗每日1次,疗程均为14日,观察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及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副反应。结论血栓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学周刊C版》2017,(16):94-95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效果。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两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5.82±12.09)分和(24.34±11.8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7.16±12.55)分和(37.56±12.7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能够促进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总体疗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的可行性,寻找促进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减轻并发症和后遗症的新途径.方法:选择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对照治疗,A组30例采用早期多频次高压氧疗法,确定为伤后24小时内、每天2~3次、连续5~10天高压氧治疗,5~10天后改为每天1次的常规治疗;B组30例采用常规的伤后10天以后、每天1次进行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症状体征的改善、后遗症轻重程度等.结果:A组治愈20例(67%),好转9例(30%),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7%.B组治愈12例(40%),好转10例(33.3%),无效8例(26.7%),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治疗效果经假设检验(Z=-2.475,P=0.01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颅脑损伤采用早期多频次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类抗生素治疗(氟喹诺酮类药物-拜复乐,大环内酯族-阿奇霉素,β内酰胺类-优立新),对控制COPD急性发作(AECOPD),缩短治疗周期,对病人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为A组(拜复乐治疗组),用拜复乐400mg每日一次顿服×5天为一疗程,B组(阿奇霉素对照组)用阿奇霉素250mg qd首剂加倍×5天、C组(优立新对照组),用优立新375mg bid×10天为一疗程,每个病例随访1年.结果:在156例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06株,总阳性率67.94%,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2.08%(34/106),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6.04%,革兰氏阴性菌占67.92%(72/106),主要由大肠埃希菌16.04%,阴沟肠杆菌16.98%等构成.三组细菌清除率和单次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一年随访期间,A组病人发作次数(人次/年)158.5±24.7显著低于B组374.5±46.8和C组368.4±38.4(P<0.01),治疗后二次间急性发作间歇A组98.5±54.4天明显长于B组38.2±12.3天和C组43.8±17.2天(P=0.001).在A组中一年随访后SGRQ量表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在B和C组中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差异.生存质量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的三组病人,在一年随访后,A组病人评分显著低于B和C组(P均<0.01).随访一年后,A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FVC、MMF、MVV)均高于治疗前(P<0.01),而B、C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一年后,A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B、C组(P均<0.01).直线回归分析表明SGRQ的症状与FEV1有直线相关(p=0.002).结论:拜复乐对控制下呼吸道感染较为有效,能改善和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改善病情的严重度,表现为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和治疗后缓解期的延长,为病人肺功能恢复和改善QOL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急性脑梗塞发病率很高,急性脑梗塞形成因素较多,检测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探讨红细胞免疫与急性脑梗塞形成的关系,拓宽急性脑梗塞防治思路.采用郭氏法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RBC-C3bRR)12.44±2.94%﹙P<0.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17.39±2.50%﹙P<0.001﹚.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多,沉积血管基底膜,诱发急性脑梗塞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前列腺素E_1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明显改善神经缺陷的恶化程度,结果显示:PGE_1治疗组于治疗后第七天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治疗第十五天神经缺陷康复积分显著增加:3O天内CNS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水平;蝮蛇抗栓酶组康复积分显著低于PGE_1组。提示PGE_1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蝮蛇抗栓酶组。  相似文献   

17.
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高压氧治疗2-3个疗程,观察其功能恢复,并与药物对照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显效47.5%.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显效37.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是显著的,同时及时做好治疗时的护理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本文收集我科2001.3~2003.11月住院病人,且符合大面积脑梗死诊断标准30例,2002年12月以前为对照组15例,以后为治疗组1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β-七叶皂甙钠,两周后采用同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无效率6.7%,死亡率13.3%.对照组总有效率30%,无效率30%,死亡率为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和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近期死亡率明显下降.提示这两种药具有脑保护和脱水降颅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221例急性运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性物理治疗组(治疗组)和局部贴敷伤湿止痛药膏组(对照组).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108人)总有效例数为105例,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113人)的总有效例数为97例,总有效率为85.8%.2组别数据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综合性物理疗法治疗急性运动性损伤的疗效较好,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发病第四天起在此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每天一次静脉滴注,连用14天.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后7d、14d、21d行头颅CT检查,计算血肿和水肿体积;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7d、14d、28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血肿、水肿体积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1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7d两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28d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有利于脑出血患者血肿和水肿的吸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