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离不开人物与事件,其中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与否,反映出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和历史素养。在历史学科的考题中,经常都出现评价历史人物的考题,纵观初中学生的历史答卷,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做到一分为二,把历史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时代去看待。评价中还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人物是提高历史学科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有丰富的成语典故文化资源。有关赵文化的成语典故是邯郸成语典故的主体和核心,邯郸成语典故以其高度精练的语言浓缩了赵文化的各方面的历史信息。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有学者开始搜集成语典故,到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提出了“成语典故之乡”的概念。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城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理念运用成语典故自编成语短剧,通过对“纸上谈兵”、“揭竿而起”、“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了解相关的一些基本史实。让学生查阅成语典故,自编成语短剧,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在成语故事的编演过程中去掌握知识,同时也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二、教学设计1.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本课相关的成语故事,自编历史短剧。2.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述或历史短剧的表演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落实教学目标。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  相似文献   

4.
姚红霞 《阅读与鉴赏》2010,(7):77-78,28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词组和短语。一般而言.成语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应用的。而且.大部分的成语是由古代沿用下来的.代表着一个故事或典故。因此,成语是约定俗成的.既富有深刻内涵.又具有感情色彩的。  相似文献   

5.
蒋亚东 《语文知识》2000,(11):40-44
成语当中,有的古今词义不同,有的感情色彩难辨,有的包含典故,有的具有比喻意义,我们在理解和运用成语时,如果不懂古今词义的差异,不知典故出处,不辨感情色彩,不明比喻意义,就容易被它们的假象迷惑,望文生义,发生错误。下面将一些容易被误解和误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汉语浓缩的精华,许多成语是由历史典故发展、演变而来的,同学们只有读一下原汁原味的历史典故,才能深刻理解历史成语的奥妙和精髓。下面笔者就介绍几个与"一"有关的历史成语。  相似文献   

7.
林聪 《文教资料》2010,(34):24-26
本文选取汉语中带“虎”字的成语.详述了这些成语的认知方式,并且从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入手.分析了人们对虎发生褒贬两种极端感情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千百年来相沿袭用的固定短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我国历史悠久,历史上大小事件、趣闻轶事不胜其数。它们或引以为戒,或给人激励鼓舞,在广泛长久的流传中逐渐凝为成语。因此,成语中有一部分包含着历史人物和典故。成语包含历史人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较多的是一个成语讲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南郭先生的“滥竽充数”,邹衍的“六月飞霜”,赵括的“纸上谈兵”,赵高的“指鹿为马”,张良的“孺子可教”,韩信的“背水一战”,汉武帝的“金屋藏娇”,司马相如的“子虚乌有”,班超的“投笔从戎”,马援的“马革裹…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关于他的典故、成语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关于孔子读书的成语,叫做韦编三绝。这条成语讲,孔子读一本书。非常用功。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多次。“韦编”就是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是概数。表示多次;“绝”就是断。  相似文献   

10.
很多成语都包含着流传久远的典故,仔细品味下面的成语,填上与这些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名字。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成语,进行历史典故的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在成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理解这些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对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很有帮助。比如学习“叶公好龙”、“开天辟地”、“刻舟求剑”等成语,可使学生掌握一些古代的神话寓言。学习“望梅止渴”、“完壁归赵”、“闻鸡起舞”,“夜郎自大”等成语,又可使学生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学习“学而不厌”、“老骥伏枥”、“物换星移”等成语,还可使学生了解其原诗文,扩大阅读量。二、利用成语,进行文言实词、虚词  相似文献   

12.
张炜 《高中生》2011,(19):45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你完全知晓与下列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吗?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成语典故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的积淀。希腊罗马文化及圣经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渊源,而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文章将《圣经》与《论语》中的成语典故、希腊罗马神话与三国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加以比较,映射出英汉成语典故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色彩与差异。  相似文献   

14.
“言为心声”,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心灵的结晶物。课本中的诗歌、散文及其它抒情性的作品尤其如此。即使像小说、戏剧等叙事性作品,其人物语言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抒情性、议论性语句的感情色彩也很浓郁。朗读这些作品,必须学会“动情”和“入境”。 首先在感受课文时要学会“披文人情”。第一,先要通过读“提示”、“注释”或其它资料,弄清作者彼时彼地的社会大环境、作者的生平和世界观,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客观原因和主观意图。又要通过对作品细致的阅读和深入的分析,置身于作者用人、事、景、物所构筑成的艺术妙境,弄清作品写了何人、何事、何景、何物,以摸清感情产生的土壤。第  相似文献   

15.
薛吉辰 《现代语文》2002,(11):36-37
对成语的考查是近十年来高考试卷中一类稳定的试题。复习备考时,除了加强记忆外,还应掌握必要的辨析方法。下面谈谈成语色彩的辨析。一、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中性和贬义三方面,其中贬词褒用是测试的重点:例1.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弹冠相庆”原意指弹掉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现用于贬义,指坏人得势而庆贺,用在该句明显不妥。例2.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含糊、吞吞吐吐,用在该句显然有误。例3.…  相似文献   

16.
临涣古镇成语典故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临涣最深沉、最悠久的文化符号。本文对临涣古镇成语典故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当前临涣古镇成语典故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HEX创意法的临涣古镇成语典故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以临涣古镇成语典故“鹤立鸡群”为例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设计出“鹤立鸡群”茶具产品,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文创产品设计表达临涣古镇成语典故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化,人们赋予一些成语以新的理解和内涵。这样,一些成语就有不止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如“灯红酒绿”就是一个典型。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中一个义项或感情色彩运用频率较高,究竟理解为何种义项何种感情色彩,就要紧扣语境灵活处理。下面举一些常见的多义成语进行解说。不三不四。一、指不正派,如:不要跟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二、指不像  相似文献   

18.
正确运用熟语,特别是根据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语考查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失误原因多种多样:或以今义去理解古义,或不知熟语特定的意思,或错误理解熟语中的典故,或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诸如此类.因此,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固定搭配、适用范围、成语的语体风格及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不少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我国悠久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把学历史和学成语典故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培养自学能力等,具有一举几得的效益。学生只要备一本成语小词典即可。现以小学历史课本上册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1.布置学生以词典为工具,自学成语典故。我在  相似文献   

20.
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赵地成语典故高度浓缩了赵文化的内涵、精神、特质和风格,是赵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本文从先秦赵国成语典故中选取了“安然无恙”、“董狐直笔”、“完璧归赵”、“刎颈之交”四个颇具典型意义且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成语典故作了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