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北川地震500多天后,发生于北川中学的一起少年杀人事件,将我们带人了一个北川少年的内心世界,那些年轻人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相似文献   

2.
杨新海可能是中国近年最残忍的连环杀手之一。五年内,他横行四省,作案25起,杀人57名,直至在河北被捕。此时,已有更多的目标列入其作案计划之中。 本刊记者深入豫鲁皖冀四省,循线调查其杀人路径。 我们希望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农家少年变成杀人恶魔?他又何以能作恶数年后方入法网?当民众面临生命威胁时,政府是否有责任为我们做得更多?  相似文献   

3.
贫穷的驻马店 沉默的平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新海的家乡正阳县妆南埠镇,隔着一条汝河就是平舆县。在杨新海疯狂杀人的同时,平舆县玉皇庙乡大黄庄村也出了一个同样凶残的黄刃,他的手上,负有17名少年的血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梳理"残酷青春"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选择《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作为案例,以叙事聚焦作为切入点分析归纳"残酷青春"题材电影的两种叙事聚焦模式:旁观者姿态下以写实理性的外聚焦模式和内置角色视角下以主观感性为视听特征的内聚焦模式;并分别提炼出完成外聚焦叙事和内聚焦叙事的视听语言使用特征。  相似文献   

5.
少年,人生的嘉年华,祖国明天的栋梁,阳光、青春、花季,多少溢美之词与之紧紧相依。 而在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却有近2000名令人痛惜的少年一他们曾盗窃、抢劫、斗殴、杀人,劣迹斑斑。人生千古遗恨,如一把锋利之刃,斩断了前景情缘。他们能否走出命运的沼泽?人们焦急地期盼着。  相似文献   

6.
一起骇人的少年杀人案件 最近,德国的新闻焦点集中在一起令人震惊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上:三个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每天聚在一起看暴力凶杀的影片和录像带。另外一个年龄稍小的同学要求加入他们的“撒旦结盟”被拒绝,不满地发出抱怨,这三人就将他诱骗到城郊的山上,对他加以残忍的凌虐,并且模仿影视中的杀人方法将其处死。事后,毁尸灭迹。经过了半年多的调  相似文献   

7.
郭瑞佳 《出版参考》2012,(28):37-38
台北"牯岭街"的闻名于世得益于20年前红极一时的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屡获大奖的片子在通过个体事件呈现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台湾社会群像的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牯岭街"这个名字。除此之外,在很多台湾文化名人的访谈和回忆录中,"牯岭街"一词也常常被提及。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台北牯岭街因云集于此的二手书摊成为台湾最热门的文化地块。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的  相似文献   

8.
“天黑请闭眼!杀手开始杀人。”这耸人听闻的话并非出自哪部恐怖片,而是源于时下在都市白领中风靡的“杀人游戏”。这种游戏从美国硅谷引进后,很快受到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和白领的喜爱。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00多万人参与这一游戏,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建立了专门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俱乐部,拥有会员数千名。都市白领究竟为何如此热衷于“杀人游戏”?这种游戏是否如一些社会学家所担心的那样,会将人性引向虚伪和欺诈?“杀人游戏”又称“警匪游戏”,最早由美国硅谷归国留学生首先带到上海,后流传到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这种游戏…  相似文献   

9.
6月中旬,国内首部以“杀人游戏”为主题的话剧《夜游戏》将登上舞台。话剧以一个网络公司的工作团队为对象。在“杀人游戏”中,他们彼此斗智谋斗心机,模拟着现实中你死我活,揣测猜忌的职场人生。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市民之间因琐事引发矛盾时,我们时常听到被惹怒的一方大呼大叫:“我要杀死你!”“把我惹急了,我就杀人!”不少人听后,都认为是一时气急失态而语,一笑了之,根本没放在心上。然而江苏省江宁区一位男子因与妻子产生矛盾,写下遗书,声称要杀人,结果还没杀人就被警方抓获。  相似文献   

11.
有“中国特稿教父”之称的李海鹏一手打造的“ONE实验室”,最近解散了. “ONE实验室”专门生产非虚构故事,团队成员可谓熠熠生辉.大学三年级时在《南方人物周刊》采写出《少年杀母事件》的林珊珊,阅读量超过3000多万的《太平洋大逃杀》作者杜强,曾获2015年腾讯传媒“年度特稿”奖的《大兴安岭杀人事件》作者魏玲,《在北京,2000万种死法》的作者钱杨……他们来自于《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人物》《时尚先生》等著名媒体,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  相似文献   

12.
在棉棉、卫慧等人高调地打起“70年代写作”和“美女”两杆大旗浩荡杀人文坛的时候,1976年生的周洁茹不屑地说:“我们这些70年代末生的人……”以区别前者的70年代初的衰老。但很快的,韩寒的走红宣告了80年代写作的开始,18岁的春树、12岁的蒋方舟,18岁的胡坚,都以“天才”、“早熟”、“沉重”,“幽默”的特质让前辈们不安。北大教授曹文轩说,他们已经“失去少年性”,北大教授钱  相似文献   

13.
台北"牯岭街"的闻名于世得益于20年前红极一时的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部屡获大奖的片子在通过个体事件呈现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台湾社会群像的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牯岭街"这个名字.除此之外,在很多台湾文化名人的访谈和回忆录中,"牯岭街"一词也常常被提及.二战结束到上世纪70年代,台北牯岭街因云集于此的二手书摊成为台湾最热门的文化地块.尽管随着时代变迁和城市的发展,牯岭旧书街早已没落,但是"牯岭街"依旧是台湾文学史上不可不提的文化地标.  相似文献   

14.
1991年初冬,武汉市曾发生过一起轰动全国的特大案件,多次持枪作案且负有十几条人命的杀人魔王张明高,在又一次持枪抢劫杀人后,被武汉市公安局干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抓获。  相似文献   

15.
1989年3月18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向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起诉少年儿童出版社侵害了该社江苏《少年文艺》的合法商标权;要求少儿社停止使用《少年文艺》刊名。两个《少年文艺》突然因刊名重复,打起了官司,顿时引起了新闻出版界的关注。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文艺》月刊是在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直接关怀下,于1953年7月创刊的。宋庆龄为该刊题写了刊名、撰写了发刊词。《少年文艺》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本以高小、初中程度少年读者为对象的文艺刊物。“文革”期间被迫停刊。1977年7月正式复刊,被认为是新中国儿童文学代表性刊物之一,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少年文艺》拥有20万少年读者。少儿社负责人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侵权是(江苏)《少年文艺》而不是上海《少年文艺》。因为江苏少儿社在1979年1月创办(江苏)《少年文艺》,少年儿童出版社曾于1979年2月、3  相似文献   

16.
书架     
《报林求索》2012,(9):175-175
<正>《我不是潘金莲》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作者:刘震云价格:29.8元出版时间:2012年8月刘震云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直逼现实,书写民苦。本书写一个戴了绿帽子的人想杀人,其实不过是想在人群中找到能说上话的人。这本书中是一个戴绿帽子的女人,从杀人到折腾人,不过是想在人群中纠正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少年英雄的英雄行为更加真实可感,因而更容易引起共鸣、对其他少年儿童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以四川地震英雄少年事迹的报道为例,探究媒体应如何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做好少年英雄事迹的报道,为少年儿童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2018海峡两岸六一晚会延续2017年以"向上吧,少年!"为主题,从少年强、少年智、少年孝、少年富、少年行五个 面来展示当代少年向上的正能量. 晚会现场邀请世界武术锦标赛女子南拳冠军、莆田人林凡与小朋友一同演出《武术少年》、献给正在崛起的少年中国; 来自福清城关小学的街舞小子王冠梧桐7岁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他的立志故事以情景歌舞短剧的方式得以呈现,并且在六 一的舞台上再破纪录、再创辉煌;晚会还邀请了梅派第四代传人巴特尔演绎经典剧目《贵妃醉酒》,并为孩子们讲述3岁登 台,5岁被梅葆玖钦点为梅派接班人的巴特尔,是如何传承经典并发扬光大;同时晚会还充分发挥福建地域优势,继续将 "海峡牌"做大、做强,邀请台湾校园小主持以及独轮车姐妹花双人舞节目来福建,跨越海峡两岸少年儿童共同庆祝节曰.  相似文献   

19.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精辟文字,读来让人心生激情与责任的同时,也会环视周围的少年,生出无限的忧思和惶恐。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代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专门的报纸,始于何时,现在尚未见有确切记载。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广东番禺黄小配(即黄世仲,又号禺山世次郎)为宣传民族革命思想,曾在广州创办《少年报》,此报虽名“少年”,对象并非少年(清末革命者想唤醒古老的中国重返青春,故用“少年”为名,如1910年同盟会在旧金山办的机关报亦名《少年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