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呢?我从命题画“猴子”这节课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一、善于抓住教材的特点 猴子以它机灵的神态和敏捷的动作特点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教幼儿画猴子,应加深幼儿对猴子外形特点的认识,帮助幼儿学会表现猴子动作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晨间活动让幼儿看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有关解放军生活和战斗英雄事迹的图片和连环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看边讲,以此激发幼儿向解放军学习的热情。二、艺术活动1.欣赏乐曲《我是一个兵》。听完两遍乐曲后,我让幼儿说说乐曲所表现的形象以及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小猴子摘桃     
玩法:请3~5名幼儿戴猴子头饰扮猴子,其余幼儿分成3~5组随带椅子分别在场地的一角站成一排。音乐起,幼儿随乐曲做动作。第一段:①~④双手手心相对斜上举,左右晃动,二拍一次。双脚原地碎步。⑤~⑥右手插腰,左手在耳边作倾听状。右脚屈膝,左  相似文献   

4.
准备:1.幼儿欣赏过其他进行曲。2.小铃、圆舞板、铃鼓若干,音乐磁带一盒。3.请8个大班幼儿准备表演。过程:1.引导幼儿反复听《巡逻兵进行曲》,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如乐曲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2.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大胆地讲述给大家听,如乐曲是神气的、有力的,节奏是欢快的等。3.让幼儿边听乐曲边自由地表现巡逻兵的样子,进一步体验巡逻  相似文献   

5.
教学要求: 教会幼儿画猴子的外形特征;要求幼儿添画有关的景色和事物。教学准备: 事先让2名幼儿戴头饰,听音乐,学做猴子的动作;垫子两块,小桥30厘米高的平衡木桥两座,桃树两棵(上面结满桃子),范画和不同姿势的猴子图例(有坐、爬、抓树枝的猴子)各一张;幼儿作画用的蜡笔、画纸等;录音机一架,磁带一盘。  相似文献   

6.
教材提示与教学建议 这是一首轻松、活泼、风趣的儿童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老鼠打电话,一打打到花猫家,吓得赶快抱头跑的有趣情节。乐曲休止符的连续使用,可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的跳跃、欢快和幽默,同时又可让幼儿在  相似文献   

7.
愉快轻松的乐曲伴随幼儿走进幼儿园;雄壮有力的乐曲带领幼儿参加体育锻炼;舒缓轻松的乐曲伴随幼儿愉快进餐;轻柔温馨的乐曲让幼儿进入甜美的梦乡。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广泛地接触音乐,体会不同的乐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受。《十个小矮人》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首乐曲,每次活动结束以后,老师都要放这首曲子,请幼儿去入厕和饮水。时间长了,幼儿便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自发地按照音乐的节奏逐个儿起立“,一个小矮人,二个小矮人,三个小矮人……十个小矮人”,他们听着音乐、打着拍子、哼着歌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使入厕和喝水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吕奕 《学前教育》2007,(5):47-49
第一次活动 教材分析 第一次选用的是一段具有浓郁湘西苗族风情的音乐。在接触音乐后,我认为活动的落点应该在音乐欣赏上。音乐中丰富的节奏变化和热烈的曲风能够为幼儿在欣赏及表现音乐方面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活动将在引导幼儿感受乐曲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运用语言、身体动作、打击乐器等形式来表现乐曲中所蕴含的节奏。  相似文献   

9.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由台湾童谣整理、改编而成的歌曲。乐曲旋律简洁流畅,优美抒情,歌词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易被幼儿接受。作品表现了一位热爱爸爸、妈妈,在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陶冶情操,让幼儿体验审美情趣(包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进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教学实践证明,音乐教学对于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引导幼儿感受曲调之美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播放抒情的《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中国古典乐曲,以山水画面配乐,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跌宕起伏,或是静谧,或是流动,或是阳光,或是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笔者曾随意抽取了40名中班幼儿,对他们进行了音乐活动情况调查与测试。在测试中有几个印象至深的镜头:镜头一:几名幼儿在测试中表现十分活跃,在老师面前争抢着唱歌、跳舞。但绝大多数幼儿十分紧张,不敢表现自己。镜头二:在播放乐曲时,几名幼儿边听音乐边做一些即兴表演,表情愉快轻松;一部份幼儿做到欣赏时不讲话,但表情比较紧张;少数幼儿顾自己玩其它游戏。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要把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而不是主要对幼儿进行技能训练,立足于教会孩子一首歌、一个舞。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其中,音乐感受力是最主要的,没有感受就没有理解,也没有想象,更不可能表现。 何谓音乐感受力呢?即当幼儿听到一首乐曲时,不仅能感受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而且能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的一种能力。整体感受音乐的教育形式,就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为主,它是通过一个活动,运用一个教材,用唱、跳、听、玩等形式来整体感受音乐  相似文献   

13.
乐曲分析:曲一原是劳动号子《加油干》中的一段,该乐曲强劲有力,我们用它表现划船的动作。曲二是曲一的变奏,柔和舒缓,我们用它表现休息时的情景。目的:1.熟悉曲一和曲二,分辨强劲有力与柔和舒缓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音乐,并创编相应的动作。2.以愉快的情绪跟着乐曲节拍较为协调地做动作。准备:幼儿已有划船游玩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4.
新春乐     
[提示与教学建议]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目,孩子们在春节里尽情游戏,体验快乐。他们在欢快和喜悦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他们在欢快和喜悦中等待着长大一岁。《新春乐》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乐曲,欢快、热烈、喜气洋洋。易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易被孩子们接受。教学时,先让幼儿用心听乐曲,仔细听辨出乐曲的特点,然后让幼儿跟着乐曲自由地动作,以进一步体会乐曲欢快和抒情的节奏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五六岁的幼儿好学好问,创造欲望强烈,表达和表现的方式趋于多样化。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进入规范音乐表现的阶段。此时,他们不再随意地演奏,而是通过一些固定的节奏和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演奏的乐曲很短并不断重复,乐曲以固定音型为基础。换句话说,孩子们对固有的音乐语言比较敏感。因此,可采用音乐语言,进一步促使孩子进入依照规范音乐的创作模式尝试创作的第一个阶段。他们可以依照一定的模式创编乐曲,为进入理论阶段打下基础。教师如果设计一种有关乐器符号的节奏活动,就能够帮助幼儿实现乐器与符号、节音符之间的双向迁移和转换。…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想像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表现的形象、内容,并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出来。2.启发幼儿用各种图形诺表现音乐中的形象及动作。3.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好习惯。活动准备1.课前让幼儿反复听《狮王进行曲》,但不告诉乐曲名称。2...  相似文献   

17.
教学要求: 一、通过欣赏乐曲“小兔跳”,要求幼儿能从乐曲中想象出小兔活泼、可爱的形象。二、要求幼儿能够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力度,自由地表演兔跳。教学设计: 一、以教师讲故事开始:树林里住着兔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辨别高低音的能力。准备:在场地上放六张小椅,每张椅上放“孙悟空”头饰。玩法:请六名幼儿戴好头饰做“孙悟空”,坐在小椅子上,其它幼儿分组围着“孙悟空”做小猴子。前奏:“孙悟空”站在小椅子上,自选一个猴子动作亮相,其他幼儿拍手。①——④“孙悟空”从椅子上下来和全体幼儿一起做猴子爬树动作:两手模仿攀树状,交替由低向高爬。⑤——(20)听音乐自由做动作(猴子玩、搔痒、吃东西等) (21)——(22)一拍一次做爬下树动作。(23)做快速滑下树动作。  相似文献   

19.
黄萍 《学前教育》2014,(1):56-56
活动由来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系列主题活动“甜甜的”。其中有一则故事叫《老虎拔牙》,通过讲述、表演故事,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为了拓展音乐活动的内容,发挥音乐在主题活动与幼儿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创编了故事《小老虎吃糖》,用小老虎吃糖的声音和动作对应表现乐曲的固定节奏XX|XXX,并通过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的固定节奏,进一步强化幼儿对音乐节奏和音色强弱的感知和表现。  相似文献   

20.
提示与建议:1.此曲活泼欢快,分A、B两段,结构清晰明了,与故事《猴子学样》中猴子模仿老爷爷动作以及传草帽两段情节相配可谓恰到好处。A段音乐乐句工整,仿佛表现了老爷爷面对一群调皮的小猴子气得跺脚、抓耳挠腮,而顽皮的猴子们也学着老爷爷跺脚、抓耳挠腮,跳音处节奏感强且带着俏皮,共八小节,正好做模仿动作四次。A段的弱拍起,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在前奏处加睡觉休息、伸懒腰、左右看等情节,帮助幼儿掌握A段音乐的起首。B段音乐连贯舒展,共四句,仿佛是小猴子们在玩传草帽的游戏。(灰色脸谱代表生气的老爷爷,黑色脸谱代表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