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题目是《该怎么办》。大意是这样的:小松在家里玩,不小心摔坏了家里的花瓶,让大家给小松出个主意:小松该怎么办?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段动画:爸爸回来后,看到花瓶摔坏了,不容小松解释,就狠狠地揍了小松一顿。然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你在家里犯了类似的错误,你爸爸是怎么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我爸爸也会揍我。“”我爸爸踢我几脚,叫我滚开!“”我爸爸用皮带抽我。“”我爸爸用手拧我,把我身上拧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害得我没法洗澡”……这时,教师并没有做正面引导,接着又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把爸爸发怒时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时,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在对待生命上,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会善待生命、尊重生命,还是为了追求精彩,追求洒脱,给他们播下残暴的种子?当看到我们的教师有意无意地播下残暴的种子时,我们不能不说,为师不可不慎,教育不可不慎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怀开阔,唤起人自身美好的善性,让我们的孩子更人...  相似文献   

2.
背景:一名受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影响甚深的高中学生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了遗书性质的文字,被其同学及时发现后,我开始了对他的心理辅导,感觉收效不大。无奈之下,一日课前30分钟决定临时取消《陈奂生上城》一文的授课,改上《善待生命》,但,一堂课能不能挽救一个学生的生命?我希望,但持疑。(袁卫星语)  相似文献   

3.
一、要有现代化的观念通常而言 ,语文教师的职业感受除了苦还是苦。但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 ,也应“照亮”自己时 ,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 ,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因此 ,语文教师踏进课堂的第一个念头应当是 :这堂课是我也是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我和我的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 ,不应当为这堂课的平庸苍白而惭愧 ,也不应当为这堂课的碌碌无为而悔恨。语文教师走出课堂思考的问题应当是 :今天这堂课 ,学生收获了没有 ,我收获了没有 ,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 ,哪一个…  相似文献   

4.
诺贝尔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教学《散步》时,我想拿起一把刻刀,与学生一起精心"雕琢"文章中幸福的生命这颗宝石. 《散步》一文中,对幸福生命的"雕琢",源于"我"这个中年人——一个成熟的生命体.人到中年,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让"我"对家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怎样才能与亲人和睦、幸福地相处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家人感觉到生命的幸福呢?"我"觉得"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要善待衰老的生命".兼顾生命的两头,这是中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保护幼小的生命",这是动物也能做到的,我们无需多言."善待衰老的生命",这样的认识,已不是简单的伦理常识,而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我想,这样的思考是符合莫怀戚知识分子的身份的.周国平说,"只有精神的需要、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初中第一册)第五课“多彩的生命世界》。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感受生命间的相互依赖,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重点在于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听了特级教师唐爱华老师的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她的课浑然大气、挥洒自如,充满着活力和智慧。在课堂中,她不仅能善待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更善于把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巧妙自然地转化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生命组成的课堂无疑便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世界的关爱和尊重。为此,我们借鉴以往分层教学中的做法,关注学生个体,善待学生差异,凸现人文情怀,构建小学数学人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这天学生做操的时候,一位老师揪住一位学生,将他拖出队列,劈头盖脸就掴起耳光来。老师的情绪为何如此激动,不知道是为什么,也听不见老师说什么,估计是这位小同学的表现没有其他同学好吧。我突然感到莫名的心痛。学生也罢,老师也罢,不都是相似的生命吗?生命为什么就不能善待生命呢?  相似文献   

9.
程伟才 《考试周刊》2008,(50):164-165
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公司的经营》这一课的教学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中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中有一框题叫《公司的经营》,该课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生命组成的课堂无疑便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更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生命世界的关爱和尊重.为此,我们借鉴以往分层教学中的做法,关注学生个体,善待学生差异,凸现人文情怀,构建小学数学人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青少年因自杀死亡的人数上升,有一项对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有5.8%的人有过自杀企图,而自杀未遂者则达到了1.71%,而对这一切他们的父母竟一无所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如何教育他们珍爱生命和善待生命,培养积极的、乐观进取的生存态度?生命价值观已成为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生命是什么?我在进行初一《思想品德》(人教版)“生命宝贵”教学时,并没有急于讲解课本内容,而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谈谈什么是生命。有的学生说生命就是生命;也有学生说生命就是活着的东西;还有学生说没有想过。答案可谓…  相似文献   

12.
教育最耀眼的是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爱得起来,只有爱心,没有歧视,对学生的生命负责。在我40年从教生涯中,接触过许多不同的问题学生,遇到过许多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和校长只有真正热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理性善待每一个学生,才谈得上教育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爱是要表现出来的。而且更要以一种让学生看得见、感受到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这一个学生,我只知道他是我们初二级的学生,但说不出他的名字,我带其他两个班级的课兼做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在平时不知这位同学是否关注过我,但我从没有注意过他。  相似文献   

14.
走近M     
我妈妈是一个小学老师.从小她就对我说了许多学生的故事。她有一个信念:老师要善待学主。在她着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妈妈是一个好老师。当我也成为一个小学老师之后.我就想我一定要超过我妈妈.更善待学生。一、发现问题担任四(1)班的班主任没几天.M的名字就占据了我的双耳。不是M和人打架.就是M骂人;当大家专心听老师上课时.他却当众剪脚趾甲.老师对他好言相劝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等我剪完.我就不剪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有时.甚至上课时都找不到他的人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我常常只能先放…  相似文献   

15.
龚晶 《快乐阅读》2013,(24):102-103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在交流中入课——引发生命的思索(一)导入课题1.师:我写一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生齐读。2.师:在《触摸春天》中,我们认识了一位用手触摸  相似文献   

16.
<正>入秋的厦门,"第三届全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卓越课堂观摩及研讨会"如约而至。人生有无常,生命自精彩,一节来自陈骞老师的"增强生命的韧性",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真谛,原来生命自有百般挫折,原来人生可以独自精彩。这是一节温暖的课、一节感动学生的课,当下课铃声响起,笔下更有无数思绪。一、情感交织:从1到0,感恩相遇生命的相遇本身就是一场美丽的意外,正如这节课上陈骞老师与厦门三中学生的遇见。从导入开始,生命的相遇便发生了,学生与陈老师之间的情感交融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的路上,没有完美,只有追求更完美。我讲授《能量的控制》一课,经历了备课、说课、讲课十余次的磨砺过程,最终才形成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思路。“千锤万凿出深山”,这让我认识到,科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本才是磨出好课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时常回荡在我的耳边,督促我每日努力工作,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时间久了,也会自问:这句话是不是绝对的真理呢?于是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了一番斟酌,便有了一点想法,我想和广大的老师们商榷一下。首先,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善待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相似文献   

19.
徐丽洁 《小学生》2013,(12):8-8
由于教师风格不同,课如人面,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由于教学内容不同,所教学生年龄不同,课更如云朵,千变万化,没有定律。但不管什么内容、什么形式的课,都必须是符合"绿色"思想的课,是一种"有人"的课堂环境,要以学生为本位,在流程设置、过程组织、目标定位中充分考虑学生,力求与学生互通互融,力求彰显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绿色象征生命,绿色的课堂呼唤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一个班的学生就像  相似文献   

20.
豪哥 《湖北教育》2007,(1):56-56
全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总结会上,史先生讲了一个小故事:某班主任举行班会,主题是“假如你的生命还有最后一天,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活动进行得热热闹闹,学生都有自己美丽的假设。突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在教室里上课!”老师听罢此言,感动不已,甚至还有几分带着颤抖的自豪感,“多么好的学生啊,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居然也选择了上课学习!”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教育资源,对其他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升华,老师微笑着追问这个学生:“你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选择上课学习啊?”“因为上课度日如年,我希望用上课来延长生命!”老师陡地愣住了,微笑凝固成一个完全没有生命的物质,思维僵直地无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