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     
全安  鲁红 《现代语文》2005,(2):38-38
在夜幕未尽,朝阳还在山腰徘徊之际,母亲旱已踏上了田间的小路,凉风吹动着母亲红润的脸,甘露沾湿了母亲那朴素的衣裳。伴着母亲的,还有她用了一辈子、磨得铮亮的锄头和杨柳条编的筐子。母亲就这样走着,微笑着。  相似文献   

2.
父亲死得早,是母亲将他和两个弟弟苦苦地拉扯大的。母亲现已七十岁开外,含辛茹苦操劳了一辈子,她老人家早该颐养天年了。  相似文献   

3.
假如把我们与母亲的相处比做一场游戏,母亲便是永远的失败者,注定输给她那不懂事的儿女。那是一个需要用一辈子来完成的游戏,母亲是永远的失败者,而她,却输得心甘情愿。  相似文献   

4.
妈妈那样做人戴俊秀的女儿张文霞我是戴俊秀的女儿。我的母亲去世了。辛劳了一辈子的她,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连一句话也没留下,就匆匆地、默默地走了。这几个月来,我每时每刻都怀念她老人家,做梦都想妈妈。虽然妈妈真的离去了,但在我心里却至今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他们是一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却没有一块走,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四十三个春秋,四十三个春秋,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四十三。
  他们到来的时候,是母亲走的时候。母亲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如果非得说留下了,只留给他们一条通往坎坷的路。  相似文献   

6.
少年时我不太会读书,大概与恋家有点关系。我读初中,星期六回到家中,星期天就再不想回校了,特别是在雨天。那些个雨天离家的情景,我会记一辈子的。到临行时,我还坐在西房发愣,风弄得窗棂吱嘎吱嘎地响,雨打在西墙的爬山虎叶上声声断断,心就被这些声音搅碎了,泪花汪汪的不自觉储满一眼眶。抓起书包站起来,在屋内转了转,复坐下来想再停一停。母亲走进来,看着我,半天不吭声,她手里拿着两把伞。后来她说,你再不走,天黑前到不了学校。要不,就明早去?明早我煮早饭……。我不等母亲说完,就站起来说,我就走。语气中莫明其妙竟像生气了。我夺过母亲的…  相似文献   

7.
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她对自己的职业是满意的,甚至可以说热爱。我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公共汽车连接了她的声乐事业,连接了她和教室和学生之间的所有活动,她生命的很多时光是在公共汽车上度过的。当然,公共汽车也使她几十年间饱受奔波之苦。  相似文献   

8.
乡音     
我和她都坐了下来.抱头痛哭。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冉流那么多眼泪了,衣襟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我打了她之后我们和解了。在那一天我突然间长大了。后来我读了很多书,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叫“青春叛逆期”,只是我的叛逆期来得比别人早,结束得也比别人早。如今放学看到母亲,我总想甜甜地唤一声“姆妈”,再和她手牵手走回家去。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呼唤     
巨万珠 《教育文汇》2014,(16):46-46
我生在农村。母亲是个地道的农妇,心直口快,说话嗓门高,别人都说她“一辈子不会小声说话”。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渎体育系的儿子利用国庆长假回家帮一辈子守着田地的母亲秋收。儿子身高体壮,在母亲的眼中仍是个孩子,儿子有这份孝心,母亲很知足,她不愿儿子帮她多于农活儿,宁愿自己多于一天。儿子心疼母亲靠种田维持他读大学很不易,执意要利用假日包揽家中所有的农活儿。  相似文献   

11.
母亲的眼神     
那年我8岁,母亲36岁。刚过完年,母亲就走了。她要去一个离家乡很远的地方。自从母亲28岁生我起。我便从未离开过她。母亲去哪,我也从来都是跟着的。可如今,母亲却要丢下我一个人走,我又怎能不伤心呢?  相似文献   

12.
大姐     
大姐是我学生的母亲。大姐是个热心肠的勤快人,大姐曾说她这辈子挺不幸。大姐的女儿是个看了一眼就能记住一辈子的人。她嫩白的肤色太有特征,据说,是在娘胎里接触了太多药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幸福     
王彩荣 《家长》2013,(8):83-84
母亲今年80多岁了,没有多少文化。新中国成立时,她在扫盲班里认识了几个字,随着岁月的流逝,差不多都忘记了。但在母亲的心目中,供子女读书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她不会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样冠冕堂皇的话,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对读书和知识的看重。,她常说,她这一辈子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不管怎么苦怎么难,她都要供我们姐妹上学。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秋天     
母亲走了,走在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躺着的时候,蓝天白云和阳光都争先恐后地在窗外遥遥探视。清风徐徐,夹着阵阵浓郁的桂花香飘向她的枕边。金色爽朗的秋光里,母亲游丝般的生命气息轻轻飘出窗外,飘向云天去了。这是秋天,一年中最为浪漫美丽的季节。母亲选择在这个季节远行,我想她是有考虑的。母亲出生在冬春之际。经历过80余载风雨人生的妈妈,肯定最喜欢秋天的高爽、明媚、芬芳、灿烂。秋天又是丰收的季节。母亲终身执教,桃李满天下,果实累累,一路芬芳。所以母亲认定秋天是她的永恒驿站。母亲是唯美和理想主义的。母亲热爱她的学校和学生。…  相似文献   

15.
母亲在坡上开荒锄头起起落落母亲的头上冬天云集她的心里却想着春天的事情母亲种了一辈子的地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让春天荒芜母亲坐在禾场上摘花生那些成熟的花生就要离开养育它们的根然后各奔东西母亲何楼的腰身淹没在花生藤中只露出她满头灰白的头发远远望去那多像多像花生的根开荒的母亲(外一首)@郑晓君  相似文献   

16.
左倾15度     
母亲有个习惯,喜欢散步。每天晚饭后,她都会走到小区的 广场上,去闻一闻花草的清香,听一听小虫的鸣叫。 很久很久以前,我是每天陪母亲出去散步的。母亲总是走在 我的左手边,我走在她的右手边。母亲总是右倾约15度牵着我的 手,领着我走。她干燥而温暖的掌心传出的热度熨帖着我冰冷的 手心,很舒服。  相似文献   

17.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今年整整八十岁了。她从十七八岁高中肄业后,便在渭北山区做了一辈子小学教员。在她的身上既有教师特有的智慧,又有农村妇女的善良、淳朴。她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终身。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领着我去彬县看望父亲。我见父亲的一位同事的打火机稀罕,便偷偷拿了去玩。当母亲发现时,我们已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书     
从懵懂孩童到为人师表,这一过程中我读过一些书,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属于母亲的书。母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个大字不识,她的书放在农闲时与她做伴的针线筐里,当然这书是不允许作为小孩子的我乱翻的。我第一次看这书,还在念初中。一个晚上,明亮而温暖的油灯下,母亲静静  相似文献   

19.
大学梦     
母亲这一辈子,吃足了没文化的苦头。就因为这,母亲没少埋怨过外婆,当初才1元5角的学费,外婆没舍得让母亲去读书,理由很简单:女儿是别人家的人。母亲说自己做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了,书本上的字,看看是花的,摸摸是平的,出趟门连个厕所都找不着,更甭提坐公交车了,几路车到哪里,人家站牌上写着呢,可不识字怎么办?还不是要“瞎子问路”!母亲原来是以我为骄傲的。她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了。十年前考大学是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母亲希望我能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完成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可惜我却未能如母亲所愿。…  相似文献   

20.
迎接母爱     
幼小时在母亲怀里,长大了在母亲心里,离家后在母亲梦里,游子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慈母那关切的视线。四十年前,我到矿山报到,并在那里成家立业。母亲常来看望。每次来都捎来她亲手为我做的布鞋。我的一双脚不知踩碎了她多少不眠之夜。1961年春节过后,天气依然苦寒,母亲请人写信寄我,说她在乡下高价买到十斤羊肉,决定亲自送来,要我3月7日接站。这本是一件平常事,那时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