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水不是水     
在一次教学视导检查时,笔者听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第12册数学“正、反比例判断”的同步复习课,执教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这是小学六年级一道比较特殊的比例判断题,也是挖掘学生智力因素的一道极富分量的好题。通过课中巡察交流反馈的情况来看,有不少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教学视导时,笔者听了一节“正、反比例判断”的同步复习课,执教者向学生展示的一组判断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这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比较特殊的比例判断题,也是学生迷惑不解、难于辨析的一道题.  相似文献   

3.
一次教学活动,我们听了一节关于“正、反比例判断”的复习课。课堂上教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盐水的含盐率一定,盐和水是否成比例?为什么?”根据课堂交流反馈情况看,有的学生认为这道题不成比例,其理由是:盐水的含盐率一定,是指盐和盐水成正比例。而这道题是说“盐和水”的关系,所以不成比例。也有的学生说,盐加水等于盐水,盐和水是和的关系,它们不是积与商的关系,所以不成比例。这时有位学生突然提出:“盐和盐水成正比例,盐和水也是成正比例的!”于是,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成比例,有的说不成比例,吵吵嚷嚷争论不休。教师沉思了一会儿,说:“…  相似文献   

4.
在"课前三分钟",我出示了下面一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杯盐水的含盐率是25%,质量是200g,要想使这杯水的含盐率达到40%,应加盐多少克?这种提升题,一旦学生理解不透彻,就很难解决。出乎意料的是,还不到一分钟,李恩贝就举起了手。我提醒大家认真思考。渐渐地,又有几个学生举起了手,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清晰的思路。我请李恩贝谈一下想法。李恩贝说:"含盐率25%就是盐占整杯盐水的25%。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在一堂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上,设计了这样一题:“把含盐10%的盐水50克配制成含盐20%的盐水,应该怎么办?”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等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得出提高盐水含盐率的多种途径。现将有关本题的教学过程(片断)记录如下:生: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生:使盐水中的水变少———去水。生:加入含盐高于20%的盐水。(同学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解答方法)生:方法一加盐,则说明原来盐水中的水没变,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水”这个不变量解题:50×(1-10%)÷(1-20%)-50=6.25。即再加入6.25克盐。生:方法二则将原盐水中的水蒸发掉…  相似文献   

6.
华教授是个知识渊博的数学家,培养出很多高才生。有一次,他给上六年级的豆豆出了这样一道题: 把含盐率为5%的盐水400克,稀释成含盐率为2%的盐水,应加水多少克? 豆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做了出来。聪明的同学,你也来试一试吧!  相似文献   

7.
[题目]有含盐率为20%的盐水60克,如果要将盐水的含盐率提高到25%,应蒸发掉多少克水或增加多少克盐?  相似文献   

8.
例1 将25千克盐放入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多少? 误解:25÷100×100%=0.25×100%=25%评析:盐水的含盐率=盐的重量÷盐水的重量×100%。本题中,已知盐是25千克,水是100千克,故盐水的重量应是(盐 水)=(25 100)千克。正解:25÷(25 100)×100%=0.2×100%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政治测验中,有一道判断题:“不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就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大部分学生判断该命题正确,从而使该题成为失分率最高的题目。  相似文献   

10.
以下一题很能体现《新课标》精神,体现自主性和开放性。自主性:配制的方案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强求同一;开放性:有四种方法解答,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可用第一种方案解答只有两步;智力水平中等的学生可用第二种方案来解答四步;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用三、四两方案解答。题目及解答展示如下:题目:现有含盐20%的盐水150千克,要把它变成含盐25%的盐水,我们可以加一些盐,也可以蒸发一些水或用其他方法。请你从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案去配制,并算出制成的新盐水的重量。学生有四种配制方案。第一种方案:是蒸发水,抓住盐不变来解题。150×20%÷25%=…  相似文献   

11.
师:(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课)今天这节课,大家只要做一道题就可以了,我相信大家会把这道题做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学生暗想:要我们只做一道题,这道题应该很长,而且很难!) (学生都瞪大眼睛看黑板,猜想老师会出一道什么题.)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安排了一道判断题: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由于学生对角有了一定地认识,因此,绝大多数学生知道这句话是对的。  相似文献   

13.
四年级数学试卷上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等。”一部分老师认为,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是否准确。平行线的概念是由三个条件确定的:(1)在“同一个平面内”;(2)两条直线”;(3)不相““交”。其中“在同一个平面内”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  相似文献   

14.
“a和b组成互质数,a、b两数一定是质数( )”。这是我县一次期末统考五年级数学试卷中的一道判断题。某校五甲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而失了分。导致学生这种错误的发生,除了学生审题时粗心,没有注意“一定”在题中起的错误导向,并忽视了a、b只是字母而不能代表任何一个具体数这个  相似文献   

15.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  相似文献   

16.
[题目回放] 有一次,一名学生上讲台做题。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时,台下同学大喊: “最后一道题答错了……”那位老师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的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代数》第一册中,浓度问题占有一定的比例,它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现以盐水为例介绍如下:一、加水类例l要把30克含盐16呱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巧呱的盐水,要加水多少克? 分析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加水前和加水后盐水中含盐量不 5变.由此得到等量关系式: 加水前盐  相似文献   

18.
在一堂“分解质因数”的公开课上,教师先通过例子讲授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组织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半独立性练习。后启发学生质疑。有一生问道:“只有合数才能分解质因数吗?”“是的。”教师充分肯定,“不然的话,怎么叫分解质因数呢?”接着表扬了这一学生,并在巩固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能分解质因数的数都是合数。结果95%的学生都判它为对。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经常遇到这样一道判断题:“姐姐有糖的块数比弟弟多2/3,则弟弟有糖的块数就比姐姐少2/3。”像这类题,有不少学生误认为是对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把85÷9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结果不变。()大部分同学根据“商不变性质”在这道题的后面画“√”,少部分同学画“×”,到底是“√”还是“×”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