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有一处注释,笔者认为欠妥,即“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关于“拿”的注解。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解释为“撑和划”。在教学中,经过笔者对文本的反复品读,笔者认为将“拿”解释为“撑和划”的不妥之处表现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2.
【导入】 师:(吟诵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说柳宗元“独钓寒江雪”是寄情于山水的话,那么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则是痴情于山水。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3.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文字相对浅显的一篇古文,但是作者作为明朝遗老,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的文字狱已鸣锣开场,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文本的情感表达深沉、朦胧,给学生的情感解读带来很大障碍。另外,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擅长"细琐处见真情",这同样造成情感解读的障碍。结合教学实践,就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解读《湖心亭看雪》的情感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笔者越来越发现,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一个场,而且课堂的智慧火花往往出现在“教师教者无心,学生学者有意”的地方。笔者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  相似文献   

5.
谈“更定”     
近几年的人教版教科书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中“更定”的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6.
《湖心亭看雪》堪称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本文对《湖心亭看雪》的白描手法进行了简要赏析。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二期刊发的《〈湖心亭看雪〉析疑及其教学》一文,对张岱看雪的时间提出了质疑,认为张岱看雪的时间"更定","似乎可以推定为五更结束(早上五点左右)"。现就此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晴霞 《甘肃教育》2006,(9A):26-26
继公安三袁之后,张岱(1597-1689)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算得上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一位“殿军”。《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近日,听一些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上《湖心亭看雪》。很怪异张岱在寒冬腊月的晚上八点光景还能看清“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相似文献   

11.
初二的课堂上正在上《湖心亭看雪》。  相似文献   

12.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文学家张岱的一篇回忆性小品文,篇幅短小,意蕴丰厚,构思巧妙,层次分明,用空灵之笔点染了一幅水墨山水画,文字背后更彰显出张岱的精神世界。以人、景、情为切入点,逐步理解文本的丰厚意蕴,将《湖心亭看雪》分成起承转合的叙事结构、天人合一的审美之境和茕茕孑立的孤独之境三个选点教学,将文本的突破口聚焦于最佳的点上。以点入文的方式来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湖心亭看雪》字字弥漫着孤独的情愫,崇祯五年时的张岱经历的是时空和人情上的孤独,体味到的是人生的况味;写作《湖心亭看雪》时则感受到的是命运和宗教式的孤独.以孤独为核心,从五个层面围绕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微妙情感进行解读,还原作者两种精神状态下不同层次的孤独感,从而体悟张岱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4.
张岱小品《湖心亭看雪》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字——“强”.如果读qiáng,那么“强饮”就是“痛饮”的意思.可是,这里“强”如果读作“qiǎng”,是“勉强”之意呢?因此,要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强”字的解释就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一篇小品文,全文简洁的文字,不仅描绘了绝世美景,更是依托空濛阔大的画面来写家国大历史,人生大孤独,文字背后包孕着作者遗世独立、旷世孤独的形象,值得反复细读和咀嚼。  相似文献   

16.
教材文本解读应正确结合词的语言义理解言语义。正确理解《湖心亭看雪》中“沸、强、痴”等词的语言义和言语义,对解读全文主旨至关重要。“沸”的本义为“泉水奔涌貌”,通过移就修辞,赋予炉火旺盛貌。“强”为“特意、尽力”义,表现作者的豪爽。“痴”意为“痴迷”,作者借舟子之口,概括自己和金陵客僻境观雪的独特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一篇运用白描手法的典范之作,文章虽短,白描手法却运用得出神入化。文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如写意山水,勾勒诸多变化,悠远脱俗。品文是教学的关键,所以笔者把“品味白描写法,感悟文章的简约之美”作为该课的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那种天地浑然一体的意境。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环节让学生逐步理解白描这种写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怎么用才能使语言教学更有效是我们要探求的问题。本文将以《湖心亭看雪》为例对如何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求。  相似文献   

19.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古代小品中的名篇。此小品的文跟是一个“痴”字。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作者张岱的“痴”和湖中人的“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