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座右铭”,最早见于萧统《文选》所收的东汉书法家崔瑗《座右铭》一文。吕延济题注说:“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是古文体铭文的一种,萧统《文选》将它列入“铭类”,清人姚鼐《古文辞类纂》将它列入“箴铭”类。箴铭类是用于规戒的文章,内容大多是用来戒勉(警戒、勉  相似文献   

2.
座右铭     
"座右铭"一词最早出自东汉。张衡的好友崔瑗的哥哥崔璋被人杀死,崔瑗为兄报仇杀了仇人。后来蒙赦免罪,崔瑗回首往事,写了篇20句100字的铭文,置座右以自戒,这就是座右铭的先河,后人仿效的很多,不过形式和含义也有很大的变化。以后,只要是来自警戒、自勉的文字,或置"座右",或置"座左",或写成条幅,制成匾额挂在墙上,或书写在书卷之首、日记扉页,都叫座右铭。它  相似文献   

3.
2000元桑塔纳     
“座右铭”一词,出自《昭明选》。根据该书记载,东汉书法家崔瑗曾录20句百字铭于座位右侧,名为“座右铭”。后来,人们亦把各自喜欢的有告诫、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统称为座右铭。它的语言或是借物抒情,或是假物言志,意在言外,理在中,涉及修身进德、为人处世、治学成才等方面,虽寥寥数语,却久久铭刻于心,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4.
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才回到故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锅吃足苦头,就作铭(文体的一种)放在座位的右侧,用以自戒。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座右铭是恪守这一原则的较常见的形式。座右铭的内容多是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准则。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自题;一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是请人题。座右铭多置于人们能常见的地方,以时刻提醒自己。较常见的或贴在屋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扉页上,有的则贴在桌上。伟大…  相似文献   

5.
话说座右铭     
座右铭,最早见于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崔瑗《座右铭》一文,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座右铭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  相似文献   

6.
姐姐的弟弟     
【路子对你说】 东汉著名书法家崔瑗的《座右铭》中有两句话:“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大概意思是说,帮助过别人,不要老是念念不忘;接受过别人的恩惠,则一定要铭记在心。这句名言流传很广,要做到则不容易。亲人之间的相处,特别是父母对待儿女的心意,用这句话描述非常恰切。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却觉得理所当然。生怕做得不够、不好;儿女有丝毫的回报,他们都觉得很欣慰。  相似文献   

7.
座右铭是一种训示文字,是把自己信奉的道德信条写下来,放置在自己座位或案头的右边,也有贴在墙上或文具的。它是用来时时对照自己,经常督促自己,作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力量源泉和奋斗目标的。中外许多著名人士都有过自己的座右铭。例如,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的座右铭是:“贵有恒何必三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伟大的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的座右铭是:“我现在还在学习,我愿终生是学生。”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的座右铭:“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等等。在电脑成为日常使用工具的今天,选一则对自己有鞭策力的铭文作为座右铭放到电脑桌面上,时时鞭策自己,多么有意义呀!这种非常“酷”的想法,你有吗?它可是很容易实现的,利用我们每天面对的Windows去设计非常简便。下面有几种设计方法,大家来试一下吧。  相似文献   

8.
座右铭     
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崔瑗从小就很有志向,但经历坎坷,40岁才当上郡吏。后来,他哥哥被人杀害了。崔瑗杀了仇人逃跑,被捕入狱。他上书为自己辩护,文章写得入情入理,因而便得到释放。崔瑗为了警戒自己,就写了一篇  相似文献   

9.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粱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0.
一、之谓关于文言文中的“之谓”句式,一般解释说它是动词结构,有“叫做”“称作”的意思,经常用在解释性的句子中,起谓语的作用。而中学语文教材对此句式直接采取回避态度。其实,“之谓”在古汉语中,并非不可分析。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礼记·大学》《诚意》一则(以下简称《文选》)开头一段:是:“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文选》对最后一句译解云:大意是把这个叫做自己不亏心。  相似文献   

11.
从内容上说,铭文是对所铸钟鼎由来的说明,钟鼎是为纪念赞颂祖先功绩而铸;铭还可以纪生者之功,其基调是赞颂;铭又常用于鉴戒,劝人肃言慎行。刘勰所论铭体之"大要"有三:"其取事也必核以辨"其实是曹丕"尚实"说的展开,"弘润"之说显然也从陆机"温润"说脱胎,"其摛文也必简而深"是陆机"博约"说的继承。铭体以永垂后世为目的,因而都以金石为载体,这就注定了其体以言简意深为尚。从形式上看,铭可分为缀序铭和徒铭两种模式。就铭文本身来看,其形式一为骚体,二为齐言。铭文从刻铸于金属到镂刻于石材再到书写于纸张的演变历程,也是其形制篇幅由简到繁的演变历程。从载体看,铭文渐与碑文合拢并流。《文选》共录铭五篇:班固《封燕然山铭》属武将外战功勋铭,具有强烈气势美;陆倕《石阙铭》属帝王内战功勋铭,注重征讨正义性;崔瑗《座右铭》是立身处世的自我勉戒;《剑阁铭》为山河之戒张本;《新刻漏铭》的价值是在于体现了器物铭所应具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古今名人座右铭拾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肘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古代文人喜欢将“铭”放在座位的右边,于是称为。座右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3.
据说,座右铭源自东汉书法家崔瑗。他年轻时好意气用事,因其兄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数年后,朝廷大赦,才敢回乡。抚今追昔,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起大祸,吃尽苦头,于是作铭(古时的一种文体)放在座位的右侧,以便天天可  相似文献   

14.
《文选》特立“杂拟类”有三方面的原因:时代风气、《文选》的编辑宗旨和拟作本身的突出成就。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不仅在“杂拟”类中有特殊地位,而且与《文选》诗的分类也有很大关系。《隋志》将《江淹拟古》归入“总集类”乃因其兼具“总集”之形态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姜庆和 《华章》2011,(9):53-53
铭,原是古代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后人或者叙述功德的文字,后逐渐演变成一种文体——“座右铭”。据载,我国的“座右铭”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时编订的《昭明文选》中的“座右铭”一文中。由于“座右铭”能给人启迪和鞭策,增添信心和勇气,所以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雅士给我们留下多式多样的“座右铭”,读来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庄子     
一九三三年十月鲁迅与施蛰存由于“《庄子》与《文选》”的问题用笔杆子干了一仗(鲁迅事后说:“我和施存蛰的笔墨官司,真是无聊得很。”)争锋是“一般青年应否去看《庄子》与《文选》以作文学上的修养之助”、“在古书上找活字”。鲁迅是持否定意见的;并拒绝承认《庄子》《文选》等古代文学遗产对他自己的文学修养的积极  相似文献   

17.
座右铭,通常指写来放在座位旁边用以不断鞭策自己的格言。座右铭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种是请人题写;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还有一种就是自题。在我国古代.座右铭属训诫文字的一种。古人作铭文置于所坐位置的右侧,作为警戒,  相似文献   

18.
东汉中后期有一祖孙三代,相继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就是安平崔氏三贤——崔骃、崔瑗、崔寔。崔骃少时与班固、傅毅齐名,钦慕扬雄,善于辞赋,意在讽谏。崔瑗才学出众,长于文辞,尤擅书法,被称为“草贤”,不愧为一代“文宗”。崔寔才美能高,博通经史,与蔡邕并称“双凤”;“治边最为第一”;其所著《四民月令》,系统总结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现行初中教材第六册,编选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一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翻阅教学参考书、《古文观止》等,均未见对其中的“先汉”“后汉”进行明确的诠释。为了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完整的理解,笔者曾与广大同仁进行探讨,并查阅大量资料,主要观点有三: 一是笼统地将“先汉”“后汉”解释为西汉、东汉。所持论据为东汉班固的《汉书》因记载汉高帝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0年的历史,后亦称《前汉书》,南朝·宋范晔的《汉书》采百家之长,续写汉朝的历史,即东汉历史,后人称它为《后汉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编)和《中国古代诗文选》(哈尔滨师范学院  相似文献   

20.
连珠被《文选》立类,确立了其文体地位,但《文心雕龙》归之入“杂文”,又模糊了其文体地位,而历代的连珠作品以其短小的体制,对偶的句式,假喻以达旨的手法,讽谏的功用等特征与赋、骈文、隐语、诗歌、箴铭、论说文等文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和纠葛,从而在文体定位上引发了一定的混淆和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