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代化从广义上讲,就是由传统的农业明转变为现代的工业明,它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化教育等各种综合因素。中日两国近代化开始于19世纪中期,在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社会背景下,两国近代化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但最后结果却完全不同。其内在原因有: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朽,经济落后。为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谋求近代化的历程。本文拟谈近代化的内涵及近代化的历程,揭示了各个阶段近代化的主要主张及影响。从而证明亍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谋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必由之路,同时为现代的改革开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在晚清海防事业的发展中,留学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晚清海防事业近代化的先驱和中坚,在海防教育、舰船制造、海军建设以及对外反侵略战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其核心是工业化。从历史进程看,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近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版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版从传统到近代的过程,出现了许多新质,这些新质是出版近代化的内容,本文从机器文明的技术物质基础,知识分子的转型,新出版观念的介入,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出版近代化的进程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并得出中国出版近代化的指向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相一致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士兵选练与北洋新军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的近代化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士兵的近代化则是军队近代化的主要方面。北洋练兵从提高、严格士兵入伍条件,学习西方军事训练方式入手,以改变旧军队中士兵素质低下、训练虚应故事所导致的军队军纪败坏,战斗力不强的现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北洋士兵群体无论在身体条件,还是军事技能上都较旧军队有了长足的进步,军队近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北洋新军的编练过程中仍然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士兵的近代化受到士兵本身素质和练兵主持者双重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军队的近代化过程在晚清激荡的社会政治形势里逐渐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近代化”的诠释,史学界莫衷一是。有学者提出“近代化”即“工业化”,另有学者提出“近代化”即“资本主义化”。文章运用唯物史观,从“中国近代史”的含义、条件和特点三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化”道路进行论述。使我们较全面、清楚地把握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西方近代化的示范带动和武装侵略下艰难启动的。整体来看,中国在19世纪争取实现近代化的机遇有两次: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待农民问题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动员农民通过革命为现代化奠定政治前提;组织农民通过集体化为现代化提供经济支撑;激励农民通过自主探索为开辟新的道路。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只有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使中国现代化事业走上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是目标、方向和途径、动力的统一;是在迎接人口、资源、环境的挑战中向前进的;是坚持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在两种社会制度的竞争、共处中向前发展的;体现了大胆探索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进程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大致始于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考察世界现代化进程和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二者的产生和发展几乎是同步的。民族主义在渊源上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其每个发展阶段都推动现代化进程跃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深圳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成就的意义上,更为宝贵的还有行政乃至政治体制的探索经验。本文回溯了深圳政治现代化和在此框架内的深圳公务员制度30年发展探索的历程,归纳了公务员制度之变迁的三个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指工业革命以来整个世界剧烈变革的过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变化。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以现代化为视角分析大革命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影响,对大革命给予客观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思想领导是党的领导的基础。20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发展阶段,党对新的实践经验不断进行新的理论概括,用于指导思想理论建设,使党的建设随着党的理论创新而不断深化和发展,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成功,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思想,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现实表明,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存在着张力,并且正是在此张力之中发生着中华民族的命运转换。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揭开了资本诞生的秘密, 同时也就揭示了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资本原则之间张力的根源。从这一根源来看,中国社会的当代发展不能寄托于对今日西方社会的单纯效法,而应寄托于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开新。同时,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之生命正走向终结。对于一个有着文明传统和文化命运的伟大民族来说,她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同时意味着她在根基上参与了世界历史进程,因此,中国的文化命运在今天便具有了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晚清法律移植打破了中华法系的固有传统,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法律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然而,法律近代化并非仅仅是纸面规则的近代化,它必须是当时社会的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从政治权力结构而言,晚清的社会并没有产生政治民主化的土壤,法律近代化与传统的皇权政治实际上成了一对悖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统一,是中国历史的选择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作为邓小平理论首要和基本问题的社会主义本质论自然与现代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定位、利弊得失、世界现代化的现状和特点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邓小平科学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背景,以深化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阻碍与抗拒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有崇古思想、文化中心观、儒家伦理价值取向以及农民对现代文明本能的排斥等。这些因素交织、融合,形成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独特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