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疑两则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第13自然段为:  相似文献   

2.
相关课文:《月光曲》、《小音乐家扬科》《月光曲》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钢琴奏鸣曲《月光曲》的故事。《小音乐家扬科》写的是一个热爱小提琴演奏却无法拥有小提琴的男孩扬科的故事。你喜欢音乐吗?你听过哪些音乐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音乐家、乐器以及音乐分类的相关知识吧。  相似文献   

3.
郭成来 《云南教育》2003,(34):18-18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环境?我在实践中发现师生间充满互动、和谐的环境,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案例《小音乐家扬科》一、音乐揭题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给大家放一首乐曲。(曲调舒缓缠绵)想一想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们喜欢什么乐器?很久以前,外国有一位叫扬科的小男孩(板书“扬科”),他非常喜欢小提琴,大家都称他小音乐家(板书“小音乐家”)。他为了摸一摸挂在墙上的小提琴就被主人活活打死了。(放曲调凄凉悲哀的乐曲。)二、合作互动,感知文本&!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体会?!!你从哪里看出扬科具有小音乐家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分几步来实施教学。回忆《小音乐家扬科》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5.
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的儿童小说《小音乐家扬科》中的小扬科酷爱音乐,课上,当我讲到他爱听大自然音响语段时,发现学生非常喜欢小扬科,醉心于他那个奇妙的音乐世界。神往于他那个充满音乐魔力的大自然.从小扬科的个人禀赋看来,他富有音乐天分,擅长倾听和幻想.由小扬科返观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小音乐家扬科》是一篇精读课文,选自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我分几步来实施教学。回忆《小音乐家扬科》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感受良多。  相似文献   

7.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作者在叙述扬科悲惨遭遇的同时,妙用联想,有力地表达了对小扬科不幸命运的同情,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残酷无情。引起联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事物和想象之间用上“仿佛”、“好像”之类的词,如“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  相似文献   

8.
《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酷爱音乐的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是分辨事物和联想。我按照教学要求,认真备课,设计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音乐家扬科》有三处写到了扬科的母亲,尽管只有几句话,但它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揭示文章的内涵,起着重要作用。①“扬科的母亲是个短工,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在哪里,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这句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视角来解读《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凡卡》等“异域经典”呢? 对现实困惑的质疑与拷问《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小音乐家扬科》《凡卡》……这些历久弥新的“异域经典”,长期扎根于  相似文献   

11.
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课外成语10个以上;能围绕一个意思,有条理地说一段话。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珍惜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教学板块一、一比”:扬科与现在的音乐家比1.教师在出示课题后,问:在你的印象当中,现代的音乐家是怎样的?2.学生回答。(爱音乐、懂音乐、很富有、很著名……)3.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想一想我们的小音乐家扬科与现代的音乐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让学生将课文的小音乐家扬科与自己印…  相似文献   

12.
学《小音乐家扬科》(部编六年制十一册)最后一自然段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睛床已经不再动了’这一句中的‘再’写了别字,应该是‘在’”。是“再”还是“在”,同学们争论不休。我启发学生先想想“再”和“在”在这句话中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析后回答:“在”是“正在”  相似文献   

13.
周金梅 《四川教育》2004,(10):23-23
【案例】这是小学语文《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片段。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师生进行了如下交流:师:同学们,从图中我们看到扬科进了食具间,跪在小提琴前,抬起头,望着心爱的小提琴。你能从这幅画中体会到什么?生:小扬科穿的衣服是破的,脚上鞋子也没有穿,从这里我体会到他家里很穷。生:从他蓬乱的头发可以看出,他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没有。生:小扬科跪在地下,身体微微向前倾着,眼睛盯着小提琴,他多么想要这把小提琴啊! (学生的理解尚停留在小扬科的外形上)师:大家能从扬科的外形上来体会,不错。同学们,让我们走…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第13自然段为:第二天,可怜的扬科给带到管家面前:管家看了扬科一眼,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怎么处置他呢?把他当小偷惩办吗?他太小了,几乎站也站不稳,还用送到监狱里去吗?管家最后决定“打他一顿算了。”  相似文献   

15.
《小音乐家扬科》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位酷爱音乐的穷孩子——扬科,因不小心触动了琴弦而被毒打致死的悲惨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本案例的教学设计以读为本,紧扣"梦寐以求"和"梦想破灭",在"情"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同扬科的命运共成长,使其体会扬科的渴望、恐惧、悲惨,以及作者的同情。通  相似文献   

16.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有好几处写了扬科的眼睛,“眼睛”描写所表达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引导学生通过“眼睛”这扇心灵的窗户窥视出扬科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课文的中心思想。课文第一小节写道:“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从“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可以看出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识字、阅读、作文构成了小语学科的教学内容,而且读与写之间关系密切。纯真的童心往往会被书中的人和事所感动,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一种表达的欲望油然而生。顺应儿童的这种心理,我及时布置习作练习。如学过《小音乐家扬科》、《卖火紫的小女孩》之后,学生无不对具有艺术天赋的穷孩子扬科以及美丽可爱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扬科想摸摸那把心爱的小提  相似文献   

18.
沈志媚 《师道》2005,(7):26-26
在悟读《小音乐家扬科》一中“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这一句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扬科为了这把小提琴,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这位学生的语感无疑是敏锐的,但这时有一位学生却竭力反对:“如果连生命都没有了,扬科还要这把小提琴干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小音乐家扬科》写的是一个非常喜欢音乐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最后含冤死去的故事。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种种迫害。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之情。文中四次描写了扬科的眼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说过:“传神的写意画,并不细画须眉,并不写上名字,不过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亨利克·显克微支也是善于刻划“眼睛”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细节的,他写的《小音乐家扬科》(第十一册)一文,就有四处对扬科眼睛传神的刻划:文章开头写扬科“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然后写扬科因为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