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主阵地,把握教学环节,创设教育氛围,寻求德育教育有效途径,将德育生活理论与实践生活相结合,不断延伸和深化课堂教育生活化内涵,真正实现德育源于生活,回馈生活。  相似文献   

2.
德育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各个阶段教学工作中重点 教育内容之一,发展学生的德育价值观念是与发展学生学习能 力同等重要的教育工作,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德育价值观念才 能更好地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从而服 务社会、奉献社会。在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为了进一 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该以德育教育的生活化为实 践创新方向,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德育价值观念能够 切实地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环境中去,落实在社会实践中,让德 育教育真正地做到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对德育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德育教学中,要梳理好德育与生活的关系,即德育服务生活,生活为德育提供实践基础.文章在此基础上从初中德育生活化意识薄弱、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学策略形式单一等方面提出了初中德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给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希彩 《文教资料》2013,(19):126-127
儒家教育思想以德育为主要内容,日常生活化是其德育教育的主要特点。校内生活和校外生活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小学德育教育要坚持人性化与生活化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知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把教育与生活、社会、教与学、学与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德育教育更是一个生活化的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关注并创造条件,促进德育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徐文萍 《学周刊C版》2023,(17):133-135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多的是进行道德规范、道德原则、道德观念的理论性教育,导致德育教育的效果远未达到预期。实践是认识的阶梯,通过德育教育生活化,将德育教育根植于学生的生活,把“知”与“行”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德育教育工作落地生根,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德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核心环节。以往教学中由于并未重视德育教育,因此导致其难以发挥本身的作用。由于近年来的德育教育与生活之间联系得不够紧密,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使得德育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如何将德育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希望能够让德育教育回归生活,为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而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我认为,德育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寻求生活的教育途径,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德育、教学两全,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焦作市许衡中学提出“德育生活化”思路,融入生活抓德育,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推动爱心行动,深掘德育教育内涵,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三个主题礅育一一爱心教育、爱的家教、抗挫折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如何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探讨关注的一个话题。学校传统的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导致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让德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并落脚现实生活,德育教育就会彰显生命活力。如何才能巧妙地将德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有效实现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当班主任和辅导员的经验和体会,充分运用“四个法宝”,“生活即教育”的德育观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