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次讲述人的个性发展的课堂上,我照样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此时,有学生说:对于人,好像主要是研究其共性,一些哲学也是这样的,为何要强调人的个性及其发展呢?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讲述人的个性发展的课堂上,我照样留了一点时间让学生提问。此时,有学生说:对于人,好像主要是研究其共性,一些哲学也是这样的,为何要强调人的个性及其发展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对个性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教育在不断的追寻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身之本: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对象,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个性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因此实现人的教育就不得不去关注个性、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引导人在共性发展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完善个性,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引导个性是保证教育成为人的教育的根本之路或本真之路。走向本真的教育必然要引导个性走向完善,促进与实现个体成为他自己。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核心和目标,致力于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发展,就是要提升人的地位,显示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展示人的个性。要实现学生全面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就要凸现主体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人的个性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社会进步的个体性基础,促进了人的个性发展,但是它又在某些方面抑制了人的个性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个性协调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展人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从个人主义的个性观看来,个人在大多数方面有一种自我完善的趋势,如果人的个性不受社会秩序的限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种观点的偏颇在于没有正确理解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关系的实质。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出发,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具有相互生成、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社会秩序是人的个性生成、存在和自由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个性是社会秩序稳定和发展的基本动力;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具有一致性,整个人类历史是人的个性与社会秩序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一、个性教青的内涵 (一)个性教育的涵义 笔者认为,个性教育的定义应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以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第二,强调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强调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心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人的个性有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个性的形成与人的自身素质、所处的环境、社会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往我们的教育忽视个性的发展,因此发展个性教育具有极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就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个性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外日益重视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尤其是在学校统一教育方面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个性在体育中得到发展?怎样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本文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0.
个性就是决定个体不像其他任何人的独特性。经济形态的变迁与人的个性发展是一致的,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人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是互动的关系,人的个性的发展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对人的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们把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称之为个性教育。个性教育是与人们对待个性的态度密不可分的。在我国,特别是近几年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基本任务,下面笔者就自己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仅仅来源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它要求我们关注个性,重视个性。当代认知学告诉我们,个性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可变差异表现为学生储备知识、学习策略、态度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而不变差异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包括认知方式、智力类型、气质、焦虑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差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绩之间产生差别,即使每一学科之内也有不平衡。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同样存在着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从人学的视角洞察教育平等,可以看出人尊严的平等是教育平等的内在依据,而人个性的发展则是教育平等的应有之义,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基点。  相似文献   

14.
个性,是指人的倾向性和心理特征.它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必趣、信念、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应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积极发展个性,为学生开辟个性发展的广阔空是.让作文阵地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美好田园。  相似文献   

15.
周曙  朱方长 《教书育人》2005,(12):56-57
一、对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一般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个性是在一定个人个性的基础上赋予了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个性,包括教师个人自身的个性和教师职业的个性。教师个人的个性是从心理学上对个人所下的定义,是指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教师职业的个性是指教师职业给这个群体的特殊规定性,适应教师角色规范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教师个性的显现和张扬离不开教学这个大舞台,因此,研究个性化教学是对研究教师个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是一个尊重个性、展示个性、塑造个性的时代。 语文教学应当“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这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是生命的色彩。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影响其素质,还对其文化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造发展起着控制、约束的作用。在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黄红 《中文自修》2005,(2):24-24
一个人的个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交际方式。个性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是你喜欢或讨厌的颜色,也或多或少暴露了你的个性密码哦!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更多一些,请看下面的小测试吧!  相似文献   

18.
使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所谓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即每个人心理特点的总和。这里蕴藏着国家极端需要的人的力量,为自己谋取幸福的愿望。个性一般包括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个人生活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人。笔者根据本人体会,就如何培养学生个性谈些肤浅认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重在学生的发展。即尊重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轨迹,真实地感受到了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语文课应关注什么?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下面我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田明 《甘肃教育》2013,(22):8-10
“好学校”是包容的,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精神家园。“好课堂”必是“简约高效”的课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好教师”足“面向全体、关注未来、塑造心灵、尊重个性”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