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修辞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龙岩山歌是龙岩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龙岩方言传唱的民歌。龙岩山歌中常用回环、比喻、比拟、对偶、同异、设问、顶真、摹状等修辞手法。在龙岩本地的中学课堂里讲讲龙岩山歌,用龙岩山歌帮助学生学修辞,既传承了龙岩山歌文化,又培养了学生学习修辞的兴趣,可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2.
正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生活在海南的各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作了很多以民歌来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这些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真实生活,是海南各族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民歌已经成为了海南当前吸引游客的主要文化形式。一、海南民歌资源概况(一)黎族民歌"诗言志歌咏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的心声,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黎族民歌源远流长,黎族作为古越族的  相似文献   

3.
民歌起源于劳动,来自社会生活,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传承下来的两淮民歌,形成以反映民间生活、展示社会风俗、歌咏爱情婚姻为主调。从艺术形式上看,两淮民歌由三言、四言,向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发展,在延续发展中,又出现较多的五句子民歌,从而丰富了两淮民歌的歌体形态。台静农搜集整理的五句子歌体《淮南民歌集》,不仅具有展示两淮风俗民情的民俗学价值,而且具有继承传统民歌艺术表现力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人民以歌唱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山西民歌种类丰富,数量繁多,乡土气息浓厚,生动地反映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真实生活。山西民歌在歌词的表现上尤为突出,它呈现了当地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5.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作出来的口头文学。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儿歌等九类。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畲族民歌内容也增添了新鲜血液。畲族民歌的继承发扬,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民歌伴随着人的一生,哪里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的忠实伴侣。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歌发展追述及民歌分类的介绍。展示了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的中国民歌的恒久魅力。从而肯定了中国民歌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民歌的实用性很强,大量的裕固族民歌,是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时,如放牧、割草、捻线、擀毡、拉骆驼、婚丧嫁娶、宗教活动时即兴创作的;无论诉说历史,还是生动的传说故事以及赢得爱情都离不开唱民歌,可以说民歌充满了裕固族人的所有生活和整个人生。  相似文献   

8.
白马藏族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一带,是我国有着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甘肃白马藏族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乡白马河流域,藏区人民远离城镇,终年以劳耕为生,生活处于半封闭状态。白马民歌则是白马藏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写照,白马民歌题材及其丰富广泛,民歌演唱风格独具民族特色。笔者从甘肃白马藏族民歌的地理分布与应用语境,白马民歌的演唱考察;白马民歌的演唱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白马民歌及其演唱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76):157-159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在民间艺术产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以生活为蓝本的作品,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众多民间艺术中,民歌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甚至可以说独占鳌头,向世界传递了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华夏子孙,小学生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民歌文化、了解民歌文化,在优美又朴实的民歌旋律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民歌及其演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条件正在逐步消失。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依托媒体扩展生存空间是原生态民歌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的最有效的通道。而原生态民歌从生活开始走向舞台,也将引起声乐界演唱方法的一系列融合和改革,同时,还将推动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认识原生态民歌的丰富文化内涵及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民歌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总结民歌创作的思想艺术规律,探索民歌与社会生活的紧密关系,使民歌这种"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领域",更好地附着于社会生活实际之中.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为表达情感、反映生活或传授知识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由于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传统民歌在情感方面具有真挚自然,粗朴、直率、单一,高度凝练,可能发生改变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了解民歌的情感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会劳动人民蕴涵在民歌中的情感和智慧,也有利于民歌的欣赏、教学和演唱。  相似文献   

13.
剑门蜀道民歌从时间上来划分,可以分为两个篇章: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民歌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歌。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剑门蜀道民歌主要有反映穷苦老百姓普通生活的民歌、情歌和反映妇女盼望翻身、追求平等的民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剑门蜀道民歌则以反映人民当家作主、改天换地的澎湃激情为主要内容。这些民歌高度、集中、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饱含着纯朴真挚而丰富的感情,激昂明快,极富韵味,而且在传承中与时俱进,有着鲜明的特性,是剑门蜀道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畲族民歌对汉族《史记》《诗经》等优秀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传说以及赋、比、兴基本手法与重叠的表现形式作了传承与创新。在传承汉族文学作品的同时,畲族歌手注重依据山区生活环境,让畲族民歌突出本民族生活地区的新亮点。畲族民歌对汉族文学作品的借鉴,使畲族民歌更加富有文学、民族、政治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布依族民歌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这方水土这方人的真实生活再现。随意比喻是其重要特点,寨子脚的流水、路旁的花木、家中的扫帚都是很好的喻体。文人民歌与布依族民歌的最大不同是说教意味,其诗中没有当事人,缺乏真情实意。只要生活永恒,布依族民歌就会永恒。  相似文献   

16.
民歌源自群体的日常生产生活又历经世代传承累积,在这一过程中,民歌渐渐具备了包括文化功能在内的诸多功能。除了传承民族知识记忆、展现民族个性风貌、服务民族精神生活等文化功能外,民歌还对自古以来的正统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五河民歌"是淮河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和其他民间艺术一起,世代伴随着五河人民的劳动与生活,映射着五河人民的独有的精神追求和对生活的希冀。千百年来,它一直流传于淮河两岸,经久不衰。它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韵味反映出了五河人民生产与生活方式,折射出他们的风土人情与智慧。从民歌的地理环境、民歌的历史概况、民歌的音乐特征和民歌的歌词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该民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一切音乐形式中与人民生活关系最直接的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它的身上体现人类社会是最自然、最单纯的美。民歌在音乐史上十分活跃的。在内容上,民歌对于时代脉搏、人民生活的反映总是最敏感、最迅速的,在形式上民歌的刚健、清新,没有死板的清规戒律,总是在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从生活实践中创作的语言艺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风格多样的民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古代民歌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古代民歌一百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江苏抗战民歌是江苏地区流传的以传统民歌曲调填入抗战唱词的民歌.在填词过程中,既有原样保持民歌曲调的抗战民歌,亦有对原民歌曲调进行变化的抗战民歌.其题材与体裁众多,在多种题材中反映抗战生活的多个侧面,在丰富的体裁中展现抗战音乐的不同形态.江苏抗战民歌在民众熟悉的曲调中融入抗战文化,实现了特殊历史条件下传统民歌的重塑;同时,将抗战的政治符号嵌入民歌,通过民歌的传唱来重构民众的政治文化,增强民众的革命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