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好,中国     
正2014年6月22日晴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楚韵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京剧,从建国初期百花齐放到如今莫言一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凡此种种,哪一个不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绽放,哪一次不是中华文明的奋力崛起?是的,没有哪个国家会将外语置于母语地位之上,在全球化的今天,请字正腔圆地喊出"你好,中国"!曾经辉煌过,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未平静过,它翻涌着,咆哮着,怒吼着,奔涌前行。四大文明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中止,唯有我中华文明未曾消亡。  相似文献   

2.
杨威 《成人教育》2013,33(5):90-9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自主性的体现,儒家文明在长期的演变中,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其思想宝库博大精深,是后人所取之不竭的。由孔子最先提出的作为儒家思想核心范畴的"仁",其基本内涵是"爱人",而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而作为现代学校教育,其教育的的主客体是教师和学生,孔子"仁"的思想对现代学校管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中国,曾经长期称雄于世。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强国。鸦片战争以前的2000年里,中国始终遥遥领先于世界,GDP长期居世界的40%以上!纵观当今世界,古代文明一脉相承的只有中国。其它的文明,如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中华民族独领风骚,中华文明能够历经5000年而不衰?有人说,这是因为华夏一族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所谓"内诸夏而外夷狄"。华夏民族虽历经磨难,依然繁衍生息,绵延不绝;中华文明不仅没有消亡,其间不断消灭或同化其他外来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更要立足于中国源远流长的法治传统。梳理中国传统法治内涵的历史演变,从中华文明之初的"刑""礼"之争开始,逐渐形成礼纲刑目的社会管理模式;从以道德维系的"礼乐文明",到礼主刑辅的"礼法文明",再到强调合作与共同治理的"法治文明"的历史演化过程,凸显出法治内涵的不断丰富及其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重视人文关怀、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国家和整体利益为先,法典化的成文法以及注重实质理性和实质正义则体现出中国法治传统的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太湖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全球化时代,地处中国沿海开放地带的太湖流域,处于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前沿,太湖文化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理应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融合发展作出贡献。为此,太湖文化应积极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充分吸取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精粹,在重塑中华本土文化的主体性及其核心价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史学尤见中华文明之底蕴。在与西方史学的比较中凸显出中西史学不同的思想,也传递出中西文明不同的精神。探讨其差异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强调道德的特点滋润着中国史学浓郁的人文精神、鲜明的道德劝戒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中国长期的稳定与和平。而西方史学所表现出的理性、创新以及对历史规律的钟情则浸透着西方古代文明善于逻辑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尚行 《安徽教育》2010,(2):25-25
<正>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而又延续至今的唯一文明,中华文明在其漫长的形成与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与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圈,对东亚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中华文明结构1.农耕社会与宗法制度的形成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存在了几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作为考古学界的一部力作,其意义不仅是对考古学几十年来的归纳与总结,而更多的是承载了苏秉琦对"解构历史中重建中国古史,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学术道路思想的种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从文明发展角度看,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文明特定发展阶段的某种产物,是对西方文明的一种批判性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世界历史时代中西文明碰撞的某种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道路,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面貌,是中华文化革新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也为民族复兴、文明融合提供了某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鹏 《天中学刊》2000,15(3):81-88
人类四大古老文明中三种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惟有古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原因主要是:中华文明有异常雄厚的基础;中华文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长江、黄河共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异族优秀文化;地理屏障的作用;中国有侵略不称霸;强大的国家保卫力量;中华民族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其中多数是另三种古文明曾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延续了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已有很大发展变化,它必将继续在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展开,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任务的展开。中华文明作为古老的、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自近代以来,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它的现代化任务,即进入到现代化这一普遍的历史性进程中,而这一现代化进程必须根据中国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而得到具体化。这意味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必然要求对外学习与自我主张的统一,在“文化结合”的锻炼中产生出历史性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首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自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代历史上中华文明遭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在与西方工业国家竞争中的落后衰败、被动挨打。因此,"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在讲授近现代历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历史事件、历史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说,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如何看待中华文明到了近代开始落后于西方文明,近代史上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如何认识西学东渐潮流,以及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等四个方面的相关内容。这将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子第77代嫡长孙孔德成于2008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这位孔家当代掌门人的溘然长逝,让"天下第一家族"的命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早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就将孔子列为世家。世家历来只限世袭王侯,那时孔子虽独尊但未封王,而司马迁却慧眼独具。于是,在孔子的泽被下,孔子的后人两千多年来世袭公爵。在中国历史上,惟有孔家不受改朝换代影响,形成独一无二的孔府世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总是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各自的利益的需要,来重新阐述孔子的思想,勾勒孔子的形象。本文试图从历史典籍中进行梳理,还原一个作为"人"的孔子真面目。历史典籍中的孔子形象,犹如一幅素描画像,虽着墨不多,却极尽神韵,真实而鲜活。  相似文献   

16.
话语     
《天津教育》2014,(7):3-3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明的进化中,世间多少古文明衰落了,中断了,而中华文明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中华文明的依然存在,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强大生命力。 世人不禁要问:中华文明为何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中华民族为何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面我拟从民族精神的视角,探讨这一话题,以就教于读者。 鲁迅先生曾把民族精神称之为“民魂”,并指出:“惟有民魂是很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依鲁迅先生之论.我认为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进化中得以“幸存”的重要精神因素,正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百经挫折而不屈,屡遭坎坷而不回,披荆斩棘地不断开辟自己发展道路,重构祖国繁荣昌盛局面的巨大精神动力。 那么,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呢?它的具体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原创性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而形成的新型文明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以往的文明形态进行合理扬弃而凝结的文明成果,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的当代形态、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社会主义文明的崭新形态、实践文明的别样路径,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宝锁 《考试周刊》2013,(50):127-127
<正>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和选修四对儒学发展和孔子的生平思想作了系统介绍,但对儒家思想中的尚武精神却鲜有涉及。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是中国文明传统中两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作为两种异质文化精神,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并非是水火不容式的绝对对立。儒家思想与尚武精神都脱胎于上古和三代文明,由先秦"士"阶层分化而出的儒、兵、侠则是二者产生的物质载体。儒家思想继承了上古和三代文明,而上古和三  相似文献   

20.
文明的曙光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印度文明挨着恒河,埃及文明靠尼罗河,巴比伦文明更是紧靠"两河"。整个大海盗时代的种子就孕育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