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东方五国文字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文字资料的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在构形上是成系统的。这种系统与汉字发展其他阶段上的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战国东方五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可以从三方面来看,第一,它们的基础构件及其构字比例和甲骨文、金文比较起来已经相当完善;第二、从构字模式上看,形声字的比例大幅度上升;第三,从汉字结构层次上看,层次结构占据绝大多数,平面结构很少,这些表明,战国东方五国文字的构形系统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
楚文字资料的不断出土,推动了整个古文字研究。楚文字中的新字形和各种构形现象加深了对战国文字构形系统的认识。类化是楚文字中的重要构形现象,在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出楚文字资料,探讨类化的界定和分类,并从类化的角度阐释了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楚文字资料的不断出土,推动了整个古文字研究.楚文字中的新字形和各种构形现象加深了对战国文字构形系统的认识.类化是楚文字中的重要构形现象,在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出楚文字资料,探讨类化的界定和分类,并从类化的角度阐释了一些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例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对其文字形体的演变、构形和异体字进行分析,探讨楚文字形体的特点和异体字构形的方式,从而研究战国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中的地位,考察古文字字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形声字也可以叫做“意音字”,是根据部件分类的,是从字的局部联系上给字进行的分类。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是根据字分类的,是从字的整体功能对文字体系进行的分类。把形声字叫做“意音文字”就容易混淆它们作为文字单位类型和文字体系类型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9):75-79
对于同一个战国齐系陶文字■,《陶文字典》、《战国文字编》、《战国古文字典》等不同的字书有四种不同的隶定字形"芊"、"■"、"艼"、"■"。根据对古文字演变的形态和战国文字各系的形态差异的比较和分析,我们认为其中三种隶定字形"芊"、"艼"、"■"是错误的,该字应当释为"■"。  相似文献   

7.
张向民 《现代语文》2007,(3):119-120
我们所谓的战国文字,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统一以前的时期内各国使用的古文字。战国文字是古文字学中形成较晚的分支,但发展迅速,在20世纪初逐渐兴起,到20世纪末臻于成熟,论著繁多,本文仅从铜器、玺印、简帛、陶器、玉石、货币等方面总结一些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8.
就当前研究俗文字的学者多把同音通用字排除在俗字之外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从"正""俗"字同质对应概念、古今学者有关俗字的论述及字例、汉字为意音文字的属性等角度进行讨论,认为由规范角度将文字的地位关系划分为同质对应的"正""俗"概念,其"俗"必包括同音通用字。在此基础上进而将"俗字"分为属汉字构形学范畴的"形俗"和汉字字用学范畴的"音俗"两类。对"形俗"字的研究,借助于文字在文献具体语境所适宜的音义,探究字形的构成,研究的中心是形体,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俗字构形的总体系统所包含的规律;对"音俗"字的研究,借助于文字的声音所承担的该字在古代文献具体语境所适宜的词义,研究的中心是字的使用,属于汉字字用学范畴。如此,才能把握汉语俗字构形规律及文字使用全貌。  相似文献   

9.
战国时期文字形体纷繁复杂,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道:“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这就给今人在释读这二时期的文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战国文字中的“=”符,学者多已有论述。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符在战国文字中所起的功能作用做一全面系统的考察,以期能够窥探这一纷乱文字现象之一隅。  相似文献   

10.
居延汉简文字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处于汉字从篆书向隶书的过渡阶段。其中的字体成分相当复杂,能够反映出汉字发展过程 中的很多现象。我们运用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考察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状况,研究了居延汉简文字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为汉字构形发展史的描写提供了断代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考察泰语语音系统、泰语文字中整体音质部件的设计原理、辅音部件的设计原理、元音部件的设计原理、音素和部件的对应关系、附加部件的省略情况、附加部件的位置和附加方式、元音部件中的变体部件、音质部件不记录语音的情况、泰语声调部件的设计、泰语的字式书写,泰语的无形标点和有形标点,认为泰语文字属于半音素化的音节文字为主、音素文字为辅的混合文字。  相似文献   

12.
谊文通过考察泰语语音系统、泰语文字中整体音质部件的设计原理、辅音部件的设计原理、元音部件的设计原理、音素和部件的对应关系、附加部件的省略情况、附加部件的位置和附加方式、元音部件中的变体部件、音质部件不记录语音的情况、泰语声调部件的设计、泰语的字式书写,泰语的无形标点和有形标点,认为泰语文字属于半音素化的音节文字为主、音素文字为辅的混合文字。  相似文献   

1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而字则是指能够记录语言基本结构单位的、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文字单位。分清字与文字对我们正确认识字与文字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是具有承接关系的文字,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语言文字学、历史、考古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的历史及其关系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女真大小字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还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契丹文字和女真文字关系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到目前为止出土的契丹大字资料.最后统计、归纳、整理现存契丹大字并对契丹大字的性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字分化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产生新出字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楚简新出字中的分化字与传世文字比较,认为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分化的不一致是导致“文字异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佐贺大学科学与工程系教授新井浩平开发出一种新的计算机系统,日名称为“MitsumeruDake”。其意思是“只要看一看”。只要通过屏幕键盘,用眼睛就能够完成字输入。这套新系统配备了一个微型摄像头,使用只需要盯着屏幕键盘上的字符一秒钟,系统就能检测到视线的停留点,然后输入相对应的字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文字教学几乎都是死记硬背模式,在教学中利用汉字构形理论,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负担,还可以渗透文化元素,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字本身就是记录有声语言的符号,为了方便,人们又用符号来代替文字,这类符号就成了文字的特殊表现形式。但这些字大多只能在特定场合使用,例如: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字体系而论,契丹字是依仿汉字而创制的文字.有人称其为“汉字文化圈”.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从而推断出,契丹字在借用与改造汉字时走的是一条简化与拼音的道路,故成今天我们见到的契丹小字所独具特色的喷块堆叠形”.而契丹字之改造汉字与汉字改革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是借用它神文字之“壳”加以改造,使之适应契丹语;而后者却无适用一种新语言问题,是使文字更完善.最后,作者进一步对契丹字的利弊作了语言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汉字构形原理是指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形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汉字是有“纹理”的,其构成有逻辑,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