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青年》1981年第21期《读书与思索》一文中有一句话:“你读过卢纶的《塞下曲》吗?那可真算得脍炙人口的名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谁怀疑过这首诗有问题呢?千古流传的名篇呀!但华罗庚同志就敢于提出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种大胆向名作挑战的精  相似文献   

2.
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华罗庚才华横溢,除数学外,他也有极好的文学功底,尤其诗文俱佳。他曾读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发现有常识性错误,并随口成诗指出:“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这四句诗不但显示出华罗庚精于推理的特点,其诗文功底也可见一斑。华罗庚曾在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作了一副对联:“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当时考察团团长是钱三强,成员有大气…  相似文献   

3.
王蓉 《学子》2015,(4):66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候专题》,有这样一道探究题:华罗庚曾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华罗庚的质疑对我们有什么启示?附: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这首诗由写景开始,普遍的理解是"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并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二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是一首边塞诗名篇。华罗庚先生曾以科学家特有的敏感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对此诗提出质  相似文献   

5.
偶翻旧杂志,发现华罗庚教授在他的《学好祖国语文十分重要——复吕叔湘同志的一封信》(见《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8期)中,曾对唐朝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6.
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乔冠华,一次和曾任 外交部副部长的符浩谈起林彪一伙叛逃后在温 都尔汗坠机丧命一事,符浩不由自主吟起卢纶 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乔冠华沉思了一会  相似文献   

7.
何克文 《快乐阅读》2012,(35):78-79
《中国数学杂志》《中国数学杂志》创刊于1951年11月,季刊,16开,54页,中国数学会中国数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印行。总编辑:华罗庚、傅种孙。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登记证新字第266号;另外标注"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登记照在申请中"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附录所选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历来被视为边塞诗之佳作。可是对“月黑雁飞高”一句的解释众说不一。武汉大学中文系编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中说是雪夜追敌“惊起宿雁高飞”;吴熊和等人编著的《唐宋诗词探胜》中说“月黑之夜,雪云低垂”,  相似文献   

9.
十月     
十月是大雁南飞的季节。地处北半球、幅员辽阔的中国, 上空日夜掠过雁的身影,响彻雁的歌声。而中国古代以大雁为背景的诗文之多,在世界各国堪称独一无二愁!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的《别董大》苍莽悲壮;“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的诗《塞 下曲》威武雄壮;“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唐孟浩然的《早寒有怀》冲淡平和;“红藕香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代女词人李清…  相似文献   

10.
《雁翼新词》是雁翼创作的一部旧体词集。其中"泪"的意象运用独特,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雁翼新词》"泪"的意象凝结了雁翼对于民族苦难的忧虑,对鄙陋的世风的愤恨和对时代悲剧的伤感,也抒发了雁翼对母亲和故土深沉的感恩之情,表现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品读了《人民教育》2009年第2期《学生叫我"华罗庚"》一文,让我读懂了华老师的守望,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伟岸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电视连续剧《华罗庚》,是我国第一部为健在的科学家立传的传记片。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华罗庚》前六集。它或以华罗庚经历的空间转换为线索;或以华罗庚经历的时间顺序为暂停,描述了青少年时代的华罗庚。在塑造华罗庚形象的同时,我们还着力塑造了华罗庚的老师——王维克的形象。王维克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3.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启蒙教材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规,人生第一步"。新绛,古称绛州是《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乡,是晋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县委书记邓雁平、县长田艺彬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绛县教育局按照"三注重四结合"的部  相似文献   

14.
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陆续出版数学小丛书,供中学生课外阅读。已经出版的有十本:华罗庚著《从杨辉三角谈起》,段学复著《对称》,华罗庚著《从祖冲之的园周率谈起》,吴文俊著《力学在几何上的一些应用》,史济怀著《平均》,闵嗣鹤著《格点和面积》,姜伯驹著《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龚昇著《从刘徽割  相似文献   

15.
雪中芭蕉     
<正>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  相似文献   

16.
雁是中国古诗中吟咏较多的物象之一。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便有咏雁的诗句:“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小雅·鸿雁》)。”三国时魏国诗人应场的《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一首较早的以较大篇幅咏雁的诗。雁为候鸟之一,秋凉之后往南飞,春暖时节向北归,《吕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来”,“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说法。唐代诗人韩愈的《鸣雁》诗也有“嗷嗷鸣雁呜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神州学人》2015,(2):8-11
走向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把中国形象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一张张"中国名片"上,刻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符号。1936年,26岁的华罗庚由清华大学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于剑桥大学。华罗庚留学的目的很明确,他曾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数学大师哈代为他提供的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大学的2年中,华罗庚的才华与努力使他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就,他就"华林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曾维芳 《教师》2014,(19):119-120
正近日一批新书上架,整理图书室时,书架上一本封面发黄的旧书映入我的眼帘——竟是华罗庚的著作——《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数学大师华罗庚谈怎样学好数学》。主编在该书扉页上写道:"数学是最便宜的学问,只须几本书,只须有纸和笔,再加上一颗大脑,就有可能使穷孩子成长为大科学家,就如同华罗庚大师一样。"我决定仔细读读这本书。大家都知道我国数学学科领域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中小学课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华罗庚的故事》。你们知道华罗庚吗?(学生举手。)生:华罗庚爷爷是一位数学家。师:对!华罗庚爷爷是世界有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他小时候因为家  相似文献   

20.
泰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