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娟 《新疆教育》2013,(16):78-78
假期时间认真研读了《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颇有感触。毕业将近十年了,走上老师这条路也有十年光景了,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这些年总是觉得备课上课很重要,投入大量精力,没曾想到原来听课、评课也大有学问,他们同样对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备课上课的篇章,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感觉到在备课、上课方面我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间。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对新老教师教学都开拓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能让我们更好的成长为专家型优秀教师。  相似文献   

2.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了。刚上班那会儿,不知备课是何物,只记得从教导处领回教学参考书及任教年级的备课手册和几本空白的备课本。上课时,便打开从备课手册上抄好的教案。从此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这其间,我也曾登台参加过各级优质课比赛,慢慢地我感觉到备课不仅仅是“抄”这么简单的事。它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境界的象征。悟出了这一点,我便开始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备课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时光飞逝,岁月如梭,我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已耕耘十五个年头,十五年的不断跋涉,不断攀登,这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与成绩,把我锻炼成了一个写字基本功扎实的小学语文教师。下面,我把平日里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一、认真备课,快乐上课教学中,我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对写字是否感兴趣,以及学生在写字中可能生成的问题。对于一些写字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我把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认真析字,互相谈体  相似文献   

4.
<正>在一次与一位毕业多年的学生聊天时,他谈到了当时的语文课。因为我在那个时候跨年级任教两个班,教学任务重,有时来不及备课,我就让他们自己备课,自己上课,由学习小组做好分工,备课内容自己安排,有时是一周的课都交给他们,有时是一天的课。恰巧,有一次校长推门听课,这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因为我没有备课,全是学生自己准备的。我非常紧张,学生却镇定自若,他们做起了“老师”该干的事情。一节课下来,我只说了个开场白,最后总结了一下。  相似文献   

5.
圣洁的爱     
我的父母都是60年代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一直在中学任教。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见他们整天忙忙碌碌,不是备课就是批改作业;要不就是看书读报,写写算算。他们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今已堪称桃李满天下了。我很幸运出生在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能够从小就受  相似文献   

6.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教师而言,既要提高教学效率,又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教师首先要进行有效备课。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做到有效备课呢?怎样才能达到备课的最高境界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前钻研教材是有效备课的根基要想有好的教学质量,我觉得好的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  相似文献   

7.
绝活     
在今天这个注重个性、呼唤创新的时代,当一名教师理应有自己的绝活。教上三五年书不行,教上一二十年书,教师应该磨炼出自己的绝活了,而公开课就是他展示绝活的良机。十多年之前,我申报特级教师,每人都要按指定的篇目上一节课,由专家们来打分。我要上的是《与妻书》。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到别的学校去上这一课,晚上回到家里我立即投入到备课中。打开一本《特级教师教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把"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生长过程称为"冬虫"与"夏草"。而我觉得我这几年更像是在破茧重生,每经历一次蜕变,就会长大、强壮一次。这十年从怀疑到投入,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发,我不断地成长、强壮、蜕变……  相似文献   

9.
我教中学历史课已经四十多年了,有时有人问我:"你教课多年,教材想必很熟悉,还用备课吗?"我总是回答说:"要备课,还要更好的备课,不备课我是不敢上台的."这是我的心里话.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我教历史课多年,越教越感到自己的不足.每当我见到青年学生时,总想到他们代表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现代化的实现者,这就更加强了我的责任感,促使我去勤奋学习,认真备课.我是怎样备课的呢?  相似文献   

10.
学名师备课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初为人师那会儿,不知备课为何物,上课时,便打开从备课手册上抄录的教案……从此开始了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这期间,我也曾登台参加过各级优质课比赛,慢慢地悟出备课绝不是"抄"这么简单的事,  相似文献   

11.
算起来我教语文已有十余年了。刚上班那会儿,以为备课就是看教参、读文本、定方案。在参加了几次优质课比赛之后,我才慢慢地体会到,备课,不仅仅是“抄教参”:讲课,不仅仅是背教案。悟出了这一点,我便开始收集、学习有关教学的经验、方法。我很幸运地拜读到于永正名师的《我这样备课》、傅开国名师的《课改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备课》等文章。由此,便开始尝试新的备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我第一次参加市优质课这样的重要比赛,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安"。当我拿到《我就是我》这个课题时,一下子懵了,小学二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正在初步发展,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的特点,不可能非常理性地审视自我,该如何着手这节课呢?从备课到上课只不过短短的一星期时间,但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星期至今还闪现在我的脑海,似有一部微型摄像机时时在我眼前播放一个个难忘的画面。实录一:解读教材,积极备课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不可缺少的课前反思身为教师的我们都深知,课前的预设是很主要的,所以要求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这样备课时的反思也就顺其自然的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的去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但如何能让孩子们更快的投入到这节课中,如何能让他们激起更大的兴趣,充分的展示自己动手  相似文献   

14.
2020年9月,顺利结束“四川云教电视课堂”录制工作5个月后,我再次接到了光荣任务--担任小学三年级语文直播课教师,所教学的每一节语文课都面向几十所偏远地区学校同步直播。虽然疫情期间完成了23节录播课,有了一定经验,然而本次直播课长达一学年,覆盖每一节课,这意味着每天的随堂课都在直播,还意味着没有更多的备课时间,更没有试讲和后期剪辑的可能。不仅如此,网络另一端有几十所学校的孩子正同步学习,如何兼顾他们的学情,尽可能让他们也参与到课堂中来?一切还得从头开始。  相似文献   

15.
他们都曾是金正均的学生,现在又成了金正均的同事。金正均教授的让他们享用一生——陈红专:他对教学全身心投入医学实验是医学生必须学的一个课程,但是要教好这门课非常难。金教授教学56年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每一次上课之前他都要认真备课,不断去充实上课内容。他上课用的幻灯片,上面会用各式各样颜色去标记,会标明上课时同学对某一点的反应,以后他会进行调整。金老师对教学的投入是我们现在特别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班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十七年来,我一直热爱和尊重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同他们交朋友——这一切成为我精神生活的支柱,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五颖,游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断地探索。这五颗心是: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备课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体现教师能力、水平和智慧的工作。但不少教师认为工作任务繁重,既要教书育人,又要自我提升,还要迎接各种各样的教学检查,生活与工作的双重压力导致他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备课,备课只是为了应付学校、上级的检查,甚至有些教师为备课而备课,课堂上随意发挥,毫无课堂效益可言。  相似文献   

18.
<正>读了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我在书中看到了稚嫩的自己——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说起教学的有效性,我还真是有当头一棒之感。“有效性”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当中寄寓的内涵却是无穷的。所以,师道之成效,当在于不停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停地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去。说起有效教学,当先从有效备课开始。记得刚毕业的时候,作为新教师的我们,经常要外出学习——听课。  相似文献   

19.
教研区内几所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是沙龙形式的。作为校长,我平时不怎么留心,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过音乐课堂。听了教师们的发言后,我才知道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处于怎样的现状。来参加集体备课的十多名音乐教师,几乎都是兼职的,即使有专职的,也不是音乐专业毕业的,他们只是教师队伍中“会唱歌”的老师,甚至有些老师连歌都不会唱。除了教材,他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所以,他们就只能对教材和课堂进行“简约”处理。上音乐欣赏课时,他们就给学生放音乐,因为有些内容他们自己也欣赏不了,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有位优秀的中学地理教师 ,上课精采无比 ,众多慕名前来听课的同行们都被他高超的教学所陶醉 ,竟忘了记听课笔记。课后他们纷纷提问 :“您上这节课备课花了多少时间?”这位优秀教师回答说 :“我没有为这节课专门备课 ,但我一直坚持着终生备课。”什么叫“终生备课”?我的理解是视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为事业 ,而不是视其为职业 ,为了将教学艺术化 ,年年岁岁、随时随地不断汲取相关的知识 ,获得相关的技能 ,上课时就能“积厚薄发” ,有关课题的相关材料就能信手拈来 ,并巧妙地编织在一起 ,这种课信息量大 ,文化含量高 ,趣味性强 ,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