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爱玲与萧红笔下的母亲形象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神圣、伟大以及崇高的形象.这与她们的切身经历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她们的创作道路、风格都不相同,但是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以及母性的态度却有一种逆向的相通之处,揭示出女性复杂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
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莫言与马尔克斯借助《丰乳肥臀》和《百年孤独》向读者诠释了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作为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和家族的守望者,上官鲁氏和乌尔苏拉生活在两个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地理空间——莫言生于斯长于斯的高密东北乡,马尔克斯的魔幻世界马孔多。作为母亲她们承载着相同的母性核心价值要素,演绎了共同的母亲特质,但她们身上分别烙下各自民族的的生存印记,表现出不同的文学性格。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抒写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她对女性性别群体中的母亲形象赋予的全新阐释尤为特别,更彰显出其女性意识之不同。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为文坛所注目。这两位女作家在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塑造出的母亲形象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宗法父权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由此生发出的母女间的冲突也都纠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两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与母亲形象的关系、母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女儿展示出的“魔鬼”与“天使”的双面性及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女性作家在经历了"文革"的伤痛之后,呼唤人性的复归,塑造了一批伟大、善良的母亲形象,与此同时,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一部分作家解构母亲神话,发现母亲的世俗性,反思母亲的人性恶,并追寻理想的母爱。她们对母性的重新书写为文学史提供了复杂、真实的母亲形象系列。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中充溢着各式各样的世俗女性,她们传奇般的生活经历透露出苍凉、残酷的基调,论文试从妻性、母性、情人性割裂异变的角度探析张爱玲小说中六类裂变女性形象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6.
母亲形象的塑造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中国文学史上传统作家所描写的母亲大多具有伟大、无私、圣洁的形象。然而,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以她对生活冷静的观察与体验,用"罪恶母亲"为主题改写了传统母亲形象。她建构的母亲文本内涵丰富,将解构的笔伸向母性深层,表达了具有现代意识的女作家对传统母亲形象的颠覆与超越,使母亲形象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女权主义运动的先行者,美国作家赛珍珠终生都在不懈地引导人们关注妇女的生存状态,聆听她们的诉求。在华生活近40年的经历更使赛珍珠对男权文化下的中国妇女命运始终保持敏感。赛珍珠笔下的妇女群像不仅折射出一位异邦客眼中的中国式母亲,也承载了丰富内涵的母性文化特征。通过塑造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母亲形象,赛珍珠以独特的跨文化视野写实地反映出中国女性在旧制度下的生存特性,颂扬了中国普通女性身上所具有的超凡品质,客观地呈现了她们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语境。这一创作宗旨也同时体现了赛珍珠超前的女性主义立场和毕生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铁凝的《玫瑰门》撕去了贴在母亲身上的天使般神圣的标签。与高尚善良、无私奉献的传统母亲形象相比,曹七巧与司猗纹是残酷无情的、是令人们憎恶的“恶母”形象。同时,她们又是封建礼教与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是值得人们深深同情的。这两位与众不同的母亲形象折射出了作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9.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命运多变的女作家。她从小就没有体会到母爱,又加之成年后婚姻生活的不幸及自己作为人母时的无奈抉择,使她有着不同常人的情感体验。在她笔下母亲都是畸形变态的恶母形象。这些母亲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为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中出现了不少反面母亲形象。因母亲的愚昧粗俗、自私自利、欲望膨胀等缺点牺牲儿女的幸福,成为"母亲"中的反面教材。从对辣辣、曹七巧、周繁漪和司绮纹等反面母亲形象的分析,得出母性由善变恶归咎于个人、家庭、社会等深层原因,对其细致剖析,为良好母性价值的回归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以其青春的热情和革命的活力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在短短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小说文本。近年来,研究柔石小说的论文有几十篇。但论者大多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主题内涵感兴趣,而对其作品中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研究甚少,本文针对这个不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是承载特定文明形态的符号意义体系.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是母语中最富于生气和变革意识的话语成分.20世纪中国文学在被进行"现代化"置换时其母语思维创造力乃至母语形象被历史性地贬损或遮蔽,处于所谓的"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的情境.由此得到的启示和反思是:文学创作如要在"世界性"中坚守"汉语性"或"母语化",必须破除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进化论"的思维方式;秉承和葆有汉语言母语"有容乃大"、"求同存异"以及"变则通"的文化品质;发扬光大汉语言母语文学的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在战火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中国文学,在对战争的反映上显得很低能。出现的作品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说,都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文化启蒙主题对战争小说的挤压与排斥;二是中国现代战争小说传统的缺失;三是作家战争经验的匮乏。  相似文献   

14.
路遥小说塑造了当代文学史中经典的女性群像,但作为文学重要母题的母爱叙事几乎处于“空白”,叙述中即使有母亲在场也处于“失语”状态。一方面作家客观地再现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真实处境,另一方面也是作家成长经历中缺失的母爱体验使然。作家笔下尖酸刻薄的城里母亲形象和宽厚朴实的农村母亲形象的塑造及作家的情感倾向是受到乡土情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福斯特的小说看作者对母亲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摩·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包括六部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几部传记和一些评论文章。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大多数的人研究其小说反映出的英国中上层阶级的精神贫困,以及在每部作品中主人公都试图通过挣脱社会与习俗的约束来求得个人解放。可是很少有人关注福斯特在他的这些长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他对他母亲的态度。福斯特在其小说中无意识地流露出对母亲的既爱又恨的双重态度。  相似文献   

16.
原型是一种积淀着文化因子的文化意象,它是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意蕴,这种意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象喻特征,它们是远古神话的延伸与映射。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17.
铁凝以理性变幻的笔调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母亲形象,表达了对理想自然母性的强烈呼唤,给当代女性文学增添了许多深刻独特的内涵.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概括了铁凝小说的母性意识,即对传统"良"母形象的赞美与审视、对现实"恶"母形象的批判,以及对理想自然母性形象的呼唤与追寻.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可概括为以科学观念更新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诉求、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探索和革命化、大众化的科学启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战争女神最初是西王母,随着西王母的仙话化,九天玄女成为战争女神并最后定型。从唐代到明代,九天玄女的战神形象深入人心,对文学尤其是小说产生很大影响。清代小说中的九天玄女人性化色彩增加,而且还出现了很多具有战神职能的女神。战争女神群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小说中参战主角多是男性的现象,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女性参与主流社会和具有与男性平等权利的思考,又与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影响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20.
在革命文学叙事的既定模式中,路翎创作对心理展现和精神探索的极度执迷,使他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显示出颇具"异端"色彩的"悖时"性特征。但从路翎心理展现的实际来看,他与革命文学主潮无论是原则性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上,还是具体的创作风格和最终旨趣上,始终保持着热烈的响应和密切的参与。"悖时性"和"趋时性"的矛盾、分裂感,在路翎的心理展现中其实以更为复杂的形态将所谓时代特质表现得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