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传播学批判学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认为该派是相对美国传播学经验主义主流学派而言的 ,其思想来源 ,主要在欧洲 ,但直接与传播学主流学派对立的学者群体 ,主要在美国。欧洲的许多学者由于研究方法、切入视角和研究结论与美国主流学派的差异 ,因而与其形成一种自然的划分。批判学派一般在中观和宏观的层次 ,主要从政治经济学、文化工业、主流意识形态等角度分析各种传播现象。现在这两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已经相互渗透 ,学派划分的标准本身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2.
美国主流传播学史叙事中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出现集体性误读,将“批判的宣传分析”误解为一种原始的功能主义研究,本文通过补全20世纪初美国传播研究史前史,对“批判的宣传分析”诞生的背景、发展的脉络及其与美式主流传播研究的勾连进行梳理与再叙述,试图回答宣传远离传播学的原因并进行反思。研究发现,尽管“批判的宣传分析”曾经作为主流出现在美国的社会研究领域中,但是它并非一种学术范式而是美国进步主义语境下出现的社会思潮,随着这一社会历史语境发生根本逆转,“批判的宣传分析”落寞退场。随后传播学的建制化以及社会科学的底层逻辑不断将宣传的概念边缘化、意识形态化,往后美国传播学史对于“批判的宣传分析”的有意误读,反映出美式现代性危机下传播研究的合法性焦虑,美国理性主义语境中宣传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与张力始终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学者们的方法论和学术立场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而其中主要的两大学派即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而传播学的另一大学派批判学派是在主攻社会科学研究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传播学的发展史上,传统学派一直被视为是主流研究范式,这个学派是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产物。结构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是两种价值观有极大分歧的理论,从学术上讲,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相似性似乎还更多一些,然而在二战前后美国的两场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社会科学运动——行为科学一体化运动与现代化理论运动中,哥伦比亚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渐行渐远,而与耶鲁学派走到了一起。功能主义与行为主义合流的结果使得美国主流传播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美国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学科研究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和以欧洲为代表的批判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两大主导流派,对传播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分析两大流派的基本观点、研究方法、价值取向等特点,探寻造成二者分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是传播研究批判学派的理论源头,其核心观点是,资本主义大众传媒是国家控制的意识形态机器,资本主义传媒文化是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在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包围和灌输下,人们成为了缺乏批判和否定之维的"单向度的人"。对大众传媒成为德国法西斯残暴统治的帮凶的记忆,以及目睹美国资产阶级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温柔统治的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传媒批判的生成语境。不理解这一点就不能正确理解和评价法兰克福学派的传媒批判。  相似文献   

7.
丹尼尔·贝尔是当代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他从传播技术和传播内容、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度 ,剖析了大众传媒在新教伦理向享乐主义、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反文化蜕变过程中的社会作用 ,从而把大众传媒与资本主义文化危机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来。他对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的透辟分析 ,对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大众文化的批判 ,体现了美国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 ,但其新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 ,又决定了他的这种批判是温和的、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9,(1):60-70
在传播学的话语版图中,媒介效果研究无疑是最耀眼的坐标。作为传播学研究主流范式的经验学派与批评学派在媒介效果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诸如"皮下注射模式""第三人称假说""媒介文化",等等。但在媒介效果研究的本质归属上,两大学派的观点却发生了较大分歧:经验学派认为批判学派的效果研究只不过是借用了现象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其他研究范式的一些新名词,其研究成果缺乏形成"理论"的社会基础/实证调查;而批判学派认为经验学派过于推崇实证/量化研究,所谓的"研究结论"充其量只能归属于"假说"的范畴,难以建立具有普适价值的理论范式。由此,媒介效果研究到底是"假说"还是"理论"成为了一个亟待深入研讨的学术问题。本文尝试在借鉴哲学、社会学有关"假说"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结合传播学现状探讨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这两大主流范式的媒介效果研究的归属问题以及二者的"可能性融合"趋势,以期为媒介效果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种基础的、本质的话语范畴。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7,(3):90-96
起源于英国的文化研究,借由传播学这一学科载体进入美国学术场域,并最终获得合法的学科身份。在这一学术资源的跨语境挪用和重构过程中,美国独特的学术体制环境促使美国文化研究不得不通过高度学科化和去政治化来实现自身的合法化。这种建制化过程构成了美国文化研究繁荣发展的体制保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社会批判的方向。这引发了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批评,从而引发了美国文化研究新的学术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0.
传播学引进大陆已经20多年,国内的传播学研究者为了使作为舶来品的传播学进行本土化,在概念界定和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传播学界开始思考传播学的危机、范式内容和学派,检讨北美主流经验主义学派的不足,注意批判学派从欧洲向北美的扩散,认真研究正在崛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  相似文献   

11.
传播学科建制发展的两难境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的关闭,以及美国传播学理论创新的枯竭和学术水平的低下,使传播学的学科发展陷入了困局.在施拉姆的推动下,以控制为核心内涵,以效果研究为主要领域,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以个体主义(形式主义)为主要框架,以服务于主流利益团体为价值立场的传播研究范式是美国传播学学科建制的主要特征,这种学科建制理论繁殖力有...  相似文献   

12.
叶杰 《国际新闻界》2023,(11):105-126
本文依托媒体政治传播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中国主流媒体对民众政治支持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大样本网民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主流媒体使用对政治支持的正向作用路径部分是以形塑使用者的官方意识形态立场为中介的;(2)威权人格弱化了主流媒体使用者意识形态立场的中介作用;(3)主流媒体使用、使用者意识形态立场与政治支持的关系具有较强异质性。未来还需引入前沿政治传播理论,构建更加细化的分析框架,深化中国主流媒体使用之于民众政治支持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施拉姆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实用色彩的美国经验学派将传播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的分析上,但是他们的研究无法正确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与大众传播的关系。他们直接或间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引起了另外一种研究路径——源自欧洲的批判研究的兴起。活跃在批判舞台上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种分支: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两者存在不同的研究取向和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两个学派发展历史、研究内容、交融过程等方面的梳理,对传播政治经济学和文化研究三个时期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自凯瑞提出回到芝加哥学派之后,芝加哥学派被凯瑞及其追随者们认为是美国主流传播研究范式的对立面。事实上,经典意义上的芝加哥学派在二战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公众意见研究,这些研究,帮助确立了日后被诟病的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15.
学术翻译是学术的延伸,且与某一学科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一鳞半爪的西方传播学译文到系统介绍传播学知识的译著,再到气势恢宏的煌煌译丛,学术翻译与中国传播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呈现了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学科版图的依次铺排,见证了批判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等对传统的经验学派这一主流范式的冲击,有效拓展了传播学的学术空间,也促发了新知识的中国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批判学派在中国:以传播符号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新闻大学》2007,(3):68-73
本文回顾了2000年前批判学派在以美国式经验主义传统为主体的我国传播研究中的崛起与发展,并对2000年后批判学派尤其是传播符号学研究在我国的学术成果进行了论列和归纳。在对这些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传播符号学的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基本形成两种取向:本体论取向与方法论取向。作者提出,传播符号学总体上属于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它具有社会学所谓中观理论的特征,从而有别于经验传播学的微观考究和批判传播学的宏观叙事。最后,作者就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传播符号学研究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托德·吉特林的《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是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播学实证研究学派与批判学派开展研究范式之争的经典文献。本文尝试将其置于范式争论和传播学学科发展困境的历史背景中,解读该文对于大众媒介研究的主要价值。文章梳理了以媒介效果为代表的实证研究,自1940年代起,成为美国传播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因果脉络;并从吉特林的学术旨趣和写作背景出发,揭示其学理逻辑和批判价值——如何评价媒介效果研究在成为主导范式后,对媒介社会学造成的影响。文章认为,《媒介社会学:主导范式》一文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了传播学科的发展缺失独立性的根本原因——应用性研究领域的主导范式不可避免受权力宰制;而实证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使其难以担当媒介社会学研究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8.
刘建明 《当代传播》2012,(1):64-66,70
西方媒介批评流派(Genra of Media Criticism)与西方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是不同的概念,人们往往混为一谈。西方批判学派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科学学、传播学等学科,泛指在否定以往学说基础上创立的社会批判理论,多属于新马克思主义派别。批判传播学否定传播学经验学派,创立了交往行动理论、媒介话语理论、符号编码理论、文本叙事理论等,建构了一套欧洲传播学学说体  相似文献   

19.
与传播学的传统学派相对的 ,是传播学的批判研究。活跃在批判舞台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学派 :一个是文化批判学派 ;另一个是政治经济学派。他们都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而与行政学派的研究思路大相径庭。政治经济学是传播研究的一种思路 ,是将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以生产、分配、流通、交换及其宏观决策活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思路来观察媒介及其传播行为的。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中 ,学科的母体或者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以传播媒介为核心的人类传播行为及其活动。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上主要有三大分支 :自由主义 (现在的新经济学派 )、马克思主义、制度学派。制度学的分析不仅预示了霸权产生的方式 ,而且指出了传播在其中的重要性———传播创造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芝加哥学派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主流大众传播学,"传播"始终是美国社会学、传播学关注的重点。面对大移民和城市新环境,社会学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以"有机体"为核心的社会传播观念;在此之后的哥伦比亚学派,受到二战的影响,将"结构功能"和"经验测量"的功能主义传播观发挥到极致,但是"传播"丰富的意义在传播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渐渐消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