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视节目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节目想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和审美需求,必须要恰当合理地使用电视剪辑技巧,通过电视剪辑将节目素材等进行重新构建,为观众带来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2.
电视读书节目与其他娱乐类或谈话类节目相比,有其独特性,相应地对主持人的素养要求也就更高。电视读书节目主持人究竟应该具有何种素养才能胜任该节目,我们可以从境外品牌电视读书节目"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中窥豹一斑。一、美国"奥普拉图书俱乐部"中的奥普拉"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办于1996年,由奥普拉与观众互动讨论,并不定期向观众介绍新书,有  相似文献   

3.
《天方晏谈》是云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原创生活文化脱口秀节目,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该节目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从观众需求出发,不断发挥电视优势,将"互联网+电视"作为转型方向,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获得了良好的收视率和大众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天方晏谈》的节目定位、传播内容、运作方式的特色,为脱口秀类电视节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观众对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人物,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成功与否,他是整个节目的策划、组织、传达着,媒体的报道意图要通过主持人对节目的准确把握表达出来。怎样沟通媒体与观众的关系,实现个性化的传播,拉近新闻报道与观众的距离,适应电视报道多样化的需求,是摆在每一个主持人面前的新课题。从现代媒体发展趋势看,能够高度融入节目报道全过程,以采访支持见长的主持人将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记者型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始终存在受众儿童年龄不够细化、节目内容定位模糊等问题,随着对幼儿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电视媒体对学龄前幼儿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认为,只有真正把握幼儿心理、加强节目创新、树立我国自主的品牌栏目,才能让幼儿电视节目收获观众美誉,为幼儿心智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邵鹏 《新闻记者》2013,(6):90-93
读书类电视节目已成为今天电视屏幕中的濒危节目,现在观众能看到的读书类节目仅存五档,且依然在苦苦挣扎着。面对一种节目形式即将消失,是出手保护,还是任其自然淘汰。本文试图从媒介生态学视角分析读书类电视节目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态度是一个情感、认知、意志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具有适应、自我防御、认知和价值表达功能。影响观众态度形成和转变的因素包括观众需求满足程度、所属的群体、个性特点、信息和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等五个方面。电视机构应该从观众收视心理和行为研究、节目的创造力、节目推广方式和节目品牌塑造等四个方面转变观众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王淑娅 《传媒》2015,(5):42-43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节目.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在7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它从选题策划、受众分析等方面深入、敏锐、充分地表达了节目的精神内核.在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碰撞的社会背景下,准确抓住节目对应的目标观众群体,深刻理解目标观众内心深处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视节目抓住人心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电视读书节目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在整体上陷入低谷。电视读书节目要生存,必须尊重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面向普通观众而非文化精英,二是要让观众“看”节目而非“听”节目,三是突显主持人及嘉宾的个人价值,四是增加娱乐性,五是加强与新媒体联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当前,电视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电视台要必须做好节目编排工作,从而提高频道本身的竞争力和收视率。所以,在进行电视节目编排时,必须根据人们的需要,合理的定位,切实提高节目编排的实际质量,更好地进行资源的整合。本文主要研究了电视节目编排的策略和延伸,希望能够帮助电视频道提高收视率,更好参与到电视竞争中去。  相似文献   

11.
加强电视节目的计划管理 ,实现电视节目的优化目标 ,满足观众的需求 ,才能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那么 ,如何在我们的电视宣传中 ,实现电视节目优化 ,提高宣传效果呢 ?一、加强电视节目的针对性过去 ,许多人一直把单纯提高节目质量作为提高电视宣传效果的方针和措施 ,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电视观众是一个很难琢磨的欣赏群体 ,心理结构、知识水平、职业差异、价值观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构成了观众结构的多层次性 ,每个层次的观众都希望从电视节目中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节目。观众的这种不同层次 ,使他们对电视的态度、行为就不同 ,电视…  相似文献   

12.
在全新的媒体发展时代,各类媒体都需具有创新意识,传统的电视媒体更要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收视需求,电视编辑要创造出更为新颖的优质节目,以此充分提升行业竞争力。在电视行业,编辑对于节目呈现的效果有关键性的影响,他要把握好电视节目的尺度,根据观众的需求来革新节目的形式,还担负了记者的工作职责,后期的剪辑、文字、包装等,本文对电视编辑的工作内容及其创新思维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岁末年初,又到了很多电视媒体酝酿、实施节目改版的时候。作为电视宣传的一种创新实践,改版是各电视台对电视节日进行结构性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观众需求、提高节目整体传播效应的一种科学的文化重构活动。充分优化节日构成、合理配置电视资源,增强电视节日对观众的持久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获取经济利益,是电视节目改版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电影类电视节目辐射地区广、覆盖人数多,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不需要进电影院就能观看电影的需求。我国的电影类电视节目市场在2007年之后由于受到版权、资金、市场和网络下载等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遇到瓶颈,在节目播出时长、播出份额、人均收视时间、收视份额等方面逐年递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电影类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研究,探索我国观众对电影类电视节目观看的内在规律,以期给各电视媒体(电影频道)或电影节目类制作单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定位 节目定位是指节目制作人员对播出节目的思想内容、目标受众、节目样式、制作风格等的划定,对节目设置的目的和宗旨所作的事先规划.①定位是一个节目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节目与其他节目的区别.准确而又独到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有生命力的关键.据《新周刊》的"电视机前的中国阶层分析"的调查分析,人们每天消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与观众的知识层次成反比,即知识水平越高,对电视节目收看的的目的性选择越强.这就是说,越是相对有购买力能力的人群,越不会把时间用于收看那些与己无关的信息.节目不仅要满足受众对实用性、信息量的需求,而且还要满足受众对娱乐性、审美性的需求,这样的节目才能让观众建立起对其的忠诚度.  相似文献   

16.
科教类电视节目,顾名思义,是与科学有关的节目。从1998年中央电视台首个科教类栏目《走近科学》开播,到如今,我国电视科教节目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这类节目却一直不能成为电视节目中的收视亮点,除了节目在非黄金段时间播出、受众人群定位不鲜明等因素外,节目自身的可视性也不高。因此,如何做好电视科教节目,更好地发挥其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的平台作用,需要电视工作者们认真探讨研究。笔者认为对  相似文献   

17.
周福才 《记者摇篮》2010,(3):82-82,75
电视媒体的自身规律要求不同的电视节目,要有各自的风格特点。电视专题片中解说词的语言风格从一个方面体现出节目的特点,也影响到观众对节目的关注程度。不同类别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应当展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以满足观众的特定欣赏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霖 《声屏世界》2016,(8):40-42
在真人秀节目饱受热捧的今天,若想要观众对电视节目持续保持新鲜感,需要电视节目制作者在节目中熟练运用电视叙事话语,从而达到节目效果的最大化。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所包含的叙事元素将节目中特有的真情实感特色发挥出最显著的效应,使观众从中得到情感的置换以及欲望的满足。本文从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的竞技游戏设置、节目剧本的叙事架构、节目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以及节目矛盾的叙述来阐释叙事元素在节目编排中的重要性,从而剖析情感类真人秀节目受众的心理诉求以及此类节目的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品位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电视节目也要与时俱进地从观众需求入手,既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又要奉献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电视节目,因此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访谈类节目应运而生。访谈类节目,在栏目化的背景下,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具有自身的特质,如何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突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节目品  相似文献   

20.
怎样才能策划和制作出热俏的电视节目,这是我们电视工作经常都在寻思玩味的重要话题。电视节目的商品性已经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这一特性,决定了电视节目与其它商品所共有的基本性质,如推介特性、观众的选择特性和对观众的吸引特性,一句话,就是节目内容要让观众在感官上娱悦、精神上喜爱,并能产生持续性地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