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敏  张良涛  陈庆华 《内江科技》2007,28(9):112-113
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利用微球遇水膨胀的特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液流改向.该技术在新立村油田的永102X31井组、永8-11井区进行了先导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室内、现场试验表明,聚合物微球具有耐温耐盐、剖面改善效果好、增油降水明显、可实现在线注入的特点,该技术为东辛复杂断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馆3-4单元含水大幅度上升,开展了模拟该单元地层条件下的室内实验研究。通过单管岩心封堵实验,对注入参数进行了评价,发现随注入段塞的增加、注入浓度的增大封堵性能逐渐增强,小段塞高浓度堵剂的封堵率和耐冲刷能力更强;通过双管并联岩心分流实验,发现该堵剂具有良好的分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罗朝期 《今日科苑》2010,(18):77-78,80
分析了各类粘土矿物的性质,以及粘土矿物在长时间注入水的浸泡下其外部形态和内部性质的变化,阐述了地层微粒的运移机理及其在粘土矿物膨胀后地层微粒的运移状态。实验表明地层微粒和粘土矿物共同作用对岩心渗透率尤其是低渗岩心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使岩心渗透率降为零,严重影响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不同分子量、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二元体系分子尺寸大小,进一步认识了不同分子量、不同浓度聚合物与不同储层的匹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2500万聚合物配置的二元体系经剪切后与地层孔喉进行配伍,当聚合物浓度为1000~2000mg/L时,注入性能较好,当聚合物浓度为2500mg/L时,在渗透率为204m D岩心中发生堵塞。  相似文献   

5.
相渗曲线的研究对指导油藏注水开发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室内油水相时渗透率实验,取得了某碳酸盐岩油藏天然岩心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并绘制出相对渗透率曲线。从储层的湿润性、流体物性等方面分析了实验数据及其影响因素:亲油型储层的水锁损害增加了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孔隙表面吸附的油膜使残余油饱和度偏高,油膜影响地层水流动,使得水相渗透率偏低。探讨了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反映的储层特点:水相渗透率呈现上凸形,下凹形和靠椅型三种形态,反映储层灰泥含量较低且不易膨胀,有较强水敏性,发育微裂缝。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属于特低渗裂缝性油藏。为了深入研究水源水在注水过程对储层的伤害,采用静态水质分析与动态岩心流动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对注水过程中的储层伤害机理进行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注水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水源水中固相颗粒含量、粒径中值严重超标是储层渗透率下降的关键因素。不合格的现场水源水长期注入储层对储层岩心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基块岩心渗透率损害率大于70%,裂缝岩心则超过90%。综合室内实验研究,王14块沙四段注水水源的机械杂质指标推荐为A2级。  相似文献   

7.
田鑫 《科技通报》2015,(3):93-96
为了认识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微观机理和封堵性能影响因素,指导矿场调驱实施工作,采用微观仿真模型、填砂管模型及人造岩心,对氮气泡沫调驱体系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调驱的微观机理主要为气泡顶替机理、液膜破灭携油机理和负压泄流机理。影响封堵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气液比、渗透率和注入速度。气液比为1∶1时封堵效果最好,封堵能力随着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渗透率时达到极值;封堵能力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并在达到某一临界速度时增幅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8.
陈东升  姜红 《内江科技》2011,32(7):117-118
针对胜利油田出砂严重的细粉砂岩油藏的油井,应用了有机硅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稳砂剂。通过固砂性能评价实验证实其与石英砂的粘结力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等几种高分子聚合物水溶液与石英砂的粘结力高8倍多;该稳砂剂的2.5%水溶液固结细粉砂的能力强,出砂率仅为0.03g/L,对岩心的伤害较轻,伤害率为13.4%。通过对比使用不同浓度和不同注入体积的稳砂剂溶液对天然岩心的油水相渗透率影响实验,证实岩心油相渗透率影响较小,水相渗透率降低较明显,发现了其具有一定的控水功能;在胜利油田一些细粉砂岩油藏的12口油井,用3%~5%的该树脂水溶液处理近井地带,处理半径约为2m,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仇东旭 《内江科技》2014,(3):115-116
本文主要研究了T型聚合物在双管并联岩心中的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粘弹性,在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达到含水95%后,注入T型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14%,含水最低下降27.95%,表现出良好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主要研究了T型聚合物在双管并联岩心中的驱油性能。实验结果表明:T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增粘性和粘弹性,在双管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水驱达到含水95%后,注入T型聚合物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14%,含水最低下降27.95%,表现出良好的驱油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稳态剪切实验测试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分析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等对溶液黏弹性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聚合物的黏度——浓度关系研究;聚合物的分子量对黏弹特性的影响;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对黏弹特性的影响,并在室内研究评价了不同浓度聚合物溶液与地层渗透率匹配关系以及不同分子量聚合物溶液与地层渗透率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羟甲基化合物与有机锆复配研制了新型复合有机交联剂DQ-1弱凝胶体系,综合运用图像分析系统、激光粒度仪、原子力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与DQ-1交联过程中颗粒粒径变化特征与微观结构形态。结果表明,成胶突变前(第一阶段),体系粘度和模量与相应的聚合物溶液无明显差别,但体系中的凝胶颗粒尺寸及颗粒数量随交联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变粗。选取八面河油田面4块M4井开展了单井调驱试验,现场跟踪分析表明交联聚合物注入后,压力由注聚前的负压吸水上升至9.5MPa,转水驱后压力稳定在6-6.5MPa,吸水剖面变得相对均衡。对应油井单井日增油最高达4.9t/d,含水下降最大幅度达到10.2%,显示出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浩  张庆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8-108,107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高,注水驱替效率低及套损井不断增加等情况,并以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水的相对渗透率的理论为基础,相应地开展了表面活性剂降低注水井注入压力实验研究。实验数据表明,研究出的表面活性剂体系55℃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2mN/m数量级,且具有较好的界面张力稳定性;岩心驱油降压物理模拟实验,后续水驱驱替压力下降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东北油气分公司十屋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部分水井注入压力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通过不同酸液岩心溶蚀率测试实验,优选了盐酸和氢氟酸浓度,确定了酸液的主体配方:前置酸中盐酸的浓度定为8%,主体酸中盐酸的浓度定为12%,氢氟酸浓度为1%~2%。分别配制了两种前置酸和两种主体酸,通过岩心酸化实验验证了两种酸液配方酸化效果,岩心驱替实验后岩心的渗透率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冯茜 《内江科技》2012,(11):135+74
针对胜利油田高89块沙四段油藏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渗透率低、残余油饱和度高、水相渗透率低、注水压力高的特点,本文研究制备了以双聚醚表活剂JY-1为主剂的复合降压增注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性能,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性,超低的界面张力特性、良好的增溶油性能,可显著提高水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岩心注水压力3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标准难以准确评价聚合物剪切性能的问题,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地研完了聚合物溶液浓度、毛细管直径、长度、剪切压力等对聚合物剪切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毛细管长度越长、孔径越小,压力越失,聚合物溶液黏度剪切下降越明显,压力越大,流速越快,对剪切影响程度越大。实验室内评价聚合物产品剪切性能时,可以适当增加剪切压力,以便更好地衡量产品抗剪切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科技风》2012,(4):35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WaringBlender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经过现场试验与室内研究而取得的高浓度聚驱见效特点:高浓度聚合物体系具有较好的驱油性能;可以实现高浓度聚合物有效注入;在地层中的工作粘度较大,油层动用程度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摸索最佳制备方案,检测该微球的各项性状,并与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进行比较.方法以吸附药物的碳包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卡铂为负载药物,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相似,不同的是以无吸附药物能力的纯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检测和比较两种纳米药物微球的形态、粒径、磁响应性、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结果两种药物微球的球形圆整,平均粒径210nm±26nm,粒径分布150nm-300nm,磁响应性强.碳包铁纳米微球的载药量(11.15±1.03)%,纯铁纳米微球载药量(9.21±1.10)%.碳包铁纳米微球1d、2d、3d、4d的体外释药量分别为60%、74%、84%、92%;纯铁纳米微球1d、2d的释药量分别为81%、91%.结论通过活性碳吸附和物理包裹双重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不但载药量高,而且释药速度平稳.多重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优化纳米微球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油藏特点,研发了一种高强度堵剂。室内模拟孤岛油田中二北馆5单元地层条件,优选出了凝固时间和固化强度较高堵剂配方。双管并联岩心分流实验结果表明:低渗岩心分流率从封堵前的5%左右上升到90%。现场试验5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10.9t/d,含水下降了16.6%,单井增油1255t,累计增油5019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