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西渝东区地处川东高陡背斜东缘,区内碳酸盐岩储层十分发育,其中飞仙关三段是主要产能贡献层,该段包括白云岩和灰岩两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白云岩储层为区内最优储层。由于该区构造活动频繁,烃源岩演化程度高,储层孔、洞、缝杂乱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极强,急需对鄂西渝东区飞三段针对性开展储层特征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揭示飞三段储层的孔喉特征和成岩演化规律,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以提高单井产能,为老区高效有序开发点拨方向。同时鄂西渝东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三段储层特征研究对其它同类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龙岗构造是中国石油2006年的重要勘探成果,它包括飞仙关鲕滩储层和长兴组生物礁两套储层。本文介绍了利用测井资料准确的识别了龙岗构造飞仙关储层的方法,以及储层的划分、流体性质判别方法研究;通过这些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了储层识别和进行流体性质判别,并经过试油结果的验证,证明这些方法在龙岗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董银磊  王川  赵宏杰 《内江科技》2011,32(6):137-138
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通过对川东地区黄龙场构造多口钻井岩心样品镜下观察和分析,认为研究区长兴组储层岩性以具颗粒残余结构的晶粒云岩或颗粒(礁)云岩为主,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为主要储渗空间,储层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征。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固体沥青的形态和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EICA—DMR-X显微镜反光系统观察川东北上二叠统长兴组和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固体沥青的产出形态、结构构遗和光性特征,可将其分为产出形式和结构构造明显不同的两大类固体沥青,即均质构造的原生同层沥青和非均质构造的后生储层沥青。后生储层沥青又可根据充填方式分为晶间充填沥青、孔洞充填沥青、边缘充填沥青和皮膜状充填沥青。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5,(4):122-123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和石油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层序地层学等学科,从野外露头、岩心、矿物薄片、单井测井资料等基础资料入手,对研究区内飞仙关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对川西北部地区飞仙组颗粒滩储层的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6.
涪陵地区作为一个新的、有较大潜力的勘探区域,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前期在该区的勘探和研究成果,认真分析区内及邻区钻遇飞仙关组的20多口井的资料、以及飞仙关组在区域油气勘探成果与地质认识,系统开展飞仙关组沉积相特征研究,认识三级及高频层序特征,弄清沉积相带特别飞仙关组滩体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而提出有利的勘探区,为工区勘探开发飞仙关组气藏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普光气田储层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分析等。研究了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和长兴组储层特征,并参照四川地区已有的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对各类储集体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明确了I+Ⅱ类气层集中发育区。对下步气藏开发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彤楼 《科学中国人》2005,(11):F0002-F0002,1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在确认了普光构造海相飞仙关组首批1143.63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后,明确指出,普光气田是四川盆地经过七十多年勘探后发现的最大的气田.也是中国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海相碳酸盐岩气藏,普光气田的气藏丰度之高、储层厚度和物性之好在国内外碳酸盐岩油气田中都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组主要属陆表海局限台地沉积。为一套灰岩、云岩及石膏地层。该层位是赤水地区重要产气层段。储集层主要岩性为溶孔颗粒亮晶灰(云)岩,溶孔粉晶云岩,有效储集空间以各种溶蚀孔隙空间为主。嘉陵江组经历了(准)同生期、旱成岩期、中成岩期、晚成岩期和表生期5个成岩阶段。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是主要的储层建设性成岩作用,构造破裂作用使储层的渗透性得到了改善;压实、压溶、充填、胶结作用为储层破坏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对临清坳陷上古生界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性、储集空间类型、孔渗特征、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认为研究区上石盒子组碎屑岩储层总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特低孔低渗,部分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曲流河边滩、河床滞留沉积的储集物性相对较好,并且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有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飞仙关期研究区位于清水碳酸盐岩台地,区内自下而上划分为:飞一段,飞二段,飞三段,飞四段。地层对比认为区内飞仙关组地层发育齐全,颗粒(鲕粒)岩仅在台地边缘局部的微地貌高地发育,并随着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出现侧向进积和垂向加积,飞仙关地层厚度与长兴组呈明显的互补关系,在西南低、北东高的古地貌基础上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为基础,结合X衍射、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压汞实验等资料,深入研究了延长气田山西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特征。认为山西组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孔隙类型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特性;储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和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是造成本区低孔低渗储层的主要原因;微裂缝的广泛发育有利地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牛地气田下古生界马家沟组储层成为气田重要的接替资源。本文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粒间孔、溶蚀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表现为排驱压力高、孔喉半径小、分选性差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础地质资料以及地震、钻井、录井、测井、岩心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断裂发育及圈闭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该区老油藏的潜力进一步挖掘提供地质方面的指导。研究区属于冲积扇环境,储层岩石类型以含砾砂岩、细砾岩及砂砾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有少量粒间溶孔、裂缝;孔隙度主要在5%~15%,渗透率主要在0.01~50×10~(-3) um~2,非均质性较强,属于低孔-低渗孔隙型储层及裂缝-孔隙型储层。发育构造、构造-地层型圈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L46块7口取心的各类岩心分析化验样品的统计分析,对该块S1+2段和S31段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及非均质性、岩石敏感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工区储层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岩性粗、分选差,岩石成分成熟度和岩石结构成熟度较低;S1+2段储层物性中等,属于中孔中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S31段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中孔中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工区储层水敏性及酸敏性中等偏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碎屑岩储层的孔、渗低,根据物性差异及压力特征,划分为四种类型:常规物性常压储层、超致密低超压储层、致密中超压储层、超致密超高压储层。在川西坳陷已发现的油气田和含气构造中,绝大多数为致密超压储层。四类储层中天然气储量最大的为侏罗系"多源气藏"致密中超压储层带,其次为上三叠统须家组"原生气藏"超致密低超压储层带,储层压力系数小于1.07或大于2时天然气产储量明显减少。依据超压储层的纵横向上的分布特征,有助于确定油气勘探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17.
王少飞 《内江科技》2015,(2):82-83,87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拗陷南部,其主力开发层位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长石砂岩,少数样品中为长石岩屑砂岩,粒度主要为细一中粒,以细粒为主。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0.3%,平均有效渗透率0.27×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毛管压力曲线呈陡斜式分布,基本无平台发育,排驱压力较高,属于细喉型储层。依据物性和压汞曲线形态及参数特征,将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划分出三种类型,Ⅰ、Ⅱ类为有效储层,而Ⅲ类为无效储层。砂岩共有4种孔隙组合类型,其中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前对春光油田春10井区储层展布规律的认识已满足不了油田开发的需求,其造成水平井投产后开发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沙湾组储层特征及其展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组合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剩余粒间孔+微量粒内溶孔,孔隙直径及孔吼宽度较大,孔喉分选性好,储层较均质;沉积相属于河流相沉积,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好,为特高孔高渗储层。在"河流沉积"模式指导下,研究了储层在纵向、横向上的展布规律,储层基本成南北向分布,东西两侧均为侧缘尖灭,砂厚一般在3.0~8.0 m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东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盟北部隆起杭锦旗断阶带北东段,主要目的层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为一套冲积扇平原辫状河沉积。气藏储层孔喉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喉道较细,气田储层总体上属于低孔低渗。在本区储层的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基础上,结合测井相、沉积微相分析成果,四性关系特征等研究成果,初步将本区储集层分为四种类型:即Ⅰ、Ⅱ、Ⅲ、Ⅳ类,其中Ⅰ类为好储层,Ⅱ类为中等-好层,Ⅲ类为中等储层,Ⅳ类为差储层。  相似文献   

20.
张艳敏 《内江科技》2013,34(5):75+136
滴南凸起滴西12井区为低幅度断裂夹持的断鼻构造,该区白垩系呼图壁河组低阻油气藏属于"一砂一藏"的岩性油气藏,油气供给充足。该区主要以小型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砂坪、泥坪间互沉积为主,处于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区。储层厚度大,物性好,是最有利的勘探目的层系。油气显示主要受单砂体控制,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控制。滴西12井东断裂两侧砂层有对接,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沉积相和岩性是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