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导出了描述稠油热采井井筒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可得到井筒温度分布的解析解,显示井筒温度分布服从指数函数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井筒温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热流体注入量,反映了井筒内流动和传热特征。应用本模型可得到不同蒸汽注入量条件下的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计算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贱荣  贾保奎  罗迪 《内江科技》2011,32(10):124+154-124,154
气井井筒识液时一般会降低气井产能,从而影响气藏的采收率于是在气并生产中气井井筒积液值得关注,预测和判断气并积液就变得非常重要研究发现气井井筒积液时常伴随产量突然下降、油套压波动大、油套压差大、井筒压力梯度变化大等典型症状依据气井生产动态资料,通过井筒积液典型症状法预测和判断气井积液.并结合动能因子.得出井筒积液典型症状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静  张翠兰  赵玉龙 《内江科技》2011,32(7):21+29-21,29
本文通过水平井井筒压降模型,应用动量守恒定理,通过气藏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和水平井筒管流的耦合得到产能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运用该模型对西南油气田某低渗气藏进行了实际计算,同时分析了井筒半径、水平段长度、裂缝半长等参数对井筒压力损失和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平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对压裂水平气井的生产动态有一定的影响;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存在一个最佳长度值,裂缝半长也存在一个最佳长度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Dikken单相流体、紊流条件下水平井井筒压力损失解析计算方法,构建水平井产量与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分布压差相关模型,通过Eclipse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在不同水平井长度下井筒压力损失对水平井日产油、水平段压力以及对油井生产效果的影响程度,为水平井长度设计、布井方式等方面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油井井筒多相流的温度是研究多相流压力和其他参数的基础,同时也是油井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油井井筒多相流温度的因素较多,主要通过对井下测试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油井井筒流体温度与地温梯度、产液量、含水等因素的关系,这对认识抽油井井内温度变化的规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雪松 《内江科技》2013,34(5):79+185
为了预防含边、底水气藏在开发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水侵导致井筒附近含水饱和度的上升而引起气井生产气液比下降,携液能力降低,气井积液并停喷,必须确定气井在停喷时井筒周围的临界含水饱和度。通过对凝析气藏积液和停喷井的分析,利用节点分析的基本原理,计算气井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流入、流出动态曲线来找寻气井携液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并回归方程预测气井自喷生产时井筒周围的临界含水饱和度。对凝析气田排水采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明  刘杰  秦大伟 《内江科技》2012,(12):18-19
二氧化碳驱过程中,注入的低温液态CO2与地层岩石及储层流体存在传热作用,为了有效预测注气引起井筒的温度变化,需要对注气井筒传热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5,(12):57-58
气井井区的地层压力是气藏动态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目前计算地层压力的方法较多,但多数计算过程都较复杂,且计算精度差异大。经过研究发现,经典的指数式产能方程改进后可用于计算气井井区地层压力,计算过程中也不需要对流动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对指数式产能方程进行改进后,提出了一种新的运用实际生产数据求取地层压力的简便方法,进一步可以确定气井的指数式产能方程。通过实例分析,计算的地层压力与实测地层压力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因此采用该方法可减轻现场测试工作量;利用该方法获得的地层压力可求取气井的指数式产能方程,为气井产能的计算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王国方  杨彪 《科技风》2023,(25):93-95
以古城煤矿某风井井筒检查钻孔作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钻探、抽水试验、物理测井、井液电阻率(盐化扩散)及土样、岩样、水样、煤样、瓦斯样采取、封孔等地勘综合技术方法,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井筒地层地质剖面、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形成地质勘探结论与建议,对煤矿井筒地质勘查技术应用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依据相似原理,采用电模拟试验装置,设计辐射状分支井模型,测量辐射状分支井模型的电压,研究了在不同分支数、分支水平段段长度时,辐射状分支井井筒附近的压力分布,描述油藏中的压力场形态,评价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为水平井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含壁厚不均和壁厚减薄缺陷储气井的疲劳寿命,利用nCode软件计算了12种壁厚不均缺陷和13种壁厚减薄量缺陷下储气井井筒的疲劳寿命,得到了壁厚不均差值δ和不同壁厚减薄量e改变对储气井井筒高、中、低压组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含壁厚不均缺陷井筒的疲劳寿命最低点出现在套管与管箍连接部分第一个螺纹的根部,且疲劳寿命随δ的增加而减小。储气井井筒高、中、低压组满足行业标准的δ临界值为2.0、1.95 mm和1.9 mm。(2)当e≤2.5 mm时,含缺陷的储气井井筒的最低疲劳寿命点出现在套管与管箍连接部分第一个螺纹的根部,壁厚减薄对储气井的疲劳寿命没有影响。当e≥2.5 mm,含缺陷的储气井井筒的最低疲劳寿命点出现减薄区域的套管内壁。储气井高、中、低压组井筒满足行业标准的e临界值为4.05、3.95 mm和3.85 mm。  相似文献   

12.
近年南海西部海上勘探在高温高压领域有重大发现,海上高温高压井开发已进入实施阶段。东方1-1气田开发首次进行高温高压井完井作业,面临着井筒完整性、低渗储层产能释放、高温高压腐蚀、海上平台作业空间限制、开发投资风险高等诸多难题。针对这些难题,结合国内外高温高压气井完井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井筒完整性研究、储层保护研究、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法研究,成功保证了东方1-1高温高压气田顺利开发。最后提出了海上高温高压井完井技术的下一步研究和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川西中浅层沙溪庙组、蓬莱镇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渗流阻力大等特点,水平井分段压裂是实现该类气藏有效开发的重要手段。然而,水平气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的优选却是一个难题,国内外虽然也做过很多研究,但多限于均质气藏的情况。鉴于此,本文利用ECLIPSE数模软件,结合川西中浅层致密气藏储层物性数据,分别建立了均值气藏分段压裂模型和非均质气藏分段压裂模型,对比分析了非均质性对水平气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优选的影响,得到了新的认识和结果。其中非均质气藏分段压裂模型中,讨论了渗透率沿水平井筒呈四种不同变化趋势情况下完井参数对产能的影响规律,这对川西中浅层及该类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完井参数的优选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孝友 《内江科技》2013,34(5):144+92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结合油藏流体质量守恒方程和渗流连续性方程,建立了三维油水两相流体渗流模型;结合水平井筒内流体动量方程和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水平井变质量流动压降模型;根据井壁处流量一致和压力相等原则,将上述模型耦合起来,给出定压内边界条件下的求解方法,并用Eclipse软件对耦合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田的开发,产水气井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准确预测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量和流速对于预测气井积液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相应的模型公式进行计算得到温度、压力对气井临界携液流量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温度和压力对临界携液流速和临界携液流量的影响作用是相反的。  相似文献   

16.
谢军娜 《内江科技》2014,35(8):38-38
平煤建工集团建井三处在首山风井井筒施工所需模板的加工中,为满足施工需求,确保井筒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工期的正常进行,对φ8.6 m、段高4.2 m的钢模板加工方法进行改造,克服了技术难点,确保了井筒施工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井筒冲击层段复合井壁壁间注浆的应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建井界的冲击层治水问题。为建井施工单位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可以保证井筒施工的优质、快速、高效、安全,同时对矿井的安全生产也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内江科技》2016,(3):78-79
常规气井的配产是多层合采井的配产,而针对长井段气井多层合采,存在层间干扰的影响。为使气井分层产能贡献达到最大,针对长井段气井分采特点,基于"系统优化"思想,结合产量影响因素建立考虑层间干扰的分层产能优化模型。通过对井下气嘴优化来达到不同分采段最大产能,从而使气井的总产能达到最优。经现场效果验证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上海庙沙章图煤矿主井砂岩含水层多,空隙水发育,含水量丰富,注浆非常困难,严重威胁施工安全,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研究确定对含水层近距离工作面预注浆、井筒短段掘砌施工,安全高效穿过了空隙水发育的砂岩含水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王峰 《内江科技》2013,34(3):129-130
稠油井开采多以掺稀举升为主,油井掺稀用量大,掺入稀油量控制。对此,准确地预测电潜泵井筒温度分布对掺稀用量的优化及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油井生产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传热学原理,考虑由井筒向地层传热及电机、电缆散热,推导掺稀后生产流体沿井筒的温度分布计算模型,为油田优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