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行政权是一种最广泛、最经常和最直接涉及公民 权益的公共权力,作为一种相当活跃的公共权力,行政权通常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张性和膨胀性,尤其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带有容易被滥用的潜在可能。相对于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最为密切,并且现行法律法规约有80%依靠行政机关执行。因而,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制约依法治国进程的“瓶颈”。实践证明,新闻监督对于督促和支持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在这个传媒发达的资讯时代,如何实现新闻监督与依法行政的有机结合,这个课题亟待新闻法学…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报道,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很不健全。目前,国家还  相似文献   

3.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报道,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4.
李小琴 《新闻传播》2010,(7):31-31,33
舆论监督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公民通过新闻传播。媒体拥有的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依法对国家机关、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了解和评论,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权利。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监督体系。而舆论监督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种监督,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是个多面体,它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定性,但最具决定性意义而且最重要的定性是法律层面的定性。如果不去认识它的法律属性,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就无从谈起。如果没有法律地位,新闻舆论监督就会失去法律上的属性,而随意遭人抵制,甚至被权力废黜。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尚没有直接界定新闻舆论监督的权利,只是以相关的法律依据间接地确认其各项权利。宪法第41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的权利;公民因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侵犯自己的合法权利而受到损失时,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这是宪法赋予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监督权利。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批评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和建议权。这些权利实现平台不是单一的,但新闻舆论监督是其中最方便、最直接、最重要的。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具体体现在监督职能上,“喉舌”就是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影响社会舆论。任何抵制、反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言行都是错误和违法的,如果新闻媒介放弃这种权利,不仅会弱化新闻媒介的其它功能,也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宪法权利,是履行新闻舆论...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新闻记者》今年第3期上关于舆论监督应否“与人为善”的争论文章 ,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也各有不足。为了今后舆论监督的健康开展 ,我以为值得作进一步的探讨。关于舆论监督的对象 ,这些年来经过新闻界和理论界的讨论 ,已经基本取得共识 ,即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当然也可以包括一般的社会批评。我国的宪法在赋予公民言论自由的同时 ,也赋予了公民对国家机关与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是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拥有强大的行政、司法的权力 ,普通的公民作为单一的个体 ,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政府机关运…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而在我国,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党和国家赋予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社会责任。对社会不良现象关注;对权力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的揭露;对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工作,必须承认"深喉"在公民舆论监督中的特殊地位。同时,也是我国宪法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利一种延伸。"深喉"与新闻记者;公民舆论监督权和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是一种特殊的监督模式。本文从法治新闻的角度,深度论证"深喉"的法律地位和"主权在民","以权利制约权力"分权制衡的法律关系;旨在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即人民有权监督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要受到民众的监督,公民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8.
所谓舆论监督,是指公民通过新闻传媒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事务的批评、建议,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它不具备司法监督所有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它在人们心目中又是一种最具威慑力的监督:它不像人大监督、党内监督、行政监督那样特定化、具体化,但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和民主监督一样,是一种软监督,但其效果胜过民主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国家都很重视运用的一种监督途径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君毅 《新闻界》2000,(5):74-74
在新闻报业中崛起的老年报,如何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撑出一片新天地,这是我们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论、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它是实现党的监督、群众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是对行政机关、经济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言行进行监察和督促。看看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党的要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体,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新闻舆论监督属于舆论监督的狭义概念。即指公民享有依法运用新闻传媒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和呼声,表达自己意志的权利和自由;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对社会生存环境的监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党和人民群众通过新闻舆论对各级党政机关的工作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对社会事务实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是对社会权力(包括权力机构和个人)、公共政策进行评价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监视和督促。近年来.舆论监督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才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力。”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论述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时,把开展舆论监督,作为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的内容之一加以强调,要求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这是新闻监督的法律和政治依据。近些年来,正是舆论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舆论监督.也成为新闻宣传中最受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传媒作为舆论手段是一种社会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正义,鞭笞腐败和邪恶,对权力组织和整个社会起到批评和监督作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舆论机关,在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威力。本文在探讨批评与监督原则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社会主义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意义、特征和作为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手段的新闻批评的特点及其工作方针和原则,论述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的关系,以便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和  相似文献   

14.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法律如果没有舆论的支持几乎毫无力量。作为有效力量的法律,它依赖舆论甚至要比依赖警察的权力为多。”面对一些人的执法犯法,面对一些地方、一些人搞腐败的严重局面,新闻舆论负有重要的监督责任。 一、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基本形式之一 新闻舆论监督是反腐败的利器。1978年以后,我国的反腐败开始步人常规化、法制化轨道。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等由国家机关为主体实施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国家内部性监督作为反腐败的常规手段和重要依靠力量得到了加强。然而,有效地抑制腐败和健全监督机制,要求我们在加强司法、行政监督的同时,还必须发展外部的社会监督——公民和社会群众组织、人民团体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社会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中最具民主性和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意志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5.
叶佳伟 《新闻窗》2013,(5):85-8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新闻舆论监督的需求非常迫切。新闻舆论监督,就是指报纸、广电、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媒体等依法对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机关等进行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是舆论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之一。”呵见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它的权利,在新形势下,它也是推动与实现民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新闻官司也随之大量出现。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民主气氛的日渐浓厚和公民与组织法律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舆论监督方面法制建设的相对落后、无法可依。新闻舆论监督法制化问题,日益引起新闻界及关心新闻立法的人们关注。一、对新闻舆论监督的认识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在今日我国的治国理论中,新闻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责任,新闻舆论监督和立…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闻中的犯罪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法治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包括对公民守法的监督,也包括对国家机关执法的监督。其中对社会犯罪现象的报道即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一问题至今仍困扰着各国的新闻界。因为从新闻机构来说,非常希望对社会犯罪现象进行最为深入的真名报道,这样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这样做也容易导致对被报道者的隐私权和名誉权的侵害,以至使自己频繁被推上被告席。一部分西方法学界人士也认为,依靠现行法律限制隐私侵权、名誉侵权问题,并不是理想的办法,因为这样可能导致权力机构对新闻机构的压制。同时还指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法制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然而,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增大,因之而来的各种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也越来越多。新闻媒体一方面对权力机关的舆论监督处于一种尴尬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新闻媒体经常产生身份错位,在采访活动中代替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积极发挥党报党刊在反腐倡廉中开展舆论监督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作用。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党的十四大报告强调:“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察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时再次明确提出:“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开展舆论监督,是党中央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和工作职责。作为执政党的党报党刊,为加强党的自…  相似文献   

20.
新闻监督作为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与党的监督、国家机关的监督、检察监督、审判监督、群众监督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对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给予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在江泽民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新闻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开展舆论监督,完善监督体制的科学理论后,新闻监督发挥了督促解决问题、预防发生问题、帮助领导机关掌握问题的作用,所以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