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教师的思想道德一直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的极大关注。教师道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的成长、事关学校的荣誉,而且还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乃至社会风气。师德的内涵不仅包括教师的学识、修养、行为、形象,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在师德内涵中,尊重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必须守住这条底线。目前,教师的师德水平下滑严重,给社会和学生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强师德建设迫在眉睫,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对教师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华 《中国德育》2005,(6):74-74
教师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师德建设不仅影响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会影响到社会道德建设。所以,我校始终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须首先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不仅要重视思想道德体系的建构与教师道德认识的提高,更要重视通过教育实践使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养成。如何实现在教育实践中的师德养成呢?除了依靠教师的自觉性,还必须给予有效的监督与激励。“家长评议”正是监督与激励师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实施“家长评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去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和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发挥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这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形势,严守师德底线,加强师德建设尤为必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谆谆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用自身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道德品行,不仅对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及自身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及整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产生影响。教育水平的高低,小到影响个人,大到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再铸师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教师职业活动范围内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集体、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制约着教师知识、才能的发挥;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正误,成败;影响着教师的劳动态度、工作效果。它不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动力,而且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自始至终影响着学生。从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讲,师德与文化业务是相辅相成的,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必须有高尚的师德作保证。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提高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首先应教育广大教师“敬业”、“乐业”。所谓“敬业”就是忠于职守。所谓“乐业”就是热爱本职工作,这是中国传统的职业道德的两大准则。对于人民教师来说,“敬业”、“乐业”尤其重要。众所周知,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艰巨性、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在工作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塑造人格的神圣事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格上,教师的师德相对于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深广的影响。师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催育着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师德的影响不但广泛地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通过学生和家长对社会产生影响。高尚的师德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几十代人。因此,在道德水准上,对教师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师德、行为对社会公众有着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教书育人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师德素养。教师的师德素养归根结底就是要“以人育人,以德育人,以行育人”,终生做一名合格的“…  相似文献   

8.
论师德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不仅影响和作用于学生 ,而且会影响整个社会。教师作为一支人数众多 ,分布较广 ,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队伍 ,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直接参加者 ,而且是其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劳动关系到千家万户 ,与整个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深化 ,教师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 ,他们的道德情操、道德风貌也将对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 ,师德不仅仅是个人意义上的道德和素养 ,而是包含着重要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全面…  相似文献   

9.
为师当自律     
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道德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唤起人们心中的道德自律。师德建设相对于社会道德建设,自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自律。 教师的劳动对象——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这样告诫教师:“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  相似文献   

10.
乌申斯基认为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出教育的力量。”教师的人格表现为高尚的师德 ,不断提高的学力 ,健康的心理素质及端庄良好的仪表神态、言谈举止。教师的人格魅力便是教师高尚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美好而深刻乃至震撼心灵的巨大力量。这是“任何说教、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强有力的隐性教育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一、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高尚的师德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 ,就是…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道德失范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教师职业道德失范不仅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形成的原因,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前提。本文主要从社会环境、教师教育、学校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一、师德对学生的影响 古人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传道”可以理解为师德,可见,师德是作为师者的行决条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品德高尚作风优秀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中的表率和楷模,反之,若教师思想品德上存在着突出的缺陷,则会给学生很坏的影响,所谓“误人子弟”,不仅指传授知识的错误或陈旧,更严重的是使纯洁的青少年学生在思想品德、作风养成过程中被误导和玷污.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的思想道德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而且也间接影响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身无道德,虽吐辞为径,不可以信.”这说明了虽满腹经论,但道德低下,就不配成为教师,身为教师,不但要知识渊博,而且思想要先进,道德要高尚.从社会化角度看师德,则师德关系到对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世界观的影响,从而影响社会风气,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大事.”“师德盛,则风气正”.“师德衰,则风气歪.”[1]可见,师德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师德规范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师德对学生思想、品德、学识和心灵的影响是伴其一生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规、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明确师德规范,这是师德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教师专业道德的研究严重滞后于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要加强我国教师专业道德研究,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前的师德现状。针对此现实需要,本课题研究从“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学生的道德”“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对待自己的道德”四个方面展开了对我国中学师德现状的调查研究,旨在为推进教师专业道德建设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就直接影响到全体学生的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建设,构建新的师德体系,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中重要的、战略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师德建设的必要性1.加强师德建设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给教育赋予了新的、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高等学校 ,就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首善之区”。一方面 ,它要提高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准 ,保证和促进出人才、出成果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 ,它要对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影响、示范、辐射的作用 ,成为道德建设的“思想库”、“示范区”、“辐射源”。而教师又是高等学校的主体 ,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就必须在人格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  相似文献   

17.
一、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它是办好学校的基础.而教师队伍建设,除了思想素质建设、业务素质建设、物质条件建设和管理建设外,还有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道德也体现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上,师德就是其中之一,它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部分.各行业的职业道德必然要受到行业自身特点所制约,如商店的“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就成为它的轴心.因为市场经济一旦形成买方市场,顾客自然就成为“上帝”了,不然就无生意可做.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师德也必然要受“教书育人”所制约,所以,师德同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相比较.更具有其自身的价值.其教育影响力,概括起来是“广、深、远”三个字.广.是指它不仅影响学生,还影响到家长、社会各方面;深,是指它能深透到学生内心世界里;远,是指它还关系到学生立身处世的准则.现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建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人际关系、利益原则和民主意识都在发生变化,其中多数是积极的发展因素,但社会中一些不规范行为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会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后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既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赢得社会尊重与赞誉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政治思想——师德的方向;敬业精神——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师德的重点;为人师表——师德的基础.教育部强调加强师德建设,不仅对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为了培养造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而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涉及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也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师德师风好坏的反映,而且还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折射和晴雨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卓有成效地开展师德教育,需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学习培训机制、考评监督机制、奖励约束机制和内化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20.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要讲官德,做教师要讲师德。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阐述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强调了道德的基础作用!教师因其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其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因为从小的说,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从大了讲,教师的责任意识、敬业与否也许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社会责任意识,乃至学生的一生。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更多地从正面弘扬师德。让师德如春雨滋润祖国的幼苗,让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以便将来更加健康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