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都是记叙古代文人盛会的序文,两篇序文异曲同工,各尽其妙。本文从序文文体、文中情景关系、立意、创作背景四个方面对这两篇序文进行比较,以期为两篇序文的比较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是人教版教材里的经典范文,同属描述盛会的序文,堪称古文中的经典著作。文章在思想和写作手法方面有共同之处,却又让读者在阅读时看到不同时代背景下,两位大家的记述风格和记述特色。可以说,这两篇文章同中有异又异曲同工。一、淡妆浓抹总相宜景物描写在两篇序文中都是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璧,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但作为“主”体的诗,其价值和影响都不如作为“宾”体的序,序文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滕王阁序》是《滕王阁诗》的序。作者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为:“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相似文献   

4.
《滕王阁序》全篇以骈文写成,藻饰华丽,典故众多,是“序文”中千古传诵的名篇。“序文指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唐宋以后出现了专为赠人而写的文字,虽也以‘序’名篇,但性质与书、文序不相同。”(《中华文化辞典》,广东人民出版社)可见,序文包括两大类:书序类  相似文献   

5.
《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为《伶官传》所撰的序文,也是一篇著名的史论。《伶官传》记载后唐庄宗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门高等败政乱国的史实。这篇序文是把“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作为教训,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  相似文献   

6.
关于《兰亭集序》的说理思路及情感意蕴的问题,读者历来意见不一。这两个问题是阅读与教学《兰亭集序》不可回避的内容。解决该问题,可行或较为有效的方式是“联读”《兰亭集序》书法(尤其是其中的改笔)、王羲之“兰亭诗”、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石崇《金谷诗序》、刘琨《答卢谌书》等文本共同体。其中,《金谷诗序》给我们理解《兰亭集序》的思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兰亭诗”为我们挖掘《兰亭集序》的深刻意蕴提供了契机。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兰亭集序》的艺术性、思想性及经典性。  相似文献   

7.
对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人们从书法角度欣赏的居多。其实,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诗序名篇,只是以前一直为其鼎鼎书法盛名所淹。后人多临习其字,少研读其文。《兰亭集序》其文鲜为人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萧统编纂《文选》时将其排斥在外,其中有一个理由是说它“有惜时悲痛之意”,其实是冤枉。一股都认为这篇诗序分为三个层次,通篇着眼在  相似文献   

8.
《鲁迅诗稿序》是一篇文言形式的短小精悍的序文,也是一篇意蕴丰富深刻文质兼美的散文。下面依据个人粗浅体会,从几个不同角度品味一下这篇序文的美妙之处。其一是言之有物。此序实际是为作为诗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久负盛名,全文仅325字,却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和一腔“质直尽言”(范文澜)的情愫,文笔清新洗练,道媚劲健,气韵生动,其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无不挥洒纵横,秀丽中透着灵润,自然中蕴着和谐,沉郁中显着放达。清代张习孔在其《云谷卧余》中盛誉王羲之文章“高古超妙”。总的来说,《兰亭集序》确实是一篇事美景美情美理美辞美的诗序。  相似文献   

10.
杨帆 《语文知识》2004,(2):27-27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也是一篇文辞优美、内涵深刻的佳作。为了组织好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撰写了两副对联作为导语: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的《兰亭集序》是《兰亭集》的序言。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召集谢安、谢万、孙绰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了上巳节的修禊仪式并借此写下了一系列的同题《兰亭诗》,会后这些《兰亭诗》被整理成《兰亭集》。王羲之挥毫泼墨,为集子写下序言。传说这篇序文用鼠须笔写在蚕茧纸上,被认  相似文献   

12.
张明 《阅读与鉴赏》2006,(12):40-41,44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抒情酣畅,见识卓越,是脍炙人口的名篇;王勃的《滕王阁序》描景绚丽,形式华美,被当时认为是“当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两文犹如序体文中的两块美璧。熠熠生辉.把玩品赏这两块玉壁。不觉赏心悦目.趣味盎然。  相似文献   

13.
目前还能够看到的最早的《资本论》中文译本是陈启修先生的译本。该译本对《资本论》的本文只译到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资本论》的本文之前,有“译者例言”、“资本论旁释”、“考茨基国民版序”、“第一版序文”、“第二版序文”。全书共426页。该译本于一九三○年三月由昆仑书店出版发行。一九三二年九月由国际学社出版了王思华和侯外庐的合译本。该译本是王思华和侯外庐在旅欧期间所译,对《资本论》本文的翻译只译完第一卷。  相似文献   

14.
出生于簪缨世家的晚清满族作者文康著有长篇通俗章回小说《儿女英雄传》名世。该书多次再版,并于1991年被上海古籍出版社作为《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丛书之一出版发行。文康生平事迹和创作情况未有详尽资料。是书现存马从善作于光绪戊寅年间(1878)的序文,署“雍正阏逢摄提格(十二年)上已后十日观鉴我斋甫”“序”,及“乾隆甲寅(五十九年)暮春望前三日东海吾了翁识”“弁言”(后两序系文康化名撰)共三篇。《儿女英雄传》中的一些议论和序文,明确揭示了文康写作的契机、指导思想和侠义公案等题材长篇章回小说创作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都是诗酒之会的产品,但因两位作者的身份、家族背景、时代特征、两人的思想观念等等不同,作品中传达出的精神气韵区别很大,比较起来甚有趣味。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20,(1):64-74
宋代诗人在诗中多写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把文士的聚会多比喻为兰亭雅集,常化用序中的意象,思考序中表现的生死感伤情绪,批评萧统编选《文选》不选此序,还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真迹的流传,《兰亭集序》的摹本和刻本,以及对《兰亭集序》书艺的评价。由于《兰亭集序》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书法价值,其摹本、刻本在宋代广泛流传,文人士大夫也广为阅读、摹写,加之宋代诗人的人文修养深厚,作诗爱写书籍、字画、书斋以及士人生活题材,作为法书的《兰亭集序》就经常写入诗中。宋代诗人在诗中描写《兰亭集序》,拓宽了宋诗的题材,丰富了宋诗的人文意象,并体现了宋人"以学问为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楚辞章句》的“序文”,向以为王逸作。近有异议者,然对其提出的“序文之间”、“注”“序”之间的“自相矛盾”,“注”对“序”的“深到语”无“相应之诠发”,“序”中所写有异代所不能想象者,《离骚》《天问》各自之前后序不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异议未能动摇传统之说。另外,对“序文”刘向作说的几大理由进行考辨,得出:这些理由,均不能成立。全文的结论认为:这些“序文”全是王逸作的。  相似文献   

18.
一些分析《兰亭集序》的文章,抓住文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断言王羲之批判了庄子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也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是积极地追求人生;也有人认为,《兰亭集序》充满着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伤,在山水之乐中,乐尽悲来,伤悼生命之短,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蕴含着他对秀美的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挚爱。对以上诸说,笔者想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激动人心的感伤———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兰亭集序》是兰亭集会时修禊祓除的记,也是为集会赋诗而写的序,是对兰亭集诗中“所以兴怀”内容的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20.
《送董邵南序》是一篇著名的优秀散文,出自唐代大文字家韩愈的手笔。这篇序文很能代表韩文的艺术特色。文仅百五十字,却“有无限开阖,无限变化,无限含蓄”,堪称“短章圣手”。 这篇妙文,诚然是有“无限开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