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文化在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审美趣味、生活习俗等方面,蕴含着多重内涵和德育价值。在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开发乡土文化德育资源,丰富校本德育课程,对中小学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德育工作校本化、特色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学德育"回归儿童生活"的理念决定了农村小学的德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相时丰富的自然资源、民间文化资源和生产劳动资源,这些都可以用采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农村德育校本课程在价值取向上应回归儿童生活,应立足乡土资源,应通过实践活动生成儿童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3.
王万香 《考试周刊》2024,(16):22-2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乡土文化旅游资源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同时,德育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因此,将乡土文旅资源与德育实践相融合,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开发校本德育课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地域文旅资源的特色和价值,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文旅实践活动,充分挖掘乡土文旅资源的德育价值,构建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实践课程,实现德育校本教材的本土化、生活化、活动化、时代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又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乡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5.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开发校本课程。本文将锦州乡土文化置于新课程的框架下,叙述了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和目的。对锦州传统文化中能作为课程资源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介绍。进而论述了乡土文化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培明 《中国德育》2006,1(10):63-66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重视乡土资源的德育功能,促进教育与地域生活的联系,是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传统特色.在都市化、信息化日益突出,社会变迁加剧的背景下,引导学生亲近故土、热爱家乡,培养良好道德心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中小学乡土德育以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融入多种教育途径,具有一定实效.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保证,多样化的指导体系,推进乡土德育的开展,对改进我国中小学德育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但是在实际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忽视了乡土文化对德育的作用。为此,本文从作者所生活的地区——安徽省出发,总结概括了徽州宗族文化和徽商文化的德文化底蕴。并在总结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着重提出了中学德育工作中运用徽州德文化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化是学校德育用之不竭的宝库。灿烂悠久的盐湖文化,为我院德育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藏。我院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育人环境;汲取乡土文化精髓,充实德育教学内容;以乡土文化活动为载体,拓宽德育途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吸收企业文化;结合专业,加强道德践履,固化道德品质;发扬蒲剧文化,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校园德育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阐明历史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掘资源,运用乡土历史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点亮德育这盏明灯.  相似文献   

11.
乡土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学校因其自身的乡土属性,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便利,乡村学校可以通过提升教师乡土意识、开发校本课程、创设乡土环境以及构建德育共同体等途径,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发挥乡土文化教育功能,提高立德树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进程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多元的文化冲击,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基本忽视或者轻视了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是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总结的社会共同经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农村有着天然的联系。农村小学更应在德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培养乡土情怀及家国情结。  相似文献   

13.
乐广吉 《新教师》2022,(3):26-27
学校在发展德育的过程中,立足乡土区域特点,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优秀乡土文化,让优秀乡土文化融于学校的办学思路、德育管理、德育课堂、特色活动中,形成独特的德育特色,使学校的德育有更良好的群众基础,焕发出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校(江苏省吴江市同里中学)积极挖掘地方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了具有同里镇历史文化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同川滋育仁美》《吴江旅游》和《文化同里》,从同里历史文化特色这一角度去探索德育校本课程丰富的内容、特征以及实施的可行性措施。课程中同里的名人、名风和民俗,以及小桥流水和名胜古迹等,都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我们依托校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他们的道德责任感、使命感,加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合,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夏孙 《中国德育》2007,2(7):59-60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阐明历史学科教学要充分发掘资源,运用乡土历史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和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点亮德育这盏明灯。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地区有着瑰丽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光荣的红色文化资源、淳朴的乡风民俗资源以及奋进的社会发展资源等。学校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环保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慈善教育、人文人格教育等德育活动,从而实现德育资源的本土化,使德育更贴近学生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心理。在德育过程中,学校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性,浓厚校园乡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8.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韩涛 《中国德育》2007,2(11):56-59
一种有生命力的德育,必定植根于儿童生活、校本实践和地方文化传统。开辟“乡土德育”栏目,就是为了发现、宣传和培育更多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德育样式。土生土长的东西,或许粗糙,但其中包含的田园诗般的教育梦想和奋力前行的实践冲动,会让德育变得更有魅力,会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及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等。本土化是乡土课程资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乡土课程资源在课程建设中所处的地位非常突出。海南拥有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教师也在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但以“学校”为主体的开发还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开发方式单一、制约条件较多;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还停留在低水平阶段。因此,大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挖掘海南乡土课程资源的教育和教学价值,不仅是创建本土化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所必需的,而且还能加快海南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