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陶渊明挽歌诗是中古时期挽歌诗的巅峰。本文首先从陶渊明挽歌题目和其挽歌是否为临终属纩之作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陶渊明挽歌诗在魏晋六朝挽歌诗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力图从挽歌与挽诗的角度阐发陶渊明挽歌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选>之所以将挽歌别立一类而未归入乐府,盖因编者意识到挽歌这一诗歌题材在当时的重要性.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陶渊明三家诗在挽歌诗体的发展演变中极具代表性.如果将挽歌诗归入乐府类,势必会模糊挽歌诗体的演变轨迹.这种特殊的处理可以见出编者敏锐的诗"体"意识和诗"史"意识.  相似文献   

3.
挽歌即送葬之歌,由牵挽灵柩的人所唱,其起源颇早。魏晋文人喜以挽歌为题作诗,借以集中细致地歌咏作为生命个体的生之快意与死之悲伤,同时这种复杂的心态也赋予了挽歌悲怆与旷达的复杂况味。文章试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对《文选》中收录的挽歌诗作简要论述,以期梳理并展现魏晋不同时期文人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4.
文章认为身仕乱朝与贫病交加是鲍照挽歌创作的现实及心理根源;鲍照好作挽歌,喜拟民间流行的挽歌曲调,这是诗人对随时及身的死亡忧惧的排遣方式。《松柏》、《代蒿里行》、《代挽歌》等长逝辞是诗人为其随时踏上漫漫黄泉路而唱的一曲曲寂寂哀歌。  相似文献   

5.
从对后世文人挽歌诗的影响方面来说,《薤露》、《蒿里》要比《虞殡》、《绋讴》大得多。挽歌诗实际滥觞于《古诗十九首》十三。大量的挽歌诗中都或多或少用这种方式表现出了对丧葬礼俗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尽管挽歌产生的确切时间和原因今天已很难说清,但到汉末魏晋时,葬礼中使用挽歌以助哀已成惯例,却是不争的事实.汉末魏晋人除了在葬礼中使用挽歌外,他们还喜欢在"宾婚嘉会"之际或日常生活中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但已明显不以助哀为目的,相反,崇尚"以悲为乐"的审美时尚,表达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于生命危浅的惶惑和忧惧,追求行为的放诞和风流,则成为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的原因和目的.汉末魏晋人喜欢在非葬礼场合于酒酣之后吟唱挽歌,这实际上是以助哀实用为目的的葬礼挽歌在本时期产生的"变调"亦或说流变.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挽歌在艺术上具有死生对比鲜明、情调悲伤凄怆、体制形态多样化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挽歌的产生及应用场景密切相关。生死对立的客观现实,造成了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不同历史时期的丧葬仪式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及挽歌自身的存在状态,造成了挽歌不同的体制形态。  相似文献   

8.
用诗歌的形式来叩问死亡、抒发由此引发的忧伤,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挽歌即其中之一种。挽歌起于执绋者的讴歌,本是送葬仪式的组成部分,但是自汉末起,挽歌的抒情功能被强化,开始在葬仪以外的场合流行起来,此后,魏晋文人不仅好唱挽歌,且自制新辞,文人挽歌诗往往带有自挽的性质,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陶渊明的《挽歌诗》堪称此类作品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9.
张岱的<和挽歌辞三首>作于他徙居西北山期间,该诗受到陶渊明的<拟挽歌辞>的影响,但同<拟挽歌辞>相比较,张岱的<和挽歌辞三首>体现了诗人"忍辱求生"的生命意识和乱世修史的复明隐衷,其亡国遗民的精神追求感人至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岱的诗歌必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挽歌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哀祭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曾在汉魏晋南北朝时风靡一时,成为了古典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历来研究者很多,但是关于挽歌的起源问题,均是各自持一说,莫衷一是。本文通过,甄别旧说,考辑文献,追述挽歌背后的文化渊薮。认为挽歌起源与东夷文化存在着密切关联,主要体现在东夷文化中的归山观念、神仙文化及部落图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易》是“六经之首”。孔子的学说正是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六经”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完整系统,我们必须把“六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的学说体系,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在“六经”之中,各经都有其偏重之处,《周易》是其哲学总纲,《礼经》《乐经》《尚书》《春秋》是礼乐刑政的原则表述,《诗经》则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左传>"赋诗"、"引诗"的<诗>用状况,结合<论语>"论诗"和孟子、荀子的"引诗证理",利用上博<诗论>所传递的评诗信息,可再现先秦时期的两大<诗>学系统--"赋诗"系统和"评诗"系统,补充载籍之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诗经>早期的流播.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医药院校在校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5所医药院校和5所普通院校在校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广东省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为68.4%,其中成为体育人口占26.5%,与普通高校相比,参与率减少14.8%,体育人口减少7.8%.广东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为"第一,增强体质.第二,舒缓学习压力.第三,娱乐及兴趣爱好所在".影响广东省医药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第一,学习任务繁重.第二,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及设施.第三,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史记》的一些纪传中,使用了类传方式写人叙事,但《史记》中到底哪些传纪属于类传,至今人们没有完全搞清楚。《史记》中的类传共有《外戚世家》《刺客列传》《循吏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日者列传》《龟策列传》《货殖列传》等11篇。《史记》中的人物类传具有先议后叙、详略结合两个鲜明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 ,应突出以上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强馆员自觉服务的意识 ;二是不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三是优化图书馆藏结构 ;四是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五是使服务手段现代化、多样化 ;六是对读者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6.
康德的"至善"概念应当有四种含义,一是"最高的善",即德性;二是"完满的善",即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三是"共同的善",即伦理共同体;四是"最高本源的善",即上帝。这四种含义构成该概念的完整内涵。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县城绿地及农田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绿地植被对县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县城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同农田相比有一定差异,表现出有效磷含量绿地土壤低于农田,速效钾含量绿地土壤高于农田,而碱解氮规律不明显。(2)县城绿地植被不同其有效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表现出有效磷含量乔木>草坪、灌木,速效钾含量乔木、草坪>灌木,碱解氮含量表现出乔木>草坪、灌木;(3)绿地土壤基本性质对有效养分含量有一定影响,表现出速效钾与CEC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碱解氮与有机质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运用语料库语言学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提出了评估文学作品对民族共同语的贡献度的概念,论证了历时与共时、词汇与语法和静态与动态参照系以及典内词重合度、典外词偏移曲线、表内词重合度、表外词偏移曲线、频度相似度、流通度、层级分布和典故化程度等八项参数指标,对文学语言规范化与语言应用研究新领域和文学家社会历史责任等,提出了客观、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动态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德州回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德州回族的来源主要有五:一是元明清陆续自外迁入,二是历代回回兵及其后裔,三是回回商人及其后裔,四是苏禄东王后裔的融人,五是其他民族的融人。在德州回族的形成过程中,伊斯兰教起到了纽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书证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二十年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有关现代书证研究成果却不多.《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有182例,数量较多;失误类型较多,有出处、文字、标点符号、排序、孤证、书证滞后、版本不一共计七种失误.《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失误比例较高,失误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存在的问题.《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会影响辞书的规范性,甚至模糊对部分词语源流演变的认识.《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关注缺失,凸显了对其进行修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