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仰臣 《教学随笔》2014,(12):22-25
技法导航 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缺乏对材料的合理取舍,详略处理不当,以致文章形同流水账,淡化主题,毫无色彩。其实,一篇记叙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恰当安排,该浓墨重彩就要不惜笔墨,该言简意赅就要惜墨如金。  相似文献   

2.
<正>技法导航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缺乏对材料的合理取舍,详略处理不当,以致文章形同流水账,淡化主题,毫无色彩。其实,一篇记叙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材料的恰当安排,该浓墨重彩就要不惜笔墨,该言简意赅就要惜墨如金。一、主旨详,陪衬略古人说:"详略者,要审题之  相似文献   

3.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米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与中心思想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直.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思想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重点材料应该详写;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要写得简略些。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也是有“法”可循的,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的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的要做到简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  相似文献   

7.
考测点导航记叙文是叙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来表达一定主题的文章。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要看清题目,明确写作内容;主题要明确,立意要新;材料新颖、真实;合理地组织材料,巧妙地安排结构;善于描写。写记叙文是对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一种基本训练。典型题点击一、有人说,花季少年爱做“梦”。其实,梦既可以是一种理想或追求,也可以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希望……“梦”中有“我”及与“我”相关的人和事……人人都盼望“梦”在“那一天”能成真。请以“我最盼望的那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内容积极具…  相似文献   

8.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一、人详事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要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品质等方面的材料,如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是…  相似文献   

9.
不少同学的作文没有感染力,读后不能给人留下鲜明印象,其中主要原因是叙事笼统,笔调单一,情节过于平顺,缺乏灵活变化,没有情境感。有的同学选材不错,但对文章详略把握不准,对重点地方缺乏精雕细刻。在记叙文写作中一改常态,力求变化,可以使文章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0.
<正>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如主题不明确、选材陈旧雷同、详略不当、缺乏细节描写等。鉴于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施大多是依托教材进行的,因此怎样在教材的课文教学层面把学生的读写学习结合在一起对  相似文献   

11.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的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的要做到简笔勾勒,概括精练,画龙点睛。只有做到  相似文献   

12.
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习作方面虽然有了较为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大多数学生能写较通顺的记叙文。但纵观学生的习作.整体水平不高.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会拟定题目:开头结尾模式化;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会联想和想象;不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假话连篇.缺少真情实感等。而这一切,很大一部分是习作技巧的问题.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平时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材料的积累.缺乏对生活的思考。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积累材料上下功夫。根据本人教学实践.采取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指要 (一)知识点 1.记叙文知识点①记叙的要素;②记叙的顺序;③记叙的中心和材料;④记叙的详略;⑤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记叙文是高中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文体。这种文体容易写但写好难。记叙文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综合素养。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三点:一忌繁冗,二忌平淡,三忌缺乏意义。一忌繁冗。所谓繁冗是指对于文中记叙的人物和事件,不加剪裁,也不注意详略安排,只是从头叙述到尾,而让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淹没其中。  相似文献   

16.
考测点导航材料作文的材料,一是文字材料,一是图画材料,以图画作材料的作文就是看图作文。看图作文的关键是要弄清图意,全面、透彻、准确地了解图画的内容,把握中心;分析作者作画的目的;要紧扣画面,展开联想与想像。看图作文能培养学生的鉴赏、概括、表达、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典型题点击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1.晚上,一阵剧烈的咳嗽停下来以后,张叔叔终于决心戒烟了。2.想起自己几次因吸烟闹出的笑话,他毅然把烟斗扔到楼下。3.刚一出手,他就后悔了,连忙飞身下楼。4.他心想:要是能赶到烟斗落地…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的作文,主要以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训练为主。学生提到写作文,有的跃跃欲试,却“胸中无甲兵”,只好纸上谈兵;有的苦思冥想“一句几月得”,为构思、选材咬破笔杆:有的倒是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这些迹象表明,学生在情感上对作文缺乏感性的“爱”,所以,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情感,是一个必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写作,特别需要学生注意详写和略写,平均用墨或者详略颠倒均会让文章表现效果很差。本文以课本中的两个文本为例,分析了详略各自的妙处,详略不能随心所欲,需要为表现的中心而选择,方能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作文阅卷中,教师都期待看到一些突显个性、有亮点的佳作,然而大多数作文都是“千人一面”。以初一记叙文写作来说,无非是一件某某事,一个某某人。学生背一篇范文,简单的更换人名,替换背景就可以通用一年。那种令人期待的结构别致,内容新颖,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真的太少了;看到的是太多的无病呻吟,辞藻堆砌,内容空虚,语句混乱甚至别字连篇的作文。在平时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心里就疑惑:为什么学生作文会这么空洞,无话可说?为什么他们不能从生活中找材料,内容苍白无力?为什么他们的作文缺乏逻辑思考,显得可笑?从他们的作文中,我读出了成年人的圆滑、世故,我看到了僵化的思维、死板老旧的观点,枯燥乏味的语言。属于他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纯真、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挫折、对一切未知新事物的追求与执著……似乎都消失了。鉴于以上学生写作时缺乏个性、缺少新意的现象,再反省自己教育过程存在的某些问题,我有几点疑惑:一、是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太强调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详略得当”、“突出主题”“紧扣中心”……至今仍然充斥在写作教学中。刻意地追求外在形式,当学生真正上考场时,搜索枯肠,只能七拼八凑填充内容了事,这就导致了文章“千人一面”。当然也不能说这些教法完全无用,不过机械的训练只会让学生过分重视形式,增加对作文的厌烦感。二、是否教师的作文教法太单一  相似文献   

20.
一、在教学过程处理上,要注意快慢适宜、详略得当。设计教学节奏时,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安排内容要错落有致,分配时间要大体适当。如《孔乙己》一文的教学,人物形象分析为一重点,一般都安排一课时,试以这一课时的两种教学安排为例来稍作说明。安排甲:1.明确教学目标3';2.逐段讨论分析人物性格35';3.小结人物性格5';4.归纳主题思想2'。安排乙:1.明确教学目标3';2.学生自读并自选片断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0';3.指名分析,教师点评10';4.重点片断讨论10';5.归纳人物形象,小结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