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26日,香港硕果仅存的《新晚报》宣布停刊,该刊总编郑纪农称,由于香港报业的残酷竞争,电子媒介的发展,晚报市场逐步萎缩,导致香港晚报的最终消失。而大陆晚报的发展迅猛,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态势。香港晚报的发展史对大陆晚报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  相似文献   

4.
在1997年6月香港回归前夕,香港最后一家晚报宣布倒闭。这对于目前中国报刊市场上堪称最红火的晚报一族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值得认真思考一番。我们且不去分析香港的晚报倒闭到底是何原因,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有些晚报在今后报业新一轮的竞争中,难保永远是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探究中国晚报诞生的社会及历史因素,回首旧中国晚报之命运多舛.由于政策、资源环境等因素助力,建国以来我国晚报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晚报发展的若干突围之策. 摘要: 约在18年,<香港船头货价纸>更名为<中外新报>,被认为是首份中文晚报.1898年8月2日创刊的<上海晚报>为中国人自办晚报的开端,尽管它只存在了两月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正式宣布停刊,标志着晚报这一品种在香港消失了。这个消息给内地晚报界不小的震惊,有人甚至惊恐地呼告:晚报已不适应改革的时代了,晚报的末日到了。对此,郑州大学董广安教授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晚报的发展前景还相当广阔,同时晚报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基于此,她果敢地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晚报舆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二十世纪最后一个元旦钟声的敲响,《天中晚报》诞生了。 《天中晚报》可谓生不逢时。1997年6月香港最后一张晚报《新晚报》停刊,引起大陆晚报界的极大关注。有人预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晚报将会消亡。这种预言,目前看来尚属危言耸听。但网络媒体的崛起,传媒已面临严峻挑战;都市报的繁荣,使得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的晚报家庭难以招架,确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天中晚报》创刊了。 一年过去了,诞生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驻马店,创业于报业竞争白热化的《天中晚报》竟赢得了驻马店市800万…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晚报正走向衰落吗?南海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停刊以来,国内传播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似乎香港的晚报不行了,全国的晚报也将步其后尘而衰落,这是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云云。所谓的生活方式变化,多是援引香港的情况,诸如丰富夜生活的吸...  相似文献   

9.
我国晚报业的发展在罗湖桥的两端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照:香港的那一头,在1997年7月宣告寿终正寝,再也未能起死回生,而内地的这一头,却蓬勃向上,如日中天。两地晚报业的兴衰,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将其对应起来加以比较,进行分析,这对了解晚报业的走向,认...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2001年元旦,广州“黑马”《南方都市报》发出了“明年只有两人争夺冠军”的宣言,锋头直指《广州日报》,把老牌大众化报纸《羊城晚报》远远“抛在脑后”。倒是《广州日报》在发现主要竞争对手已经不是《羊城晚报》之后,流露出了惺惺相惜之意。一度如日中天的晚报事业陷入四面楚歌了吗?究竟我国晚报业的前途与命运怎么样?晚报将如何发展,何去何从?本文拟就这些问…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写作》2008,(4):8-9
新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方汉奇: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份晚报出现在香港,是英文的,后又逐渐出现了中文晚报。20世纪初,即1910年,中国内地第一份晚报——《中信晚报》在上海发行。北京出现晚报是1918年,是份商业报纸。从那时起到1949年,北京前后大概出现过47家晚报,其中叫《北京晚报》的有6家,分别在1921年到1939年间创刊发行,存在的时间都很短,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12,(9):13
海外媒体报道,2012年8月20日,自1997年停刊的香港《新晚报》,15年后以免费报章形式复刊。复刊后的《新晚报》,将每日发行20至40万份,周一至周五在港九多个地铁站和零食物语分店免费派发,全年发行250期,交由《香港商报》在深  相似文献   

13.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2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14.
年前在上海举行的1992年全国晚报会议(全称是“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七次年会暨全国晚报第十次经验交流会”)给人们留下一个强烈的印象,这就是:迅速繁荣起来的我国晚报事业,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支劲旅;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晚报向日报老大哥提出了挑战。在这次全国晚报会上,不时听到新闻界同行们谈论“晚报热”或“晚报现象”。晚报事业的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恐怕在我们的新闻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这也充分表明,晚报的迅速崛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注目。所谓的晚报现象,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对新闻改革,乃至新闻事业如何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都带来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15.
自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于1997年6月宣告停刊,受到震撼的中国晚报界从此多了一个话题:晚报是不是要走下坡路?中国晚报还能红多久?中国的晚报到底会是怎样的结局?似乎现时谁也说不准。在此背景下,研究一下新时期中国晚报业发生、发展的轨迹,寻觅其中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16.
叶鸿南 《传媒》2006,(4):40-42
在哈尔滨报业市场上,<新晚报>是一家公认的主流媒体.读者习惯于在<新晚报>上看政策的走向、市场的阴晴、文娱的变化,<新晚报>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舆论的风向标.这是读者对<新晚报>20年来办报风格的肯定,同时也对我们办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夏虹  沈淮 《新闻界》2002,(6):39-41
2000年8月16日,绵阳人发现,一张崭新的本地报纸悄然出现在他们的视线中。这张报纸以其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清湛明快的社会新闻,大胆公正的舆论监督和新颖大气的版式风格,立即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和喜爱。这就是刚刚创刊的《绵阳晚报》。《绵阳晚报》的诞生,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强烈关注,因为这是四川省第一家实行由市委直接管理,独立运作的新型体制,突破了市级晚报隶属于当地日报,由日报统一管理的传统模式的市级晚报。对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业界反应不一,支持者认为,晚报独立运作的体制更有利于报纸树立现代报业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从1997年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到老牌晚报《羊城晚报》被《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远远抛在脑后,如火如荼的内地晚报业似乎被敲响了衰弱的警钟,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更令地市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地市晚报真的陷入四面楚歌了吗?  相似文献   

19.
从1941年—1942年桂林人公报和桂林大公晚报先后筹办、创刊,直到1944年9月晚报停刊,9月日报全部毁灭,共出版了三年多,我是自始至终参加,亲身经历的。当时我担任日报和晚报的发行人,对外代表本报。但在报馆内部,我是副经理。主要是总经理胡政之总揽一切。1942年春天,由于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香港大公报停刊,金诚夫、徐铸成撤退到桂林后,即分任桂林大公报经理和总编辑,直到大公报停刊。因此,桂林大公报的主要情况,虽然事隔近四十年之  相似文献   

20.
叶向荣 《传媒》2006,(4):42-44
在2005年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和中国记协联合组织的全国晚报(部分)质量检查中,<福州晚报>总分列第一名.这是我们的荣幸,也是促进报纸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压力和动力.能够取得这一优异的成绩,是<福州晚报>长期以来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制定并落实一系列科学严格的制度深化内部管理,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