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物化的学校体育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发现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一直偏重于以物为中心,而偏离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思想。为了使学校体育在育人思想上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文通过体育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树立与强化,努力扭转"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的工具"的局面,使学校体育由物化向人化升华,以改以前学校体育育人的"半个人"为"完整人"。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以人为本”成了学校体育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并有成为学校体育的教育理论出发点的趋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这种思想会将学校体育的教育主体绝对化,模糊社会主义的办学目标,且教育并不是以学生潜能充分自由发展为出发点,而是对学生发展进行限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育人为本”才是学校体育的理论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全纳教育的提出背景、定义和基本理念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学校体育能够融入全纳教育思想,应使学校体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师的培养,注重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建设,建立具有全纳理念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谭红 《体育学刊》2007,14(4):61-63
新课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学校体育课程通过人化的回归,在更高文化层次上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应关注学生“多向度”的发展,唤醒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谭红 《体育学刊》2007,14(4):61-63
新课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学校体育课程通过人化的回归,在更高文化层次上发展,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更应关注学生“多向度”的发展,唤醒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以人为本是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要求;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要求,是学校建设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出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做好以人为本的学生运动员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认识教育的对象,理解学生运动员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关键,关心学生运动员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运动员是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史明 《体育世界》2014,(12):117-118
在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是讲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更要重视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提高体育学习以及其他科目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完成教学目标。本文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对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应用进行研究,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发是新的一轮的思想、任务、目标在学校体育务必贯彻。让学校体育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体育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等方式方法来实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孙林 《体育世界》2008,(8):24-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颁发是新的一轮的思想、任务、目标在学校体育务必贯彻。让学校体育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体育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训练等方式方法来实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新、旧学校体育教育思想,阐述并分析了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在课程方面以人为本,在组织形式方面灵活机动,在教学方法方面丰富多样等特点,并且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交互形式"的出现成为现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献资料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为基础,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表达”能力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读思达”是一种普遍适合于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法,它一定程度上为体育教学打开了新思路,让体育教学不再是纯粹的技能学习,而是一种融技能、知识、思想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终身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是整体而长远的体育思想,体现出以人为出发点的哲学思考。学校体育阶段在实现终身体育目标中有着重要作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走与终身体育(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学校后体育)相结合的道路;必须在终身体育总目标下,开拓人们对体育问题的思路,才能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同终身体育目标的统一。未来学校体育的结构、内容、教法、管理、师资培养、远景规划等一系列问题都收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进行革新和实验。  相似文献   

14.
"相异构想"具有特异性、肤浅性、顽固性、隐蔽性的特点,它的存在对体育教学将会产生负面影响.分析了"相异构想"在体育教学中形成的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加强认知、引发新旧思维交锋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克服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育专业"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健民 《体育学刊》2005,12(2):72-74
根据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新的培养目标,以教育特性为出发点,从概念、内容、形式等方面突破,对“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三维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已落后,应构建球状结构的“学练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等理念对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认为在残奥会理念的积极影响下中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在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加强和完善。北京残奥会也将推动特殊体育教育的观念,使其以每一位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宗旨,不断促进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体育活动中的不同,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概括而言,那就是中国古代体育是一种“心性思维”,而西方体育则是“身体思维”.用心思考的结果是我们传统体育运动中的规则往往是一种变通的、灵活的、甚至于是因人而异的“柔性”规则;重在体验,衡量事物的标准是经验的积累与领悟;以个人问题为取向,讲求天人感应,因此规则随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西方体育则在以“身体”为视角的考量下,强调同一与平等,体现出一种“钢性”规则;重在分剖解析,考察事物的标准是层层相加,深入分析;以观念为取向,理性至上,因此规则是恒常的、不变的、同一的,直至发展成今天全球通用的体育规则.  相似文献   

18.
以"人文奥运"理念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晓波 《体育学刊》2002,9(6):96-97
借助北京“人奥运”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简要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个性教育,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育理论西方化”、“反对前苏联教育理论”,“两个主义之争”、“两个中心之争”等一系列问题的剖析,认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主义”无关。指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直面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走民族化、本土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杨弢  曹莉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25-26,29
当前我国大中小学校面临着一场全面的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有了更多的选择。将儒家文化的缔造者、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精髓——“和”“乐”以一种直观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应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会给体育教学带来新的理念和尝试。“和乐教育”宗旨是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礼”、“乐”、“知”、“能”、“健”、“行”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原则,改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课堂结构、方法手段、及评价体系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