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体育是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现代语境中的"体育"可被分别界定为"作为教育目的范畴的‘体育’""作为活动形式范畴的‘体育’"以及"作为课程类型范畴的‘体育’"3个层次的内容。学校体育具有教育性、基础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它是"作为活动形式范畴的‘体育’"在学校情境中的具体表征。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既是理论思考的必然,也是实践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重点对身体何以成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之维进行了较为充分而科学的论证,并在全面检视与深刻反思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传统研究路向及其"身体"维度研究缺失的基础上,展望了基于"身体"之维的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四个可能面向,以期进一步创新、拓展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内容,挖掘、彰显"身体"之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及其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身体"维度不仅能够成立,而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性的本体性的研究维度,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和深远而重要的意义与价值;(2)"身体"与学校体育思想之关系研究、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历史变迁之"身体"解读、"身体"危机的学校体育思想根源及其现代学校体育身体观建设、基于"身体"之维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现代建构等4个面向值得给予更多的关切。  相似文献   

3.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青少年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指导现代体育教学改革,并广泛应用于学校体育教育的各个领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关心的新问题,已成为现代体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阐明"互联网+"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关联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家庭影响和社会涉入三个方面描述了"互联网+"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实施中的具体应用,并阐述了"互联网+"与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策略,旨在为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2年4月18日,由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社主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工作部、首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承办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装备标准化建设专题论坛"在首都体育  相似文献   

6.
吴文博  张振华 《体育学刊》2011,18(4):107-110
中国学校体育长期以来具有"现实性"、"学科性"的特点,过分强调学校体育的政治因素,没有顾及学校体育的育人意义与作用。应从现代性、教育性、学科性3个方面重新定位中国学校体育的性质,从大社会、大文化、大教育的新视角认识学校体育教育,才能真正拉开具有新精神与时代特征的中国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帷幕,使体育走出自我领域的演进,嵌入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7.
"军国民思潮"主导学校体育的社会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清末民初时期"军国民思潮"在较长时间内主导学校体育的现象,联系德、日学校"军国民思潮"盛行时的社会背景;中国在清末民初时的社会状况及对学校实行"军国民"教育的需求,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主导思想与社会需要的联系,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尽快适应现代社会高度紧张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体育面临着对许多教育改革问题的选择。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应该是模仿还是创新?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训练形式应该是自由还是规范?学校体育的培养重心应该是大众还是精英?学校体育的教材更新应该是手段还是目的?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应该是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当头?学校体育改革的落脚点应该以增强“肌力”为中心还是以增强“心力和脑力”为中心?文章认为上述6个方面的变革成功,将会为中国学校体育的腾飞奠定最坚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讨论了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形成的社会背景及表现形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的影响下,当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出六个方面的趋势表现:1)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向"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转变;2)开放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体育观;3)体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4)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5)学校体育环境开始引起关注;6)体育教师成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晚清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近代体育发展的影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体育方面:促进中国近代体育文化形成、晚清体育会的相继成立与发展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在华体育活动事业推展;学校体育方面:推进体育纳入学校课程中,开始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以及促成教会学校"以学辅校"推展近代体育;体育思想方面,促进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尚武精神以及促使国粹主义体育思想的新发扬;传统武术方面:促使传统武术的基础崩溃,并入教育与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体育培训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对中国体育培训市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概括了中国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提出了扩大优势,缩小劣势,把握机遇和化解威胁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引入中国的进化论,使中国近代体育也发生了一系列嬗变:中国人对体育越来越重视,开始重新看待传统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脚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3.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并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甘肃段赋存的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国内外体育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展体育旅游,推动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论证了甘肃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后,提出全面开发各类体育旅游产品,拓宽甘肃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主体。以江苏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现状切入点,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中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提出针对性地改变思路和对策,以期在实践上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内容操作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育旅游是近几年兴起的现代旅游方式,并已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借助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甘肃段赋存的旅游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国内外体育旅游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开展体育旅游,推动甘肃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对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面论证了甘肃省体育旅游资源现状后,提出全面开发各类体育旅游产品,拓宽甘肃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美国SPARK项目的比较探讨中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对策,期望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期和有效地开展起到借鉴作用。中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阻滞因素与解决的对策是:运动能力早期性与持续性的统一;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发展;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内容的融合;体育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互相促进;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相辅相成;运动竞技性与健身性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居民在体育消费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状况、居民的文化水平和闲暇时间、体育消费品的质量、价格、品种、服务是影响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资料调研,通过对国内外体育经纪人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针对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进程影响体育经纪人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解决对策,为体育经纪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论述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概念及现状,并从责任主体深入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的安全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组织教法不科学以及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不足等;学生方面则包括安全运动意识薄弱和自身体质问题;以及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培养青少年高水平运动员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体育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在开展运动训练、培养运动员方面,都以学校体育为基础。认为应抓住中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以及举国办奥运会的有利契机,有效推进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对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新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