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界》2017,(2):67-69
在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新传播环境中,摄影的状态发生了极大改变,摄影由"机械复制时代"进入了数字复制时代。数字影像时代,图像成为一种带有"社会意义"的结构性符码,是一种相似的表征,不是"复制",而是转换,使影像传播与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为人类通向未来开辟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以数字技术与互联网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新传播环境下,摄影的创作方式、传播方式、审美样式及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首先是摄影文化真正进入了大众传播时代,其次是摄影的创作理念及手法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再次是摄影传播模式与传播形态趋于平民化与大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9):2-8
新传播革命的兴起与发展重塑了媒介传播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传播时代,主体被新媒介技术彻底建构为"数字主体",遭遇了身份、情感、认知和生存的多重危机。首先,数字主体在赛博空间被多重虚拟身份困扰,体验着身体缺场和身份丢失的经历;其次,数字主体身患"媒介依存症",主体情感被电子媒介交流异化和殖民;再次,在"不确定的"互联网时代,数字主体遭遇认知障碍和认知迷茫;最后,"数字化生存"将主体规训和征服,使主体面临生存隐忧。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让影像的制造更加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在摄影的所有门类里面,新闻摄影是最容易接受数字技术的。在数字技术还无法达到广告摄影、艺术摄影需要的清晰度而不被接受的时候,新闻摄影却接受了数字技术,因为数字技术可以提供新闻传播所需要的快捷,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资料的保存和检索比以前简单得多、方便得多。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正在大量改变着社会运行方式,改变着一切可以被改变的传统行业。不只是人类传播信息、表达意见的方式正在改变,人们普遍接触到的社会管理方式、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日常购物方式也都在改变。就连一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金融业,在大量使用数字技术来提升、装备自己的同时,其传统的神圣业务领域也正在受到挑战。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传统金融业已经受到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冲击,"余额宝""百发"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行,银行系电商、P2P的此起彼伏,微信支付、网购保险、直销银行更深入地走进人们生活,这一切,顿时让高高在上的传统金融业一阵紧张慌乱。数字时代,能够坚持说"以不变应万变"的行业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先进技术都应用到各个行业的生产发展当中,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媒体机构传统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媒体机构的传播渠道,也对当代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字时代新形式、新背景之下,编辑记者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修养,不断更新储备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更多技能,才能够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抛弃。本篇文章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数字时代背景下编辑记者应具备哪些技术素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爽 《东南传播》2018,(2):101-103
数字时代,随着消费者对虚拟生存方式的逐渐适应,技术驱动着营销传播阵地的转移,数字营销传播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然而,基于传统技术观和技术工具论将"技术"仅仅视为传播"工具",则容易造成当前数字营销传播实践中一些观念上的困境与悖论,即技术与内容的对立、个性化推荐与隐私问题、技术异化等观念争议。应当以对"技术工具论"的批判为始,结合数字时代语境从技术的本质把握数字营销传播实践中"技术"更加丰富的内涵,基于信息技术哲学观的视域更新对技术的理解与认知,走出观念误区。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伴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当人们还在争论"报纸将死"会不会真的到来时,方兴未艾的新媒体已经势不可挡地在传媒产业中攻城占地,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做了如下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由此可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  相似文献   

9.
由数字技术所驱动的数字时代的来临直接导致企业所面临的传播环境、营销环境发生变革,相对于现实生活空间而言,数字虚拟空间越来越成为企业营销制胜的主战场。本文探讨了由技术所构成的新环境对企业营销的冲击及企业如何采取措施来应对这场挑战。  相似文献   

10.
进入数字时代的今天要保住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并不容易。仅仅解决客观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并不能完全保住新闻的真实性。高科技的出现是个双刃剑,它在给新闻摄影的采集和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假新闻图片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以至于全世界新闻摄影界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假新闻照片。辨识和打假,已经成了新闻摄影领域里传播、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我国新闻摄影的现状来看,数字影像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使新闻摄影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到了数字影像时代。数字时代下,新闻摄影最直接的改变在于摄影器材上,而摄影器材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深度嵌入社会运行的基础逻辑,社会、传播、媒介、受众的关系被重新书写,新闻传播学科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卓越数字新闻传播人才是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回应数字时代转型和学科创新的关键。文章认为,需以符合新闻传播学科发展规律的数字化传播理论为先导,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依托,以实验室建设为核心,建立理论、技术、场景协同运作的培养体系,助力高校输出具有数字伦理、数字素养和数字传播实践能力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传媒领域逐渐兴起了电子文化传媒,新媒体时代迅速来临.以网络传播和数码摄影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新闻摄影与传播技术的"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新闻摄影教育环境的变革性.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摄影教学革新,是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当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摄影的数字时代到来,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快速发展使得新闻摄影在数字化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新闻摄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虽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新闻摄影在面对这些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时,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是新闻摄影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闻记者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积极应对挑战。使得新闻事业走上健康成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惠广亮 《新闻窗》2013,(5):30-3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也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充满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然也包括摄影的数字化,新闻摄影作为摄影的一部分,也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始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武非  窦志春 《传媒》2021,(17):56-58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全面高质量发展,当代艺术也迎来了创新变革的机遇期.其中,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为视觉艺术传播带来诸多可能性,同时不断推进新兴数字媒介实现多元化变革.本文结合数字媒介环境对视觉艺术传播带来的不同层面影响,针对视觉艺术传播的发展现状和创新趋势,展现视觉艺术借助数字媒介在艺术媒介、活动、受众、技术等方面实现的传播创新.  相似文献   

17.
韩燕 《新闻知识》2005,(5):54-56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数字和网络技术也在新闻摄影界引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使得新闻摄影在报道理念、报道方式和工作规范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变革,提高了新闻摄影与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的竞争力。一方面,数字技术为新闻摄影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快捷的传输方式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二是打破专业新闻摄影界限,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广告生存形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每次传播技术革命都会引起媒介形态和传播形态的改变,广告生存形态因之发生改变。数字技术是当下统治性的传播技术,它改变了广告信息传播的媒介形态和传播形态。在广告媒介形态方面,数字技术导致遗传型、共生型和衍生型广告媒介同时并存,广告媒介形态呈多样化和碎片化状态。在广告传播形态方面,数字技术导致广告由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由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由单一传播向整合传播的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当前已经步入数字时代,同时,在新闻媒体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这就使得编辑记者的工作变得更有挑战性。本文立足数字时代的发展,探讨编辑记者当下应当具备的几项专业技术及自身素养,其中,专业技术包括摄影、采访、策划、信息挖掘、数字设施的应用、计算机、多门语言表达等;而自身素养则主要有文化综合能力、思想政治、职业素养及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分析了当下所表现出的几点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合理策略,旨在使编辑记者能够为大众呈现更为精彩的节目内容,使电视台、广播等传媒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终端设备的更新普及,新媒体通过不断改变其传播形态日益彰显与社会的互动,并最后完成其功能角色的转变,1从而开创了媒体传播的新环境,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语境。一、全新平台为纪录片注入新活力自从致力于纪录片发展的垂直门户网站"良友纪录"于2008年开通以来,我国的纪录片新媒体传播平台正处于逐渐成型、逐步完善的发展进程中。2013年首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