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论毛泽东的宣传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家,他的宣传思想曾经指导着中国共产党贏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他的宣传思想扎根于中国特有的环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思想遗产之一。毛泽东的“宣传”概念什么是宣传?关于这个概念的含义,毛泽东的解释是相当广泛的。他说:“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毛泽东选集》第二版838页,以下引该书只注页码)行动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他说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宣传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他认为"一个人只要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行动本身也是一种宣传。他把新闻工作者也看作是宣传人员。他认为,共产党宣传的成功,原因不是别的,首先在于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党的理论和政策,是为经济上贫困、政治上受压迫的广大人民群众谋解放的,因而他们"极易接受革命的宣传"。毛泽东对宣传进行研究的结果,其代表作是《反对党八股》。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在1938年3月至1940年初,受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委托,出使共产国际.在此期间,任弼时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他不但在国际讲坛上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思想,而且亲笔撰文在苏联<共产国际>、<真理报>、<红星报>等报刊上向国际无产阶级和苏联人民进行广泛宣传,增进了世界各国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了解.使共产国际承认了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战争的方针、政策和策略是正确的,也最终使共产国际认可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袖地位.任弼时在共产国际的宣传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伟大的革命导师、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他一生中善于运用报刊宣传从事革命活动,指导革命活动,赢得革命的胜利,夺取了全国的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他的丰功伟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爱戴。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一) 毛泽东同志从事报刊宣传活动的实践经验和新闻理论都十分丰富。从1919年五四运动起到他的终年共五十多个春秋,始终都和新闻工作密切关联着。1919年到1926年,他主办过湖南学生联合会《湘江  相似文献   

5.
文字简短、精警、生动 毛泽东特别注意文章,包括新闻报道的文字,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述。 毛泽东关于文字、语法、修辞方面的论述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要简短、精警 毛泽东在红四军第9次党代表大会决议关于宣传工作的部分中强调:“宣传文章要简短,使他们顷刻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这段话虽是针对对白军宣传说的,但对于新闻的写作是有普遍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马涛 《档案天地》2011,(5):24-27
卫立煌,与中国历史上三位重要人物一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评价他说"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评价他说"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以高度的爱国精神同侵略者进行英勇悲壮的生死战斗的历史。抗战中,我军非常重视开展对敌军的宣传和瓦解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指出:"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工作……宣传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为此,我军官兵广泛展开了多种宣传工作,软化敌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和出席这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的部分代表作了一次长谈,其中谈到了他对新闻有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他说:“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毛泽东在这里所指的新闻有  相似文献   

9.
杨保军  陈亚楠 《新闻界》2012,(18):79-80
这是毛泽东关于新闻事业与经济基础关系的一个基本观点的俗称。这一观点他在1957年的讲话和文章中两次提及并做了叙述。1957年5月15日,毛泽东将他写的一篇文章《事情正在其变化》,发给党内干部阅读。在谈到党内知识分子新党员中一部分有相当严重的修正主义思想时,他说:"他们混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他们混同反映社会主义国家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事宣传思想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主持部队宣传工作经验的结晶。几十年来,军队从口头宣传、化装宣传到传单、布告、墙报到印刷报刊等文字宣传以及实际行动的宣传(红军纪律便是一种对群众的实际宣传),几乎都是在毛泽东军事宣传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他的军事宣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宣传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深刻地揭示了军事宣传的基本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学的理论宝库。研究毛泽东军事宣传思想是一项艰深的学术工作,理论和实践均有待于科学总结。本文仅就学习毛泽东著作中有关军事宣传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的党报理论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的新闻传播业。这一理论体系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可以追溯到20年代他的报刊时期。他认为,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党报,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工作,而不是传播新闻。就此他提出了增强党性、联系群众、典型报道等关于党的新闻和宣传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著作中",舆论"的概念出现频率相对较高。舆论是一种很复杂的信息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毛泽东没有对舆论本身下过定义,但从他运用这个概念看,舆论是分散的、自然状态的意见。因而他在谈到"舆论不一律"时这样写道":我们在人民内部,是允许舆论不一律的,这就是批评的自由,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自由,宣传有神论和宣传无神论(即唯物论)的自由。……要想使‘舆论一律’是不可能的,也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卓越的舆论宣传大师和新闻战士。虽然毛泽东一生当中亲自创办的报纸并不多,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同时,也领导着中国的新闻事业。他一生写作并修改了大量的消息和评论文章,并对各个时期党的新闻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引领2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群众观是对毛泽东半个世纪新闻工作思想的提炼,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引渡溥仪是毛泽东首次出访苏联时,亲自经手办理的事. ……有一天,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对毛泽东说: "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打败日本并将一批日本战犯战俘和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等人押到了苏联.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这些战俘应该引渡到中国,由你们来审判和处理." 毛泽东立即表态说:"中国迟早要将这批战犯接过来进行审判,只是目前还不能.  相似文献   

15.
1955年11月,毛泽东同志讲了当时的党八股。他说:“今天的党八股和十年前的不同,从前是‘空洞无物’,现在是材料人多,例子太多,压得喘不过气来,思想性没有了,看下去都是材料。”当时,毛泽东同志正在领导编《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他觉得当时收录的176篇文章,“有不少篇是带有浓厚的党八股气的”。这个党八股的特点,就是材料很多,缺乏分析,材料和观点脱节,没有上升成理论性的东西。当时我不搞农村宣传,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他比认识你们还早得多"   新中国建立不久,有一次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召周谷城相见,当时上海市副市长许建同等也在座.落座后,毛泽东对许建同等人说: "周谷城是我的老朋友.我认识他比你们还早得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1957年3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批评了宣传工作中的片面性。他说:“片面性就是思想上的绝对化,就是形而上学地看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已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不仅今天的人们在说,当年他的老师和同学也有口皆碑。毛泽东的老师、岳父杨昌济曾称赞他"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在一师读书的陈赞周也说:"润之气质沉雄,确为我校一奇士,但择友甚严,居恒鹜高远而卑流俗,有九天傍视之慨,观其所为诗文戛戛独造,言为心声,非修养有素不克臻此!直谅多闻,堪称益友!"这就是《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宣传     
(一)宣传是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宣”即公开表达,“传”即加以传播。人们向别人公开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其行为、活动就都有了宣传的意味。毛泽东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讲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宣传和宣传工作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相当的普遍性。对于国家、政党和机关、单位来说,做好宣传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50年5月22日致黎锦熙先生的信中,毛泽东就十分支持有关编撰工具书的各项事宜。他写道:“邵西先生:5月17日惠书敬悉,所提大辞典处各点均可同意。并和胡乔木同志说了,他也同意。……” 这位邵西先生即是黎锦熙,他写信向毛泽东主席请示关于中国大辞典编纂等方面的意见,在建国伊始百废待举,需要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毛泽东在收到黎信后5天就对主持编撰工具书的工作给予明确答复,足见其对此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