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与司法打破了二元对立关系。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等多种现实因素将其关系解构。必须从更加宏观的层面,将传媒、司法置于新媒体时代的公共领域乃至整个正在形成的公民社会中考量。建构传媒与司法之间良性的多维关系,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客观看待二者冲突,形成保持合理张力;宽容意见表达;正视公共领域在社会中的作用;司法实践中客观考量民意诉求;以新闻立法保障信息传播的平等与自由;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营造宏观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2.
伍慧琼 《新闻世界》2012,(6):151-152
传统广告媒介的困境和社会、营销、传播领域人本化的兴起促成了广告业对自身的反思,并开始了广告内容人本化的尝试。在此背景下,自行车广告在全国兴起,自行车广告信息传达的平等性、强渗透性、生活化等特点体现了广告行业为广告媒介人本化所做的努力。传统媒介同样在广告媒介人本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改进,但是只有新媒体,或者说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才能最终承担起广告媒介人本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姚政邑  何洁 《编辑之友》2015,(11):56-60
文章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规律、物质与非物质形态、技术适用场合等方面论证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广告价值重新进行评估:依靠"内容为王"的生产优势,传播优质广告信息;依托实体化接触方式,有效传达广告信息;发挥公信力优势为,广告主品牌建设服务.新媒体崛起从一些方面促进了传统媒体广告的变革,形成了促进传统媒体发展的助力.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将不断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形成有益于企业和市场的广告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大众传播的信道不断扩张,信源主体从传统的大众媒介及其控制机构逐步扩张到公众个体层面,给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与应对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对2009、2010年发生的132起国内影响较大舆情热点事件进行质化和量化的分析研究,提出政府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源管理的建议:一是加强舆情监测与研判,及时应对;二是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探索公共管理与网络信源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优化信源管理,为信息传播提供保障;四是通过议题管理有效引导舆论,强化信息证实能力;五是加强互联网管理,治理网络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6.
宫玉  程芸 《新闻世界》2012,(6):249-250
现代社会的传媒公共领域已由大众媒体扩展到了网络媒体,网络公共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2003年的一系列新媒体事件引出网络公共领域的内涵,继而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种种弊端,并对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建构与完善网络公共领域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7.
程肖芬 《编辑之友》2012,(6):45-46,59
文章在界定新媒体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条件下的社会公共危机信息传播模式以及新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正负影响,进而分析新媒体对政府一媒体关系的挑战,提出构建新媒体全交互危机信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8.
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介形态,媒介技术的进步势必影响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同时,直接影响公众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在这种理性和非理性的价值判断过程中迅速触发公众议题,经过新媒体交互性的观点交流和碰撞形成的意见和观点是形成公众议题的重要途径,甚至这些意见和观点直接被政策接收和吸纳,直接成为政府施政政策。网络舆论领袖利用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公共议题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将线上讨论环节直接扩展到线下实践环节,进而左右政府的相关政策。新媒体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在构建公共议题的过程中,和政府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构建公共议题方面彼此都呈现出主动化的态势,其双赢的关系能够促进科学执政和民主执政,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是当前广告传播发展的热点。广告形态表现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传播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对媒体的生存发展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又对媒体的传播形象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利用数字新技术催生的网络电视、楼宇电视、流媒体、网络游戏、CMMB、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媒体,从一开始便采用广告表现和非广告表现两大形态进行广告传播,这种是广告又是信息的新的广告传播形态业已渗透到生产、消费、交易等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环境下,现代广告的传播模式与生存形态将发生巨大变革。在大众娱乐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为广告的娱乐化生存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广告娱乐化生存形态的原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告娱乐化生存形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为社会公共事件提供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同时也导致部分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本文以舆论引导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和论述,结合笔者多年从事政府网络舆论管理领域的从业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儒俊 《传媒》2015,(14):63-64
在网络快速普及、4G网络大面积覆盖、消费者“碎片化”及广告媒体“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新媒体是所有媒介形式中最方便快捷、最具普遍性的信息传播平台,因其信息直达、反馈及时、影响力大和信服力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告主的青睐.本文结合当前广告市场的现状,分析和总结新媒体广告传播策略的特点、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途径,期望其保持优势、趋利避害,营造一个发展平衡的广告生态环境,促进新媒体广告市场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欣璟 《新闻世界》2014,(6):189-190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与企业营销观念的变化,给广告带来了公关化的新变革。正确认识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公关化,有助于制定正确的广告策略,从而获得良好的广告效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媒体背景下的广告公关化展开研究,分析广告公关化的动因、体现、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凯瑞  王海蛟 《传媒》2016,(15):86-88
全媒体时代,媒介权力不断扩张,逐渐影响到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因此,明确个人隐私与公共领域的界限变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媒介发展现状,重点探讨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扩张与个人隐私的关系、失衡表现与优化路径,以期为约束和规范媒介权力,保护个人隐私权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网络行动者在一系列公共事件中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分析,试图探讨网络行动者在公共事件中借助不同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行动时所表现出的特点及影响,从而考量网络行动者与媒介民主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屏幕代表了当代城市景观和媒介发展新趋势,在城市公共空间形成了新都市文化,正日益影响着城市文化的新格局。商业性、视觉性和重复性是公共屏幕的信息表现逻辑。当代美国城市公共屏幕呈现出景观性、文化性、媒介性和公共性的特征。在后现代主义、个人化主义、时空凝缩发展趋势下,公共屏幕还只是在新媒体与新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社会关系网络重组试验体,其形态和内容随着新技术的更新正不断发生着变化和更替。应在公共屏幕中建立积极的反馈平台,提倡本地邻里社交互动共融,引导受众批判、反思社会,以重塑社会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并且迅速在媒体市场中扩张,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保障自身的舆论影响力和引导力。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加强创新意识,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竞争力,提升传统媒体在社会中的舆论影响力。在这个背景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大传统媒体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新闻编辑创新意识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体面对的变化,以及电视新闻存在问题,探讨了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培养与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新媒体编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新媒体世界中,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就要特别注意树立和具有八种意识,即主动性意识、公共性意识、互联网意识、专题专栏意识、新闻评论意识、知识导航意识、遵纪守法意识、防虚堵假意识。一、主动性意识新媒体编辑不论是采制信息、收集信息还是发布信  相似文献   

19.
杨朝娇 《东南传播》2010,(12):30-32
广东网络问政实践中,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平等参与塑造了理性公民,网络问政平台拓展了公共空间,网络问政议题形成了公共舆论,这体现了网络问政对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延伸。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通过加大信息公开来保障公共领域的合法性,加强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建设来拓展公共空间,从公众角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而形成理性、批判性、建设性的公众舆论等是现代公共领域借助网络时代得以扩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自从20世纪末网络出现以来,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形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视频广告崛起并在网络媒体迅速传播,平面广告也在自我创新中融入了新媒体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设计更需要"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这也是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