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春秋>决狱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是一种有重要影响的断案方式.它针对疑难案件适用独特的指导思想"原心论罪",强调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相统一的司法审判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司法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2.
自由心证制度在我国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法官可以随心所欲断案的工具,缺乏客观标准。而通过理论界的多年研究已经证实:自由心证与主观主义、唯心主义没有必然联系。自由心证作为一种证据裁判制度是有其相对合理、科学的一套逻辑体系的,它完善了证据裁判标准规则。不论是作为一种制度还是作为一种法文化遗产都值得合理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3.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特征,时常会产生"偷窃"、打架等不良行为,需要教师的"断案智慧",分析"案情",断定处理.教师的"断案"智慧应包括:弄清起因,给"当事人"留有余地;正确看待,勿给"当事人"贴上任何"标签";排除偏见,一视同仁地对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文章论述了"天人合一"的由来及涵义,论述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应辩证分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于环境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代中国,关于"天"的信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信仰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包括了君王、官吏和普通百姓,而且根深蒂固,影响极大;可以说,它对于古代中国社会之稳定和发展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寓言"理论及文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源于《庄子》的"寄寓于言"手法创作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包含有"寄寓之言"的寓言故事,也包括中国古代特有的"寓言诗",以及一些有寄寓之义的散文和比喻。由此可见,源于《庄子》的中国古代的"寓言"文学,应是一种广义色彩的"泛寓言"体式。还原《庄子》的"泛寓言"理论,探讨其深远影响,对于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的"寓言"观念及其影响下的"寓言"创作,比较中西及古今寓言的异同,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原心论罪与自由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心论罪是我国古代司法者作为审判案件的一项制度.它强调司法者以自己的认识,根据犯罪者的犯罪动机来定罪,这就给予了司法者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近代西方所产生的自由心证制度,它要求法官对于各种证据的证明力享有依据自己的内心确信进行自由判断的权力,同样也使法官有着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关于原心论罪与自由心证的比较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现在的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的典型推理方法叫推类或类推。要解读"推类",唯有从中国古代"类"的观念入手,考察中国古代"‘类’的观念"的基本内容,包括"类同观"、"类别观"、"类法则观"、"类同理同观"、"类整体观",比较了中国古代"类"的观念与西方"类"概念的差异,就能说明中西推理类型或逻辑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为政以德"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道德作为中国古代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纽带与政治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思想的政治文化具有明显特征,中国古代"为政以德"政治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王朝,出现过许多"盛世".其中,以"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雍乾盛世"最为著名.这些"盛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了解古代盛世的形成和衰亡,能够使我们得到许多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1.
证据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种法律法规中与证据有关的规定和规则的总称,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综观世界各国的证据制度发展,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必将成为以后发展的趋势,对其研究和讨论势必有利于我国的审判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东北旧石器文化与邻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出现很可能是北京猿人向东北地区发展的结果。东北与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是自始至终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旧石器与中国华北和东北东部山地区的旧石器应属同一文化系统,它们是华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向东北并经过东北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迁徙和扩散的结果。内蒙古扎赉诺尔蘑菇山遗址的旧石器与其西部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属于同一工业类型,两者关系密切,可能存在一定的亲缘联系。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对于进一步研究人类向北美洲的迁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古代农业文明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它促成了今天的东盟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今天,工业文明经济全球化再一次把中国与东盟紧密地结成一个整体.探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线——贺州海上丝绸之路古道的形成发展历史可知,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地区文化传统,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中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原创性思维方式的“制作”,其生成和展现的一种内在逻辑和理路表现为,在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自我消解的历史中,逐渐超越了“圣人”、“先王”的身份指涉性,扬弃了以超时空的“道”为终极追求和价值依据的内在规定性,而将其视野复归当下语境与处身其中的主体性情与智识。这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制作”思维生成和展现的一种内在逻辑和理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德治作为具体内容的人治国家。然而当人治的局限性出现之后,中国便开始了漫长的法治路程,并且直到今天仍在延续。实践证明,有利于民主治国,有利于控制权力,法治有利于自由,平等,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血缘作为维系人们关系的纽带作用十分强大,祖先崇拜不仅是原始社会末期祭祀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家形成后的父权与君权交叉重叠的渊薮,于是事父与事君的“孝”、“忠”准则就成为了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内容,并对后继的中国社会以强势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岩画是古人类绘刻在岩石上的图画,其中的乌兰察布草原岩画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下的世界文化遗产,以图画的艺术形式描绘了古代诸民族的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历程的生动图解。乌兰察布草原舞蹈岩画,根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去表现当时人们艺术创作的风格和特征,每一种类型的舞蹈都透视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以象征符号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国春  胡玢 《湘南学院学报》2004,25(1):50-54,63
中国文学史上,悲怨诗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一些悲怨诗中,诗人运用"坟"的意象对社会、人生进行独特的思考,对生命存在进行不懈的追问,以其独特的观察角度折射出中国文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坟"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治理模式,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治理政策始终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在边疆治理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到不同作用。虽然两种治理政策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均对中国古代边疆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文"是中国古代的固有词汇,首指礼教文化,次指人事而与自然相对。近代国人对于"人文"的运用,在继承传统涵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其中与"科学"的结合堪称最大的变化。以概念史为视角,考察"人文"一词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尤其突显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对人文社和中国人文科学社的个案分析,尝试说明学术团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