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对  相似文献   

2.
过去,给孩子聘请家庭教师是少数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的"专利",平民百姓连想都不敢想.今天,家庭教师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件新鲜事.  相似文献   

3.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  相似文献   

4.
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孩子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第一步,是寻求与父母沟通的另一种方式。我有一个14岁的儿子,今年上初二了。他与班里一个大款的儿子很要好,常常羡慕那个同学家很有钱,穿的是名牌,吃的是牛排,喝的是饮料,玩的是手机,他什么东西都敢买。一天,我妻子教育儿子说:“妈妈下岗,爸爸工资也不高,我们不能同有钱人家比。其实,有钱念不好书,将来一点用都没有。”儿子反驳说:“有钱有什么不好,你让我考大学、读博士,不也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多挣钱吗?”如今,这孩子比以前顶嘴多了,不仅常和他妈妈顶嘴,有时连我的管教意见也  相似文献   

5.
曾经有过给母亲送花的冲动,但站在花店门口,那不菲的价格却令我望而却步。去年寒假回家的路上.我在电话中向母亲许诺:“妈,我回来时会送你一份惊喜.等着吆!”人家千万别误会我一下发横财.有钱买花了。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6.
从小,我不像有钱人家的孩子那般丰衣足食。爸爸经常外出打工,妈妈每月从私人那里领回一点半成品的衣服回来赶制。缝纫机那“哒哒”的声音.便成了我幼时最深刻的记忆之一。  相似文献   

7.
星期天,我领孩子去串门,孩子看到一个小摆设很新奇,就拿在手里玩。临走时,我让孩子把东西放下,孩子爱不释手。那家的大人一看,马上就把小摆设往孩子手里塞。我百般推托不了,只好依了,满足了孩子要人家东西的欲望。回家的路上,我批评孩子:“今天的表现不好.看到人家的东西好就想要,这不是好孩子。如果下次还这样,妈妈以后出门再也不带你了。”孩子表示今后不再要人家东西了。可我的心里却非常不安,因为孩子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看见人家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8.
富有与贫穷     
一次,一位非常有钱的父亲带着全家来到乡下。他想让儿子看看贫穷有多么可怜。他们找了一户最穷的人家,在那儿住了一天一夜。回来后父亲问儿子:“你认为此行如何?”“非常好,爸爸!”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到一亲戚家拜访,亲戚正在洗衣服,她那5岁的儿子在旁边用吸管吸洗衣水吹泡泡.我立刻批评了她,怎么不管孩子,放纵他如此玩耍?亲戚不解,问怎么啦?我说,让孩子这样吹"泡泡"很不好,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亲戚说我大惊小怪,还说她家为了干净,经常用洗衣粉洗碗、蔬菜和瓜果呢!我一时无语.  相似文献   

10.
拒绝奢侈     
正手里的压岁钱多了,很多孩子就会对金钱毫不珍惜。我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带着女儿到药店买药,父亲想锻炼一下女儿,让孩子自己去买药。很快,女儿回来了,父亲却发现女儿没有拿药店老板找给女儿的一毛钱。父亲让女儿把钱拿回来,女儿觉得丢脸所以不肯,父亲很生气。回家之后,父亲对女儿说:"我们不是大款,就算是真正的有钱人,他们也知道赚钱辛苦,绝对不会无视一毛钱的。再说了,如果你在银行有999.9元钱,你要取1000元,人家会给你吗?"女儿听后默默不语。  相似文献   

11.
某留学中介机构的负责人提醒家长,现在一定要理性看待送孩子出国留学问题,切忌三点:一忌:相互攀比。不要看见人家的孩子都出国深造,就急着把自己的孩子送上飞机,一定要因材施教,也许自己的孩子更适合在国内打拼出一片天空,不切实际地将孩子送出国可能会耽误他一生。二忌:父母由于工作或其他原因没时间照顾孩子生活和学习,便送孩子出国学习。这种颇有些“甩包袱”心理的出国方式可能使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最好是孩子主观上有出国的想法,而不是家长安排或是强迫,毕竟“强扭的瓜不甜”嘛!三忌:由于就业前景不乐观而让孩子出国。现在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2.
表弟     
远方的亲戚十岁生日,我和表弟(小姨的儿子)要去参加。在外乡工作的小姨也要回来,但起初我们并不知道。办事的人家很热闹,老远就看见屋子里的人来来往往,而在人群外面伫立着一个人,正朝着我们这方向望着,噢,是小姨!我们惊喜极了,表弟更是喜出望外,赶紧飞奔过去。每年只有放长假他才能见着妈,这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有点残酷。来客还真多,四面八方的亲戚今儿都聚在一起了。大人们很快就开始在牌桌上交谈起来。而小姨却显得很安静,只是坐在院子里和旁人聊天,看着表弟跟一群孩子闹;表弟也似乎有点反常,要比平时活跃好几倍。两天就这样轻…  相似文献   

13.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 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5,(26):55-56
“别耽误了人家的孩子!”这是父亲生前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没有进过学校门的老农民对他当教师的儿子常常选诫的一句话。在父亲的心里,他始终认为庄户人家送孩子上学,就是要让教师把孩子教出个“样儿”来的,老师要是不好好教,是良心上讲不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送、接孩子的那种场面,真让我们感动,但有时也让我们感到尴尬:家长送孩子入园后,满腔热情的老师迎上,解衣、放包,全方位地服务,直到把孩子安置妥当。家长热情地与孩子说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希腊社会,贵族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是很重视的。当时在雅典城里,有钱人家的孩子年满7岁就被送去上学。学前是和母亲、兄弟姐妹度过的。一般说来,雅典人对自己的孩子是不太娇惯的。父母要求孩子从小就洗冷水浴,或是在最冷的天气时让孩子少穿衣服。当然,这主要是让孩子耐寒,健壮。但父母根本不许孩子们干体力活,因为父母有的是奴隶来侍候他们。因此,孩子们从小就轻视体力劳动。他们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强壮的身体,长大成为受人尊敬的、有作为的政治家、勇敢的军人或军队的将领。雅典的女孩子们是不能上学的。对他们的全部  相似文献   

17.
唐朝文学家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重视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不过,过去家长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是因为当时学校教育不发达,有钱人家只好把教师请到家里去;也有的是觉得学校的环境复杂,不乐意让孩子进学校读书,怕受到不良的影响。比如,资本主义上升  相似文献   

18.
望子成龙是中国家长的普遍期望,随着国门的打开和个人收入的提高,加之国外教育的侵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有钱的家长送孩子出去,经济并不富裕的工薪家长也把孩子送出去,为了自己的期望,为了孩子远大的前途,省吃俭用,甚至不惜向亲戚朋友借钱也要把孩子送出国留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19.
暑假里,女儿总是接到她的一个同学的电话,而且在电话里一讲就是老半天。我就笑着说:“谁这么有钱啊,可以让孩子经常这样煲电话粥。”女儿说:“我的这个同学家里是有钱,但我觉得正是因为她家  相似文献   

20.
育儿金点子     
思弦:我家宝宝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一个人独享,除非那东西她不喜欢吃了,才给别人吃。我想问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孩子每次吃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给妈妈送一点,给爸爸送一点,每个人拿到孩子送来的食物都会对他说声:“谢谢,真能干。”得到鼓励后他都会很高兴.记得有一段时间,孩子突然有些“小气”了,好吃的东西不肯送了,我们也不强求她,但每次都会对那她说:“东西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不应该一个人吃,快去给爷爷送一点,给奶奶送一点......”,一段时间后,现在孩子又像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